內容簡介
蔣藍筆下的《成都傳》呈現出濃郁而獨特的西南氣質與詩性空間結構:“成”(古蜀乾欄式建築是中國乾欄式建築的發祥地)與“都”(兩江匯聚的低地)的分野,到“成”與“都”匯聚為城市的演變。重要歷史人物的情感蹤跡與物理蹤跡成為貫穿《成都傳》的兩大經緯之線,比如
杜宇與
鳳凰山、開明氏與茶葉入川、
司馬錯和
張儀與成都城的雛形、
李冰與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興教的人才格局。成都自古以來的水路、陸路的交通史,成為了成都包容吸納的兩條血脈;成都經歷十幾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種、文化、風俗、園林、飲食、建築、街區、植物的落地與繁榮,充分彰顯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遷、2500年城名不變的底蘊。這一世界城市史上罕見的現象,充分顯示了成都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作品目錄
|
第一編 古蜀鴻蒙記 第1章 蒼茫蜀山以及蜀山氏 第2章 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 第3章 蜀道以及“蜀身毒道” 第4章 古蜀王朝的文明之光 第5章 望帝春心托杜鵑 第6章 蜀地馬頭娘的荒史 第7章 開明氏遷居成都 第8章 成都武擔山“石頭記” 第9章 古蜀時期的大象與犀牛 | 第二編 秦漢名都記 第10章 “秦城”的創立 第11章 李冰與都江堰 第12章 漢代成都與天府之國 第13章 漢朝成都的城中之城 第14章 司馬相如的琴與劍 第15章 西道孔子揚雄 第16章 王褒歸去來兮記 第17章 “白帝”公孫述據蜀史 第18章 蜀漢三國英雄譜 | 第三編 唐宋繁華記 第19章 “揚一益二”名不虛傳 第20章 “震旦第一叢林”大慈寺 第21章 浣花洗劍錄 第22章 高駢與唐宋羅城 第23章 籌邊樓的歷史鏡像 第24章 摩訶池上醉青春 第25章 自古詩人皆入蜀 第26章 杜甫的雪山:嚴武與杜甫的交際史 第27章 詩人岑參筆下的成都 第28章 “一瓢詩人”唐求 第29章 青城歲月:從杜光庭到張大千、徐悲鴻 第30章 成都的十二月市 第31章 唐宋時期成都園林 第32章 西南絲路上的地標 第33章 唐宋海棠與“放翁花” 第34章 俠之大者的心性與劍氣——張詠與“交子”誕生記 第35章 “鐵面御史”趙抃的人格魅力 第36章 計有功與《唐詩紀事》 第37章 前後蜀皇城的短暫輝煌 第38章 輝煌的前蜀以及宴遊史 |
第四編 元明清風貌記 第39章 元朝時期的成都城市 第40章 巍巍皇城蜀王府 第41章 楊慎:雄視西南五百年 第42章 明末清初時節的成都 第43章 興建貢院與滿城 第44章 彭端淑與錦江書院 第45章 今古人思蘇廷玉 第46章 “國之寶楨”是如何煉成的 第47章 王闓運眼中的晚清成都 第48章 東校場兩起載入近代史的大事 第49章 宋育仁: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第50章 駱成驤與巴蜀文化 第51章 辛亥革命的導火索:四川保路運動 第52章 鐵血斑斕彭家珍 第53章 歐洲探險家筆下的晚清成都 | 第五編 中國第四城記 第54章 建築是城市歲月的紀麗譜 第55章 華西壩往事 第56章 疊溪大地震引發洪災經過成都 第57章 “遠征軍”前後歲月 第58章 羅常培筆下的成都“七二七”大轟炸 | 第六編 成都風物記 第59章 茶的源流史 第60章 木中王者桂樹 第61章 木芙蓉簡史 第62章 鳳凰山的演變史 第63章 枸醬與拐棗的迷宮 第64章 成都古橋春秋 第65章 成都的榿樹 第66章 成都的烏鴉 第67章 蜀地銀杏逸事 第68章 擁有世界知名度的成都之花 第69章 成都的桐花鳳 第70章 龍泉山簡史 第71章 今有蜀繡驚海內 第72章 歷史上的大熊貓 第73章 珙桐翔鴿 |
|
|
|
創作背景
蔣藍寫《成都傳》開始於2017年。當時,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黃立新社長在看完《
倫敦傳》後就來聯繫蔣藍,他認為成都這樣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也應當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傳記。在蔣藍看來,傳記作家需要有龐雜的知識面,歷史、地理、文學、檔案、新聞等都需要有所涉獵。從成都的作家中看,符合這項要求的人其實不多,而出版社認為蔣藍大約可以算是一個最合適的人選。於是在黃立新聯繫蔣藍之後,蔣藍接受了這個邀約。
