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是一個上下結構的漢字,讀音tài,8畫,基本字義為情狀,神情;用以表明動作主體和動詞表示的行為之間的關係;外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態
- 繁體:態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部首:心
- 結構:上下結構
- 筆畫數:8
- 筆順編號:1344454
- 五筆:DYNU
- 鄭碼:GDSW
- U:6001
- GBK:CCA
- 造字法-簡體:形聲。從心,太聲
- 造字法-繁體:繁體:會意。從心,從能
- 本義:姿態,姿勢,與狀態
字義
情狀
關係
外觀
古籍解釋
又《集韻》乃代切,音耐。義同。
又葉徒故切,音度。《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𠫷受詘,殫覩眾物之變態。
又葉他計切,音替。《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偽態。《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𩐒兮,何不變此志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又葉他禮切,音體。《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又葉土宜切,音梯。《屈原·離騷》忳鬰悒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