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權利衡量研究

《憲法權利衡量研究》是徐繼強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憲法權利衡量研究》
  • 外文名:On balancing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 作者:徐繼強
  • 類型:論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On balancing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論文作者
徐繼強著
導師
周永坤指導
學科專業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蘇州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憲法 權利 公民權
館藏號
D911
館藏目錄
2010\D911\10

內容簡介

本文是筆者從法律方法論和比較憲法學的路徑,對憲法權利衡量問題進行的一項基礎性研究。這項研究源於世界性的人權保障和憲法實施對憲法權利推理方式提出的迫切要求。追隨這一世界性的前沿課題,本文試圖對最近五十年多年來,世界範圍內日益浮現的憲法權利推理方式進行考察和歸納,提出並證成一種憲法權利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並希望在這樣一種全球性背景下,以此推動我國憲法的進一步實施和促進公民基本權利的真正落實。 本文的核心命題是:世界性憲法權利推理日益顯現出一種不同於普通法律方法的新模式,即憲法權利衡量模式。憲法權利衡量模式在事實層面被描述為一種“一般性框架”;在理論層面被理解為一種“規範衡量論”;在規範層面被整理為一種“雙層結構”;在操作層面被看成是一種“比例分析”。 本文總體來說屬於一種“圈內人”的“法律教義學”研究,並以“描述性”和“分析性”方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這裡所謂的描述性方法,主要指一種“功能主義”的比較憲法學的方法,目的在於向人們呈現世界性的憲法權利衡量現象。這裡所謂的分析性方法,是指一種“結構分析”或稱“結構理論”,目的在於透過憲法權利衡量現象,呈現憲法權利推理的內部結構和操作環節。本文也適度採取“建構性方法”。雖然這種建構包含有價值判斷的因素,但是,總體而言是形式性的,它試圖提供的是一種方法論上的分析框架,而不是價值論上的評價標準。 本文的結構圍繞憲法權利衡量“是什麼”、“為什麼”和“怎么樣”這三個依次深入的邏輯順序來展開。除第一部分的“緒言”外,主體部分有五章:第一、二章意在對衡量及憲法權利衡量的概念、歷史作一種事實性的描述,向讀者呈現世界性的憲法權利衡量這一潮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第三、第四、第五章主要是對憲法權利衡量的各種理論學說加以檢討、對憲法權利衡量的規範依據加以剖析、對憲法權利衡量的操作過程加以分解,解決的是“為什麼”和“怎么樣”的問題。最後的“結語”部分,簡要地概括本文的核心命題,並對我國憲法權利推理“應該如何進行”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因而,既是全文的分析性結論,又是一種規範的主張或期待。 本文力圖以全球性視野、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細緻的理論分析為學術目標,並嘗試將憲法學研究的重心從傳統的憲法解釋轉移到規範衡量的新領域。概而言之,其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出憲法權利適用的主要方法是衡量而不是傳統法律解釋。傳統法律解釋方法是以類型或分類思維為基本特點的,而衡量是以程度或強度為基本思考方向的。第二,認為憲法權利推理的“規範衡量”不同於“利益衡量”或“價值衡量”,它是區分衡量與不衡量,並包容多元價值標準的一種衡量。第三,指出憲法權利衡量依賴的是一種“理由限制型權利觀”,即憲法權利之作為權利是一種對政府做出某種行為時所依憑的理由的限制。對某些政府行為的理由,憲法權利就像撲克遊戲中打出的“王牌”,能將其堅決排除出去;而對另一些政府行為的理由,包括為了公共利益,則需要和權利仔細權衡而做出取捨。所以,憲法權利可以是絕對的,又可以不那么絕對。憲法權利的實際法效果往往需要在特定情境之下,聯繫其它憲法權利或憲法上的利益才能加以確定。第四,主張不僅應將現代法律體系中的憲法看成是一種“權威性憲法”,更應該看成是一種“審議性憲法”,圍繞憲法權利的規範衡量實際是一種理性的、民主的政治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