蔣藍生於自貢,1991年到成都工作。在這個從外鄉人到成都人的轉變過程中,成都詩意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了他。另一方面,由於曾長期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蔣藍閱讀和掌握了大量與老成都有關的資料。蔣藍先後創作出版了由《
蜀地筆記》《
成都筆記》和《
錦官城筆記》組成的“天府廣記三部曲”,長達100萬字。天府之國的歷史、地理、人文、掌故,在一本又一本關於成都的作品中,蔣藍逐漸熟稔於心、信手拈來。
作品鑑賞
《成都傳》釐清了古蜀神系和帝系。作者以《
山海經》《蜀王傳》《
華陽國志》《
太平御覽》等歷史典籍為依據,充分吸收
寶墩遺址、
三星堆遺址、
金沙遺址等文物考古的最新成果,開展
田野調查踏勘求證,以歷史學的嚴謹、出土文物的實證、田野的歷史遺存“三重證據法”,由表及里、去偽存真,條分縷析、層層深入,從蜀山的傳說、古蜀王朝的起源,清晰地呈現出古蜀人的神話世界和古蜀先王的傳承體系。在該書中,蜀王都是神性的人王,他們來自於神靈,死後又歸於神靈。有教民養蠶的
蠶叢,導民捕魚的
魚鳧,教民農耕的杜宇,率民治水的
開明。他們有神性的降臨,卻又腳踏古蜀大地,以民為本、改善民生,專意為民眾謀福祉,不離人間煙火,又是可親的人王的形象。作者對古蜀神話世界和帝王世系的辨析,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較強的學術性,又將史家的眼光與文學的敘事相結合,為讀者展現了古蜀先王可親、可敬、可愛的神人合一的形象,揭示了古蜀神話傳說背後隱含的歷史真實,重現了古蜀先民幼年時期的歷史記憶和英雄崇拜。
《成都傳》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該書以濃墨重彩描述了西漢蜀郡太守
文翁在成都興學,創辦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辦學府“石室學宮”的事跡。通過作者的鋪敘,讀者看到文翁深受中原文化薰陶,尤其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為改變“蜀地辟陋,有蠻夷風”的現狀,到任之後就開始實施教育大計。作者高度評價了文翁對蜀地文化的辛勤耕耘和豐碩成果,呈現出成都在漢代文化興盛人才輩出的壯闊圖景。該書還以“自古詩人皆入蜀”等專章,講述唐代“詩仙”
李白、“詩聖”
杜甫,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元稹、
高適、
岑參、
薛濤、
賈島等73位詩人在成都的宦遊經歷和詩歌創作,兩宋時期
黃庭堅、
宋白、
張泳、
宋祁、
陸游、
范成大等300多位詩人在成都或宦遊或羈旅的生活。唐宋文學大家們以詩言志並詠唱蜀地山川風物,帶來了中原文化與蜀地文化的交匯融合、互相砥礪,促進了
巴蜀文化的繁榮發展。該書站在中華傳統文化多源共生、互相交流融合、共同推進中華文明進步繁榮的高度,敘述中原文化對巴蜀文化的滋養和催生,揭示巴蜀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在巴蜀地區的融合創新,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
《成都傳》展現了詩意氤氳的浪漫之都。古蜀先民關於望帝化為杜鵑浪漫奇幻的傳說,成為歷代詩人詠唱的題材。由此,望帝幻化的杜鵑以其浪漫的想像力,凝聚了人們特定的情感寄託,成為中國傳統詩歌的獨特審美意象。該書敘述了西漢文學家
司馬相如與才女
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
鳳求凰》的“琴挑”,兩情相悅的“私奔”;卓文君為愛洗盡鉛華“當壚賣酒”,司馬相如為愛發憤的“駟馬橋”誓言,成為千古佳話。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互相欣賞、互相傾慕、互相成就的浪漫故事,成為中國傳統文人浪漫愛情的理想模式。該書也向讀者展現了唐宋時期成都詩歌的高度繁榮和驕人成就。在唐代,“詩聖”杜甫、“詩仙”李白、“
初唐四傑”、高適、岑參、
李商隱、元稹、賈島、薛濤等詩人,為成都寫下了無數動人的詩篇。特別是杜甫,他在成都生活了3年9個月,寫下了271首詩歌,吟唱錦城的四時風物和人文景觀,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作;他遭遇“
安史之亂”,痛感山河破碎、人民離散,詩作充滿“黍離之悲”,表達了深摯的家國情懷。該書勾畫了中華傳統詩歌在成都發展繁榮的壯闊圖景,氣勢恢宏、深厚博大,在成都氤氳千年,熔鑄了城市的詩意氛圍和人們的詩性。
