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人口民族,宗教分布,旅遊,著名景點,美食特產,地方習俗,文化,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政治,教育,衛生,科技,體育,交通,航空,市內交通,鐵路,友好城市,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建立與發展
在8世紀,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個
本篤會修道院 ,因此慕尼黑這個地名德語中有“僧侶之地”的含義。
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年份,因而被推定為該市成立的年份。
慕尼黑市徽 1175年,慕尼黑正式獲得城市身份,建立了要塞。
1180年,
獅子亨利 失勢受到審判,
奧托一世 成為巴伐利亞公爵,他將慕尼黑交給弗賴辛主教。奧托主教的繼承人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統治巴伐利亞直到1218年。
1255年,巴伐利亞公國分裂為兩部分,慕尼黑成為上巴伐利亞公國都城,從此開始了該市的建都史。
1328年,上巴伐利亞公爵
路易四世 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給予該市食鹽專營權,獲得穩定收入來源,這樣該市地位提高。慕尼黑是從薩爾茨到
奧格斯堡 道路上主要的渡口。他在位期間,以慕尼黑為帝都,擴建城垣,奠定了老城的規模。
1327年,城市的大部分被一場火災燒毀,隨後得到重建,幾年後擴建了新的要塞。
1429年,慕尼黑的一部分再次被大火燒毀。市民考慮到面臨
胡斯派 的威脅,擴建了要塞。15世紀後期慕尼黑經歷了哥德式的復興 - 擴建了老市政廳,在20年內建成了新的主教座堂慕尼黑
聖母教堂 (始建於1468年),主教座堂的2座綠色穹頂的磚砌鐘樓成為該市的標誌。
1506年,慕尼黑開始成為整個
巴伐利亞 的首府。藝術與政治日益受到宮廷的影響。16世紀,慕尼黑是德國反宗教改革的中心,也是德國文藝復興藝術的中心。
1609年,德國
天主教 同盟在慕尼黑成立。1623年,在三十年戰爭期間,巴伐利亞公爵
馬克西米連一世 獲得選帝侯資格,慕尼黑成為選帝侯駐地。1632年,
瑞典 軍隊攻占了慕尼黑。
1634年,
黑死病 爆發,到1635年,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而後,慕尼黑迅速成為巴洛克藝術的中心。
1745年,查理七世去世,他的兒子馬克西米里安三世選擇和平發展的道路。1759年,馬克西米里安三世建立了該市的第一個學術機構巴伐利亞科學院。1789年以後,拆除古老的中世紀要塞,興建了英國花園。
1806年,巴伐利亞由公國升為
王國 ,慕尼黑也升格為王都,設有國會(Landtag)以及新成立的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整個19世紀是慕尼黑迅速發展的時間,人口由5萬增加到50萬。歷代王公大都重視城市建設,建造宮殿,甚至修建整條街道,城市面貌有了改善。1871年德國統一後,慕尼黑仍然作為王都直到1918年。
戰爭摧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慕尼黑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盟國封鎖德國,造成食品和燃料嚴重短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慕尼黑成為政治動盪的中心。
1918年11月革命前夕,
路德維希三世 (巴伐利亞)全家逃離慕尼黑。1919年2月,巴伐利亞共和國首任總理庫爾特·艾斯納(Kurt Eisner)被右翼組織圖利協會(Thule Gesellschaft)的一名成員Anton Graf von Arco-Valley刺殺身亡(見
刀刺在背傳說 ),這時共產黨奪取政權,成立了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Bayerische Räterepublik or Münchner Räterepublik)
1919年5月3日,蘇維埃共和國被自由軍團採用血腥手段鎮壓下去,共和國政府恢復,慕尼黑隨後成為右翼政治的溫床。
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當時都集中在慕尼黑)發動了“
啤酒館政變 ”,率衝鋒隊逮捕了當地的長官,企圖推翻
魏瑪共和國 ,奪取政權。
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掌權後,慕尼黑再度成為納粹據點。納粹在慕尼黑西北16公里處的達豪建立了第一個
