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及組成
應急信息系統是為事故、災害和緊急事件應急服務的信息系統,由基礎設施、信息資源、信息套用服務系統、信息技術標準體系及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等構成。
應急信息系統服務於應急管理的全過程,包括:預防、準備、回響和恢復等階段,應急管理的各個階段根據事件類型不同有不同的功能要求。
研究意義
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事故和災害的能力,既是關係人民民眾安危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有關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應急信息系統是整個應急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基礎。
我國現狀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防洪、地震、消防、民防、公安、市政、海上搜救、森林火災、礦山和化學等專業領域都建立了各自的應急信息管理和應急通訊系統,在各領域的應急救援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來我國發生的一系列重特大公共事件反映出我國應急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的應急體系一直是由政府各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分兵把守、自成體系,未建立起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互相協調的應急管理機制;信息系統的通信平台、數據接口、資料庫結構、功能要求等缺乏統一標準,無法實現互聯互通和共享資源;此外,有些應急信息系統由於平時缺乏信息積累、應急演練和日常維護,在關鍵時刻往往難以發揮作用。
構成
城市應急信息系統
城市應急信息系統是為城市事故、災害和緊急事件應急服務的信息系統,一般由硬體、軟體、資料庫和用戶構成。
系統用戶
城市應急信息系統用戶可以分為5類。
第一類用戶為城市日常安全管理用戶,是指從事城市安全管理的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為政府提供安全政策和安全諮詢服務的機構,如公安部門、消防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道路安全管理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建築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部門、醫療衛生救護部門、城市的各級政府、街道居民委員會等;
第二類用戶為城市日常安全信息查詢用戶,任何一個城市居民都有權成為城市日常安全信息查詢用戶,該類用戶享受對城市安全的知情權;
第三類用戶為城市安全規劃用戶;
第四類用戶為城市應急指揮用戶,是指從事城市應急救援的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如各級人民政府、應急救援聯動中心、公安指揮部門、消防指揮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環境監控管理部門、災害救援指揮部門、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專業化應急救援機構、保險機構等;
第五類用戶為城市安全研究用戶。
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系統需求分析,設計總體流程圖。一般城市應急信息系統包括:系統管理模組、基礎信息管理模組、地理信息管理模組、地圖管理模組、安全規劃輔助決策模組、應急救援輔助決策模組、重大危險源管理模組等。
系統管理模組實現用戶管理、系統設定和數據整理、備份、恢復等功能,供系統管理員用戶使用。
基礎信息管理模組用於氣象信息,洪水信息,地震信息,道路信息,分區的人口、財產、用地信息的輸入、編輯、輸出,以及危險化學品資料庫、安全距離資料庫、法律法規資料庫、典型事故案例資料庫、應急救援器材設備資料庫和應急救援消防站資料庫的數據輸入、編輯和輸出。
地理信息管理模組實現地圖編輯、地圖量算、程式控制維護等功能。地圖管理模組實現地圖輸入、編輯、管理和輸出等。
安全規劃輔助決策模組實現對城市安全規劃輔助決策支持的功能,可以為城市安全規劃提供風險計算、危險目標風險分析、重點保衛(防護)目標風險分析和城市部分區域風險計算、整個城市風險計算等。
應急救援輔助決策模組提供城市應急救援輔助決策支持,包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人員等各類應急救援力量查詢,事故應急救援過程記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輯和管理等。
重大危險源管理模組具有重大危險源管理和事故後果模擬計算功能,包括重大危險源輸入、編輯、輸出,以及重大事故模擬計算及其結果輸出等。
系統資料庫設計
城市應急信息系統資料庫一般由3類數據組成,即基礎信息數據、安全信息數據、地理信息數據。這3類數據可以分別建立資料庫。
基礎信息資料庫用於組織和存儲無空間地理信息對象的屬性信息,此類對象的存在只是為城市安全規劃、城市安全管理、事故應急救援的輔助決策提供支持。基礎信息資料庫可由多個子資料庫組成,如氣象資料庫、洪水資料庫、地震資料庫、道路資料庫、人口資料庫、用地資料庫、財產資料庫、危險化學品資料庫、安全距離資料庫、法律法規資料庫、事故案例資料庫、應急救援設備器材資料庫、消防站資料庫等。
安全信息資料庫用於存儲既有空間地理信息,又有屬性信息的對象相關數據,一般包括的子資料庫有:危險源資料庫、防護和保衛目標資料庫、應急救援資料庫、應急預案資料庫、事故記錄資料庫等。
