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殘分芋

懶殘分芋

唐代明瓚禪師天寶年間在衡山寺做雜役,性情懶散,又好吃殘剩的食物,故綽號“懶殘”。傳說當時鄴侯李泌在寺中讀書,聽懶殘半夜誦經的聲音響徹山林,深覺此僧不凡,便去拜見。懶殘又罵又唾,李泌愈加恭敬。懶殘卻將吃剩的半塊煨芋給李泌,李泌連忙接過吃掉。懶殘這才說:“你謹慎少言,去做十年宰相吧。”後來李泌果然當了十年宰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懶殘分芋
  • 拼音:lǎn cán fēn yù
  • 典故1:《甘澤謠》
  • 典故2:《讀鄴侯家傳
釋義,出處史籍,

釋義

性情懶散

出處史籍

①唐袁郊《甘澤謠》:懶殘者,名明瓚。天寶初衡岳寺執役僧也。退食,既收所余而食,性懶而食殘,故號懶殘也。晝專一寺之功,夜止群牛之下,曾無倦色,已二十年矣。時,鄴侯李泌寺中讀書,察懶殘所為,曰:“非凡物也。”聽其中宵梵唄,響徹山林。李公情頗知音,能辨休戚,謂:“懶殘經音先悽惋而後喜悅,必謫墮之人,時將去矣”。候中夜,李公潛往謁焉。望席門通名而拜,懶殘大訽,仰空而唾曰:“是將賊我。”李公愈加敬謹,惟拜而已。懶殘正撥牛糞火,岀芋啖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奉承就食而謝。謂李公曰:“慎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又拜而退居。
②明吳承恩《讀鄴侯家傳》:何似懶殘煨半芋,衡山風雪讀書窗。
③宋陳與義《留別天寧永慶、乾明金鑾四老》詩:勝事遠公蓮,深心懶殘芋。
④清顧貞觀《金縷曲·丙午生日自壽》詞:不信懶殘分芋後,富貴如斯而已。
唐代禪僧懶殘的事跡概括起來有懶殘煨芋、懶殘去石、懶殘驅虎、懶殘垂涕、懶殘偈頌等5條。記載懶殘神通的“懶殘驅虎”、“懶殘去石”系小說家之言,其事終屬荒謬。“懶殘去石”無法考證其本來面目;“懶殘驅虎”應是他驅虎而被虎所食的史實的神化。“懶殘垂涕”很可能是禪林傳聞的附會,或編造的故事。其意義不在於事跡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而在於它塑造了一個蔑視皇權、輕視富貴、自利利他、安閒澹泊、隨緣任運,能夠“搬柴運水守宗風”(李元度《懶殘岩詩》)的高韜出世的禪僧形象,是為了讓禪宗的哲學對僧人也對諸如士大夫的許多人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