集中營 。由於慕尼黑是納粹興起的發祥地,納粹將該市稱為“運動首都”(Hauptstadt der Bewegung)。納粹黨總部設在慕尼黑,國王廣場附近建有許多領袖建築(Führerbauten),其中一部分保存了下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慕尼黑曾經先後遭到盟軍的71次空襲,市區建築四分之一以上受到破壞,許多地方被夷為平地。
戰後重建
1945年,美國占領以後,與其它被戰爭摧毀的德國城市相比較,慕尼黑按照戰前規模重建起來,甚至保持了戰前的街道格局。而且新建許多造型獨特的建築,使城市有了進一步發展,並成為德國南部最大的城市。
1957年,慕尼黑的人口超過100萬。
行政區劃 慕尼黑於1992年進行了區劃改革,分為25個區。
慕尼黑區劃圖 1992年以後的各分區
1
Altstadt-Lehel
14
Berg am Laim
2
Ludwigsvorstadt-Isarvorstadt
15
Trudering-Riem
3
Maxvorstadt
16
Ramersdorf-Perlach
4
Schwabing|Schwabing-West
17
Obergiesing
5
Au-Haidhausen
18
Untergiesing-Harlaching
6
Sendling
19
Thalkirchen-Obersendling-Forstenried-Fürstenried-Solln
7
Sendling-Westpark
20
Hadern
8
Schwanthalerhöhe
21
Pasing-Obermenzing
9
Neuhausen-Nymphenburg
22
Aubing-Lochhausen-Langwied
10
Neuhausen-Nymphenburg
23
Allach-Untermenzing
11
Milbertshofen-Am Hart
24
Feldmoching-Hasenbergl
12
Schwabing
25
Laim
13
Bogenhausen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慕尼黑位於北緯48°08' ,東經 11°35' ,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亞高平原,距離阿爾卑斯山北麓約45公里,海拔高度約為520米。
地形地貌 慕尼黑所處的地域屬於
阿爾卑斯山 冰川前緣地。該市位於一片沙質高地上,這片高地的北部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區域,已經不受阿爾卑斯褶皺運動的影響;而在其南部地區,覆蓋著冰磧丘陵。位於兩個地帶之間的慕尼黑附近,則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積帶。在沉積物變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滲入沙礫層表面並注滿這一地區,導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澤。
水文 多瑙河 的支流
伊薩爾河 沿西南-東北方向從城中穿過,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綿延13.7公里。
氣候特徵 慕尼黑屬於大陸性氣候,並且受到鄰近的阿爾卑斯山的強烈影響 。由於該市接近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較大。經常會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晝夜及冬夏的溫差非常之大。來自阿爾卑斯山上乾熱的焚風能在幾小時內徹底改變溫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
慕尼黑的冬季是從12月持續到3月,相當寒冷,但在冬季降雪並不多見。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2℃。冬季至少會積雪2周時間。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極端高溫 ℃(℉) 17.2 (63)
21.1 (70)
23.3 (73.9)
26.6 (79.9)
30.0 (86)
33.8 (92.8)
36.1 (97)
37.1 (98.8)
30.0 (86)
26.1 (79)
18.8 (65.8)
20.5 (68.9)
37.1 (98.8)
平均高溫 ℃(℉) 1.1 (34)
3.5 (38.3)
8.4 (47.1)
13.3 (55.9)
18.0 (64.4)