《成都傳》描摹了“花間美人”的城市形象。作者詳細考證了成都市花
芙蓉花的種類、在成都開始種植的年代,著重介紹了“盡種芙蓉”、營造“芙蓉護城”景觀的後蜀主
孟昶,還有宋代先後主政益州的詩人宋祁、范成大寫下了大量詠芙蓉的詩篇。尤其是范成大,將在秋天綻放的芙蓉花人格化、審美化,讚揚她不畏秋霜摧折、坦然面對惡劣環境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作者的筆下,芙蓉花不僅是成都金秋時節最具觀賞性的植物,而且別有一番精神境界,他以
蘇軾的詩句“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揭示了芙蓉獨有的精神風格:“芙蓉霜天獨艷,不怨蕭瑟不怨秋,蘇東坡道盡了金秋時節芙蓉花開的風骨,這恰恰也是蓉城的城市底蘊”。所以,芙蓉花代表了千年蓉城的精神風骨和文化底蘊,作為“市花”實至名歸。該書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心曠神怡的“花間美人”的城市形象,即亭亭玉立於芙蓉花叢中的、人面芙蓉相映紅的詩意景象。這樣一位“花間美人”,集聰慧和美貌於一身,有才華、有膽識、有主見、有一種成熟的風韻;其溫潤如玉又敢愛敢恨,表面文靜卻富有激情,看似柔弱卻意志堅定,雖曾養尊處優卻不畏挫折和逆境,愛才重才一往情深,為追求理想而無怨無悔,有芙蓉花一樣“不怨蕭瑟不怨秋”的人格風格。
作品影響
相關活動
2022年7月2日,蔣藍新書《成都傳》讀者分享會在金牛區天府藝術公園內國賓生活館舉行。
2022年11月4日,由成都市文聯、中共溫江區委宣傳部主辦,溫江區文聯承辦的蔣藍《成都傳》分享會暨2021年《魚鳧文藝》文學獎頒獎會在溫江舉行。
2022年11月25日,由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發展公益基金會承辦的《成都傳》新書發布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榮譽表彰
《成都傳》是四川省作家協會2021年度重點作品、成都市重大文藝精品工程扶持作品。
2023年1月4日,《成都傳》成為“名人堂·2022年度十大好書”入圍書單(50本)。
2023年1月13日,《成都傳》入圍2022年度“文軒好書”榜單。
作品評價
作家
阿來:蔣藍出乎意料地恢復了關於“傳”的傳統寫作——撰寫人物故事。在書寫人物與城市的時候,蔣藍訴諸他獨創的“蹤跡史”書寫方式。他像寫作人物傳記一樣,去展示成都的性格。蔣藍的《成都傳》是一部充滿歷史溫情與在場敘事的文學城市傳記,發出了明亮而清晰的“成都聲音”。
澳門大學歷史學教授
王笛:給一個城市寫傳是很難的,而蔣藍在資料的使用、內容的取捨、謀篇與布局、故事的講述、嚴肅和有趣、知識和可讀等方面,卻把握得當,張弛有度。《成都傳》書寫得生動活潑,政治一筆帶過,對人物、史跡、風物卻盡情地描述,幾乎就是成都文化的一部“百科全書”。
四川經濟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李銀昭:從《成都傳》這部書來看,蔣藍不僅是一個駕馭大部頭散文作品寫作的“鬼才”,而且近年來他在一個散文家的基礎上,正在向一個包括歷史、地理、人文在內的文化學者轉型。蔣藍在《成都傳》里,調動了他多年田野考察和海量閱讀所儲備的各方面的知識,把一座城當人一樣來寫,寫得有起伏、有故事、有血有肉。
作家達真:蔣藍對人世間人情冷暖的把控十分精準,是抓細節,講故事的能者。《成都傳》呈現出濃郁而獨特的西南氣質與詩性空間結構,歷史與想像同時在蔣藍的筆下湧現,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作者蔣藍的文化趣味所在。
作家龐驚濤:寫城市傳是一個工作量非常龐大的工作,但《成都傳》舉題材之重、若技巧之輕的入口,將重要歷史人物的情感蹤跡與空間足跡,作為全書的複線結構。又舉人物情感及蹤跡之輕、若城市主流性格基因及人文化成之重的方法,和得題材之重、綜合呈現體量之重的實效,摒棄了通史寫作帶來的桎梏,使閱讀接受舉輕若輕,極易傳播。這種“共時性”寫作,充滿文學性,是探討和解碼城市生活美學的重要文學入口。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蔣藍,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四川大學文新學院特聘教授。已出版《成都傳》《蜀人記:當代四川奇人錄》和《蔣藍作品系列五卷》等三十多部作品。獲得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萬松浦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