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善於撫琴,而同為酒中八仙的好友崔宗之曾贈與李白一把古琴。後來宗之先李白而亡,於是作此詩悼念亡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 創作年代:唐代·開元年間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長律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⑵。
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⑶。
時過菊潭上⑷,縱酒無休歇⑸。
泛此黃金花⑹,頹然清歌發。
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
誰傳廣陵散⑺,但哭邙山骨⑻。
泉戶何時明⑼,長歸狐兔窟⑽。
作品注釋
⑴崔宗之,名成輔,以字行。日用子,襲封齊國公。歷左司郎中、侍御史,謫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與李白同列“酒中八仙”。《唐書·地理志》山南道鄧州南陽郡有南陽縣。《文獻通考》:琴有一十八樣,究之雅度,不過伏羲、大舜、夫子、靈開、雲和五等而已。夫子樣長三尺六寸四分。《說略》: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樣,皆肩垂而闊,非若今聳而狹也。惟此二樣乃合古制,或以夫子樣周遍皆作竹節樣,非古制。
⑶白水,即淯水也。《方輿勝覽》:棗陽有白水, 即白河。《一統志》:淯水,在南陽府城東三里,俗名白河。
⑷《通典》:南陽郡菊潭縣有菊水,旁水居人飲此水,多壽也。《太平寰宇記》:菊水出南陽縣東石澗山,一名菊溪水,或雲水出石馬峰,峰如馬焉。其水重於諸水。盛弘之《荊州記》云:源旁悉生芳菊,被崖浸潭,澗流滋液。其水極甘香,谷中有三十餘家不復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餘,其七十、八十者猶以為夭。菊能輕身益氣,令人久壽,於此為征矣。《一統志》:菊潭在南陽府內鄉縣西北,源出析谷東石澗山,或曰出石馬峰。水旁生甘菊,水極甘馨,有數十家,惟飲此水,壽多至百歲之上。其菊莖短花大,其味甘美異於他菊。人多收其種,傳於四方。
⑸縱酒,出《史》、《漢》《田儋傳》。顏師古曰:縱,放也,放意而飲酒也。
⑹陶潛詩:“泛此忘憂物。”
⑻《太平寰宇記》:芒山,一作邙山,在河南縣北十里,一名平逢山,亦郟山之別名也,都城所枕。楊佺期《洛城記》云:北山,連嶺修亘四百餘里,實古今東洛九原之地也。又戴延之《西征記》云:西岸東垣,亘阜相屬,伊尹、蘇秦、張儀、扁鵲、田橫、劉寬、楊修、孔融、吳後主、蜀後主、張華、嵇康、石崇、何晏、陸陲、阮籍、羊祜,皆有冢在此山。《一統志》:北邙山,在河南府城北十里,山連偃師、鞏、孟津三縣,綿亘四百餘里,東漢諸陵及唐宋名臣墳多在此。邙山,即崔葬處。
⑼隋煬帝《秦孝王諱》:“仲秋卜宅,將歸泉戶。”
⑽張孟陽詩:“狐兔窟其中,蕪穢不復掃。”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