21.4 (70.5)
23.8 (74.8)
22.9 (73.2)
19.4 (66.9)
13.6 (56.5)
6.5 (43.7)
2.3 (36.1)
12.85 (55.13)
平均氣溫 ℃(℉) -2.2 (28)
-0.4 (31.3)
3.4 (38.1)
7.6 (45.7)
12.2 (54)
15.4 (59.7)
17.3 (63.1)
16.6 (61.9)
13.4 (56.1)
8.2 (46.8)
2.8 (37)
-0.9 (30.4)
7.78 (46.01)
平均低溫 ℃(℉) -5.0 (23)
-3.7 (25.3)
0.4 (32.7)
2.9 (37.2)
7.1 (44.8)
10.4 (50.7)
12.0 (53.6)
11.7 (53.1)
8.8 (47.8)
4.5 (40.1)
0.2 (32.4)
-3.5 (25.7)
3.82 (38.87)
極端低溫 ℃(℉) -30.5 (-22.9)
-22.7 (-8.9)
-15.5 (4.1)
-6.1 (21)
-2.7 (27.1)
-2.7 (27.1)
3.8 (38.8)
3.8 (38.8)
0 (32)
-6.1 (21)
-14.4 (6.1)
-21.1 (-6)
-30.5 (-22.9)
降水量mm(英寸) 54.0 (2.126)
45.2 (1.78)
60.1 (2.366)
69.9 (2.752)
93.4 (3.677)
123.6 (4.866)
117.6 (4.63)
114.5 (4.508)
90.3 (3.555)
69.4 (2.732)
71.0 (2.795)
58.4 (2.299)
967.4 (38.087)
相對濕度(%) 80
74
62
57
55
58
55
55
61
71
80
81
65.8
平均降雨日數 10.0
8.6
10.5
10.9
11.6
13.8
12.0
11.4
9.6
9.1
10.7
11.2
129.4
日照時數 61
84
128
157
199
209
237
213
173
129
69
49
1,708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伊薩爾河流經慕尼黑河段 慕尼黑水資源較為豐富,由於南高北低的自然優勢,來自阿爾卑斯山的大量冰雪融水和地表徑流互相融合匯聚成眾多河流,最主要的伊薩爾河年平均流量為185平方米/秒。
慕尼黑有大大小小湖泊上百個,湖水主要是阿爾卑斯山早期冰川作用的產物,湖泊有施塔恩貝格湖、國王湖、阿爾卑斯胡等,其中施塔恩貝格湖面積達到57.2平方千米。
森林資源
慕尼黑位於阿爾卑斯山腳,森林資源相對豐富。慕尼黑的四周,有眾多的森林圍繞,郊區森林多達5000公頃,伊薩爾河畔有大面積的森林帶,這些森林頻寬達10至20公里,主要樹木為
杉樹 。
礦產資源
慕尼黑處於礦產資源缺乏的地帶,周圍僅有鐵礦資源,北部地區有褐煤存貯資源,很大程度上依靠德國北部地區以及外國進口。
能源資源
慕尼黑的能源同樣較為缺乏,在慕尼黑東南部地區有石油資源以及天然氣資源,而西部和北部地區幾乎沒有能源產業。
人口 人口民族 2007年7月,慕尼黑的人口為134萬人,其中300129人非德國國籍。該市擁有規模很大的
土耳其人 和
巴爾幹 人團體。外僑中數量最多的是土耳其人(43,309人),然後依次是
阿爾巴尼亞人 (30,385人)、
克羅地亞人 (24,866人)、
塞爾維亞人 (24,439人)、
希臘人 (22,486人)、
奧地利人 (21,411人)和
義大利人 (20,847)。37%的外僑來自於歐盟國家。大慕尼黑
都市區 共有260萬居民。
1700年時,慕尼黑的人口還只有24,000人,此後大約每30年增加一倍,到1852年超過10萬人,1883年超過25萬人,1901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達到50萬人。這時慕尼黑成為德國主要大城市之一。1933年慕尼黑人口達到84萬,1957年超過100萬人。
宗教分布 旅遊 著名景點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是巴伐利亞的守護神,豎立著瑪麗亞圓柱的瑪利亞廣場則是內城最古老的中心廣場、步行街的中心、大型活動的舞台,以及探索這座城市的理想出發點。 新哥德式風格的新市政廳及其突出的外立面在廣場上格外引人注目,市政廳鐘樓里神奇的報時鐘聲悅耳洪亮。
瑪利亞廣場 維特爾斯巴赫王宮
