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磯

慈姥磯

這是一首寫思鄉之情的詩。作者辭家出門,有友人送至磯下,時值傍晚,夕陽的餘輝灑在平靜的江水上,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賞著這令人陶醉的山水畫圖,似乎暫時忘卻了離鄉的悲愁。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只留作者獨自面對這無窮的大自然,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其中“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慈姥磯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何遜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相關信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傍晚的煙霞在遙遠的岸邊升起,將要落山的太陽照在平靜的江面上。我和送我的朋友一起欣賞江上的晚景,暫時化解了離鄉帶來的憂愁。曠野中廣闊的沙灘在江流涯岸聚合,山巒間連綿起伏的繚霧冉冉浮蕩。遠行的我止不住落下了傷心的眼淚,久久的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行漸遠的歸船。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寫思鄉之情的詩。這首詩寫作者辭家出門,有友人送至磯下,時值傍晚,夕陽的餘輝灑在平靜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遠遠望去,只見兩岸炊煙裊裊,充滿詩情畫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賞著這令人陶醉的山水畫圖,似乎暫時忘卻了離鄉的悲愁。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著遠去的船兒,但見滔滔江水,漫漫沙灘,和那峻峭的崖壁連線成一片,兩岸的層巒疊嶂籠罩在沉沉暮靄之中。面對這無窮的大自然,客居異鄉的遊子眼睛濕潤了,一切都變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著友人遠去的歸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所以沈德潛說:“己不能歸,而望他舟之歸,情事黯然。”(《古詩源》卷十三)這是最令人難堪的了。
沈德潛又說:“水部名句極多,然漸入近體。”(《古詩源》卷十二)像這首詩的五、六兩句,就是傳誦千古的名句。杜詩“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野五首》其四)即脫胎於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連山遠霧浮”是遠景,寫景狀物,細微貼切,對仗工整,聲韻合諧。特別是“合”字、“浮”字,用得極為精當,可謂形象傳神。這也是何遜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劉咨議落日望水》詩云:“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詩的聲律格調而論,已儼然唐律了。難怪沈德潛說:“五言律,陰鏗、何遜、庾信徐陵已開其體。”(《說詩晬語》卷上)

相關信息

慈姥磯,在慈姥山麓。慈姥山,又名慈姆山,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西南、安徽省當塗縣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江寧府”條下云:“慈姥山,府西南百十里,以山有慈姥廟而名。積石臨江,崖壁竣絕。一名鼓吹山,以山產簫管也。山下有慈姥溪,與太平府當塗縣接界。舊志:慈姥港泄慈湖以東之水入江。近湖又有慈姥磯,今曰和尚港。”

作者簡介

何遜(?—518)南朝梁詩人。梁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何承天曾孫。少為范雲沈約所稱賞。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未幾病逝。事跡具《梁書》卷四九本傳,又附見《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何遜詩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詩風明暢,多清麗佳句,聲律上已接近於唐代近體詩,其詩對後世詩人有較大影響。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今又有《何遜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