地理信息資料庫用於存儲空間地理信息十分重要,而其他屬性信息不重要或可以從其他資料庫中獲取的對象的空間信息數據。
信息管理框架
在應急管理體系中,信息管理框架具有獨特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個信息匯集系統,更是一個信息收集、分析、處理、發布、共享系統,是應急管理體系的信息中樞,是指揮決策系統的支撐平台,是資源動員保障的引導平台,是整個應急準備體系的整合平台,在構成、結構、體制、機制、模式中顯示作用與功能,形成一個以信息系統支撐、引導、整合的綜合體系。框架主要由一個指標體系和三個模組組成:
(1)突發公共事件指標體系:突發公共事件相關的信息可能來自於多種渠道(跨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異質異構),構建突發事件指標體系可支持各種跨域異質異構數據的結構化和語義化整合。以科學的方法論(哲學理論方法、社會學理論方法、統計學理論方法等)為指導,運用相應的技術構建一個對公共事件進行描述、解釋、評估和監測的指標體系,包括客觀指標與主觀指標、描述性指標與評價性指標、綜合指標與專題性指標等。
(2)信息收集和預處理模組的主要功能是對海量的事件相關的信息進行收集和預處理,將這些信息及時地轉化為可供數據挖掘和其他分析方法直接使用的形式。信息可能來自於多種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信息收集和預處理模組需要從各種類型數據中提取數據的基本特徵集並將其轉化為可度量的子屬性,經過數據清洗、篩選、提取、融合過程後,建立支持在線上分析挖掘的數據信息倉庫。
(3)數據挖掘和智慧型知識模組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對歷史數據、社會影響、災情信息、事件管理情況等數據進行大規模的數據挖掘(包括語義圖挖掘、文本挖掘、網路挖掘、社會心理挖掘、專家挖掘等方法),將所生成的數據挖掘結果由隱性知識轉換成為顯性知識,為事件應對、行動方案、以及決策支持提供及時的輔助信息和幫助。如何鑑別數據挖掘的結果從而獲得有價值智慧型知識以及評價智慧型知識質量是知識管理的關鍵問題之一,這一領域的探索需要在以下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A.智慧型知識複雜性分析;B.智慧型知識複雜性和數據挖掘模型有效性關聯分析;C.跨異構模型的智慧型知識有效性分析。
(4)信息展示和決策支持模組其功能是在有限社會資源和事件發展進程的約束條件下,通過多目標決策方法,實現資源和社會結構的最優配置,在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演變和發展過程中,進行資源的快速調度運輸。依據自然和社會條件,預先針對可能發生的不同事件及其發展進程,構建最佳化的資源結構、組織和運行。
發展方向
(一)加緊進行應急信息系統標準化研究
應急信息系統建設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就很難實現信息的共享和系統的互聯互通,也很難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因此,應該結合信息技術、電子政務及其它應急標準化工作,儘快開展應急信息系統標準的研製工作,以標準化促進我國應急信息系統的建設。
(二)整合應急信息資源
通過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規,明確應急信息分類、分級管理的責任主體;通過信息標準化、接口規範化,採用
XML、中間件等技術實現應急信息的
交流和共享。
(三)建立標準化的應急信息平台
在應急信息系統標準和規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軟硬體平台、資料庫結構、套用系統功能、安全保密機制,建立統一的系統建設程式和驗收規範,指導應急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以實現應急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避免重複建設。
(四)建立標準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
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地區的大量指揮人員、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物質等,如何將這些寶貴的應急資源,快速有序地投入到應急救援行動中,就需要一套大家都熟悉的術語、組織結構、工作程式和行動計畫等。為此有必要建立標準化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多機構聯合指揮機制、公眾信息發布系統和應急資源分類和管理系統。
(五)建立應急能力評估機制
通過制定客觀、科學的評價指標,建立規範的評估體系,對各地區、各部門的應急能力進行定期評估,並把應急能力指標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工作績效的考核體系。通過應急能力評估可以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問題,確定今後建設的重點。
(六)加強應急演練和效果評估
應急演練是指來自多個部門、組織或群體的人員,針對所模擬緊急情況,執行在實際應急工作中各自應承擔任務的演習和排練活動。通過應急演練和對效果進行評估,可以了解應急準備狀況,發現並及時修改應急預案和相關執行程式中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評估各級政府或部門的應急能力,識別資源需求,澄清相關機構、組織和人員的職責,改善不同機構、組織和人員之間的協調問題;可以檢驗應急回響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式的了解程度和實際操作技能,進一步提高應急回響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