維特爾斯巴赫王宮 (Wittelsbacher Residenz) 位於內城,融合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古典主義的風格,曾經是慕尼黑的城市宮殿和巴伐利亞公爵、選帝侯和國王的行宮。 這座恢弘壯麗的統治者官邸由落成於 1385 年左右的水上城堡衍變發展而來,彰顯著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Haus Wittelsbach) 的藝術鑑賞力和政治主張。 1920 年,宏偉的宮殿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這個建築群包括 10 座宮廷,博物館則由 130 個展廳組成,被視為當今歐洲最重要的宮殿藝術博物館之一。
維克圖阿連市場
內城無人能與維克圖阿連市場 (Viktualienmarkt) 相匹敵,後者擁有面積巨大的市集場地,全方位供應各種特色產品。 這裡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人們從一個攤位擠到另一個攤位,爭相購買香料、野味、鮮魚、當地和外來的水果、花卉、植物及其他產品,純粹看看就已是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 這裡還有城市最中心的露天啤酒館,可以與形形色色的民眾一起享用啤酒和當地美食。 除此之外,這裡還舉辦五朔節 (Maibaumaufstellen)、釀啤酒人日 (Brauertag)、夏季節 (Sommerfest)、賣菜女之舞 (Tanz der Marktfrauen) 等傳統活動。
美食特產 圖林根烤香腸
德國人烹製圖林根烤香腸已有 600 年的歷史。早在歌德生活的年代,這種美食便已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除了豬肉、墨角蘭、
葛縷子 和大蒜外,近 3,000 家圖林根肉鋪均對其他原材料守口如瓶。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香腸必須用木炭烤制,重約 150 克。來到此地,一定要嘗嘗加著正宗的圖林根芥末的圖林根這種“外帶小吃”!此外,據位於 Arnstadt(
阿恩施塔特 )的首座烤香腸博物館中的史料,有關圖林根烤香腸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 1404 年。
白香腸 配上甜芥末和烤麵包圈 白香腸
巴伐利亞白香腸由小牛肉和豬肉搭配洋蔥和新鮮歐芹精製而成,是巴伐利亞州最出名的特色美食。傳統吃法是將香腸放在熱水中加熱,再佐以甜芥末醬、Brezel(椒鹽卷餅)和一杯巴伐利亞啤酒。熟練的食客們甚至還可以用嘴吸出香腸皮中的肉,只有初嘗者和新手才需要用刀叉協助。
地方習俗 慕尼黑啤酒節 可以追溯到1810年。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歷史上,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81屆了(截至2014年)。
2003年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是慕尼黑最著名的節慶活動,首次舉辦於1810年10月12日,當時是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王太子
路德維希一世 和薩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禮。
文化 慕尼黑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
理察·施特勞斯 、
卡爾·奧爾夫 等許多傑出作曲家活動的領地。全城有3000多家畫廊、50多座博物館、4座歌劇院、3個世界級交響樂團、眾多書店……數量龐大的文化藝術設施,可以看出慕尼黑人對藝術的熱愛。
早在拿破崙橫掃歐洲的時代,慕尼黑就已經成為巴伐利亞王國的藝術重鎮。藝術,升華了慕尼黑的魅力。
慕尼黑國家歌劇院 在慕尼黑,傑出的文學人物特別集中在巴伐利亞王國的最後一個世紀裡,諸如
保羅·海澤 、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和法蘭克·魏德金德(Frank Wedekind)。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慕尼黑在經濟和文化方面擁有特別突出的地位。慕尼黑,尤其是郊區Schwabing,成為許多藝術家和作家安家的地方。
托馬斯·曼 也住在這裡寫作。在魏瑪共和國時期,慕尼黑仍是文化生活的中心,
貝爾托·布萊希特 和奧斯卡·瑪莉亞·格拉夫等都很活躍。1919年,巴伐利亞電影製片廠(Bavaria Film Studios)成立。
自從1911年表現主義藝術團體
藍騎士 (Der Blaue Reiter)在慕尼黑成立以來,慕尼黑市已經成為畫家的重要聚集地,例如卡爾·羅特曼(Carl Rottmann)、威廉·馮·考爾巴赫(Wilhelm von Kaulbach。該市擁有藍騎士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阿歷克謝·馮·亞夫倫斯基(Alexej von Jawlensky)等人。
