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鎮群發展規劃

成渝城鎮群發展規劃

2016年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強調要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創新驅動、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產業基礎為支撐,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渝城鎮群發展規劃
  • 外文名: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 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Planning
規劃範圍,主要任務,規劃目標,

規劃範圍

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銅梁、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等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76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的1.92%、6.65%和5.49%。規劃期為2016—2020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

主要任務

一是實施生態共建環境共治,嚴格保護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建設綠色城市。
二是壯大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農林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商貿物流、旅遊、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有序承接產業轉移。
三是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中外產業和創新合作平台建設,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鐵路、公路網路,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四是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協同發展機制,推動資本、技術等市場一體化,因地因城施策促進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鼓勵農民就地創業就業。
五是統籌城鄉發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努力打造產業最佳化、生活優質、環境優美的“新成渝”。

規劃目標

到 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建立健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往、旅遊消費等功能初步培育形成,具有國家級重要意義的優勢產業集聚等功能更加強化,具有區域帶動作用的現代化生產性服務功能得到提升。重慶、成都核心城市的區域輻射帶動力持續增強,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實力較強的城鎮密集區初步形成,區域開放通道上的節點城市發育壯大,功能完備、布局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城鎮綜合承載力得到有效增強。
保障有力的支撐體系和生態格局全面建立。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集聚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國際化內陸開放高地全面建成,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型經濟形態基本形成。有效銜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多層次快速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形成,通信、能源、水利設施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生態安全格局和環境分區管治制度基本形成,資源利用更加高效,集約緊湊式開發模式成為主導,整體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區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開放共享的機制不斷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創新,川渝合作、各類城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重點跨界地區一體化步伐加快,多元化主體參與、多種治理模式並存的城市群治理機制建設取得突破。
到 2030年,重慶、成都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全面實現,同城化水平顯著提升,創新型現代產業支撐體系更加健全,人口經濟集聚度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