慕尼黑是歐洲最大的出版業中心,其規模僅次於
紐約 。著名的出版業如
南德意志報 、巴伐利亞信使報、焦點雜誌、
貝塔斯曼集團 的總部均坐落在慕尼黑。1900年,
列寧 創辦的全俄馬克思主義的秘密報紙《
火星報 》創刊號就是在慕尼黑出版的。
經濟概況 綜述 慕尼黑在德國的3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中
失業率 最低(5.6 %,另2個城市是柏林和漢堡)。該市也是德國南部的經濟中心。《新社會市場經濟》(Neu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和《商業周刊》(WirtschaftsWoche)雜誌在2006年第三次在比較調查中將慕尼黑評為得分最高。2005年2月,《資本》(Capital)雜誌在展望2002年到2011年60個德國城市的經濟前景時,慕尼黑被列在首位。慕尼黑被列為全球城市,是德國新經濟的中心之一,是生物工程學、軟體及服務業的中心,擁有
寶馬 (汽車)、西門子(電子)、
安聯保險 、
慕尼黑再保險 (Munich Re)、MAN AG(卡車製造)、MTU Aero Engines(飛機引擎製造)、Krauss-Maffei(注模機製造)、Arri(照相機和照明設備)、
英飛凌 (半導體,總部位於郊區的Neubiberg)等大公司的總部。此外,麥當勞、微軟、
思科 、
雅培 (Precision Plus)等許多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也設在慕尼黑。2007年,在德國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慕尼黑的人均購買力達26648歐元,排名第一。
第一產業 慕尼黑農牧漁業與其他產業均衡發展,且機械化程度較高,以中小企業和家庭企業為主,人均占有土地58.6公頃,2013年農林漁業就業人口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1.5%。農林漁業產值約占生產總值的0.7%。20世紀90年代以來,慕尼黑市政府在郊區農村實施了“綠腰帶項目”,在發展生態農業、加強環境保護的同時,大力發展創意農業,利用郊區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發揮創意、創新構思,研發設計出具有獨特性的創意農產品和活動,進而提升現代農業的價值與產值。創造出新的、優質的農產品和農村消費市場與旅遊市場。
第二產業 慕尼黑處於新興的高科技工業區,其中,工業產業和雷射技術、納米技術等為園區的主要建設方向。慕尼黑重工業尤其是汽車製造工業實力較強。德國科技園區的起步較晚,到1983年才建立第一個科學園區——西柏林革新與創新中心,但後來發展迅速,到1992年已有101個高新科技園區。其中1984年創建的慕尼黑高科技工業園區是德國最為突出的鼓勵高科技創業發展的科技園區。慕尼黑是德國第三大城市,是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高新科技園區是德國電子、微電子和機電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中心,被稱為“巴伐利亞矽谷”。
第三產業 慕尼黑是德國第二大金融中心(僅次於法蘭克福),擁有裕寶聯合銀行(聯合抵押銀行,HypoVereinsbank)、巴伐利亞州銀行(Bayerische Landesbank);而在保險業領域,慕尼黑則勝過法蘭克福,安聯保險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險集團(Munich Re)的總部都設在這裡。
社會事業 政治 作為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巴伐利亞州議會、州部長會議主席(Staatskanzlei)和該州所有行政部門均位於該市。慕尼黑還設有幾個全國和國際機構,包括德國最高稅務法庭(Bundesfinanzhof)和
歐洲專利局 。
現任的慕尼黑市長是迪特·萊特(Dieter Reiter),他是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成員。二戰以後,
德國社會民主黨 幾乎一直在慕尼黑執政。與此相反,巴伐利亞其它地區是保守派的要塞,由德主政,並贏得歷次地方、州、聯州各級選舉的絕對多數。
教育 綜述
慕尼黑在科學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該市的
慕尼黑大學 和
慕尼黑工業大學 均是世界著名的學府,被由大學和聯邦教育和科學部成員組成的選拔委員會冠以精英大學的頭銜。只有慕尼黑的兩所大學和
卡爾斯魯厄大學 曾得到第一批“精英大學”的榮譽和數百萬歐元資金。
馬克斯·普朗克 研究所、
歌德學院 等學院組織的總部均設立在慕尼黑。
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校徽 知名學府
名稱
成立時間
1472年
1868年
1978年
1951年
衛生 在醫療和健康方面,慕尼黑在德國是最好的幾個城市之一。該市有5家大型醫院,共萬餘名醫護人員。城市居民人人有醫保,可以免費看病,社區診所遍布全城。
科技 慕尼黑是高科技產業中心,
寶馬 、西門子等世界性的大企業總公司就設在慕尼黑。慕尼黑工科大學的科研開發堪稱世界一流。
慕尼黑高科技工業園區始創於1984年,是德國較為突出的鼓勵高科技創業發展的科技園區。該園區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會共同投資成立。園區初建面積為2平方公里,由於符合支助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形勢,受到企業界普遍歡迎。到1990年,園區面積擴展2倍,擁有300多家電子公司。1992年政府投資興建了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大樓,幫助投資者降低科技孵化成本。園區的產業特點主要集中於工業產業、
雷射技術 、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
慕尼黑還是德國的博覽會城市之一,每年舉辦二十多場博覽會,如:國際建築機械博覽會、國際手工業博覽會、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及
電子計算機 及電子元件專業博覽會。
體育 慕尼黑擁有數支職業足球隊,包括德國很受歡迎的足球俱樂部
拜仁慕尼黑 和1860慕尼黑。
慕尼黑曾經主辦了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的主辦城市和開幕地點。奧林匹克公園及體育場是為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建,該建築的設計相當獨特,從蜘蛛網得到靈感。該塔也用作廣播電視塔。2006年,第18屆世界盃足球賽在慕尼黑的專業足球場安聯球場開幕。這座球場是德甲勁旅拜仁慕尼黑足球隊的主場,可容納66000名觀眾。
拜仁慕尼黑
足球
1900年
德國足球甲級聯賽
安聯球場
安切洛蒂
1860慕尼黑
足球
1860年
德國足球乙級聯賽
安聯球場
莫尼斯
安達赫治
足球
1925年
德國足球丙級聯賽
格納拉里運動公園球場
Werner Lorant
EHC Munich
冰球
Bundesliga
交通 航空 慕尼黑國際機場 ,位於慕尼黑市區東北方29公里,是歐洲十分重要的機場之一。慕尼黑國際機場為德國第二大機場(僅次於法蘭克福國際機場),並為歐洲第九大機場。此機場不僅提供客機運輸,由空運貨物也占了大部分,由空運轉運每年就有將近11萬4千噸(成長20.1%),由路運轉運的貨物也有10萬噸,另外航空郵件也可達2萬3千噸,所以也可稱為德國的第二航運中心。啟用於1992年,並取代從1939年使用到1992年的慕尼黑-Riem機場。
慕尼黑公共運輸網路 市內交通 相對其人口而言,慕尼黑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內公共運輸系統之一,包括捷運(U-Bahn)、慕尼黑區域鐵路(S-Bahn)、
有軌電車 (Trambahn)和公共汽車(Bus),整個系統由慕尼黑交通系統(Münchner Verkehrs- und Tarifverbund,MVV)和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 DB)共同管理。
鐵路 慕尼黑中央車站(Muenchen Hauptbahnhof)位於市中心,是德國客流量排名前列的大站。此外還有兩座較小的火車站:位於城市西區的巴盛車站(Pasing Bahnhof),和慕尼黑火車東站(Ostbahnhof)。這三座火車站由公交系統連線起來,形成運輸樞紐。從慕尼黑有向德國國內
柏林 、漢堡、
科隆 、
法蘭克福 等大城市的直達高速列車,也有直達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瑞士、法國等鄰國的國際列車。
友好城市 城市
建交時間
1954年
1960年
1964年
1972年
1989年
1989年
1996年
新市政廳顯示友好城市的牆
飾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慕尼黑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