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領導力,意指企業家選擇正確的價值觀,並將之演繹為管理行為,運用影響運情緒的原理,建立員工對企業的正向情感,形成正向強化循環的情境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性領導力
- 外文名:The perceptual leadership
- 詞性:名詞
- 相關學科:管理學
- 三要素:同理心、覺察力和想像力
要素,基礎,要點,
要素
1、同理心:感性領導力的核心
人的理智運作以語言為媒介,情感則是非語言的。“同理心”(Empathy)源自希臘文empatheia(神人),原指美學理論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在情緒共鳴的過程中,同理能讓彼此的情感關係迅速達到更深入的和諧,並建立起真正的信任關係。
1)自我同理心——對自我的體恤。在我們身邊,有大量在其他人看來功成名就但自己不快樂的人。很多企業家在擁有了當初所盼望的名利之後,卻發現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於是出現了反覆的自恨情結:不快樂、不開心、不舒服、越來越覺得空虛。而這些直接反映在健康上,就會形成各種病症,如高血壓、失眠、癌症等等。
所以,感性領導力核心能力的同理心,首先是領導者深刻的自我同理,能夠在高度的自信基礎上,敢於承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敢於自我體恤、自我悲憫。
2)對他人的同理心——人性化的制度與管理。同理心不同於同情心。同情心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它在人際關係中引發的是深層次的分裂,其結果是你上我下的對抗、你輸我贏的競爭。而同理則是指將自己放在和對方平等的位置上,對他人的經歷感同身受。對於企業領導者而言,既需要同理企業內部客戶——員工,也需要同理企業外部客戶——市場中的客戶、渠道中的夥伴。
在營運過程中,執行力是被企業越來越強調的能力。而執行力的基礎正是企業不同級層間的高度同理。在制定製度的過程中,企業管理層需要中基層員工的參與,將傳統的單向管理改為參與式的管理,最後才能取得良好的執行效果。
現代企業中,制度必須是人性化的,它必須以尊重、遵從於企業所推崇的價值觀和需求排序,同時取得企業人的高度認同,達到“上下同欲”,才能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
3)對市場的同理心——建立情感連結的能力。對市場的同理心使領導人能夠對趨勢保持高度的敏感,從而在研發、銷售、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等企業的各個層面做出系統創新之舉。
快速變革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情形是以往的管理中所沒有遇到過的問題,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對市場的高度同理心。唯有和市場高度同理,才能讓他們像獵豹一樣敏捷,憑藉財務數據所生成的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為企業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基礎
2、覺察力:感性領導力的基礎
組織領導者對自我情緒、情感的敏感是其感性領導力的基礎。
領導者必須要對自我情緒、情感模式進行深入的覺察。範疇包括外審和內省兩個角度。所謂外審就是從外界賦予的頭銜、職位、權力上來講,領導者要回答“我是誰?”,在這個角色位置上,人們希望我做些什麼?我的職責、職能角色是什麼?它要求我具有什麼樣的品德和倫理道德?內省就是作為一個人,我具有什麼樣的個性特質?過往的生活經歷是如何影響了我的心智模式、行為模式?我對應生活是反應式還是回應式的?
自我的覺察還包括了對以上兩個問題的整合後的自我認知:我內在的一切是否與外在的一切相符合?我內在的自己是否喜歡外在擔任的角色?或者我是否可以清楚地區分出哪部分外在的我是內在的我所喜歡的?哪部分是不喜歡、不接受的?我如何對此進行調整?行動計畫是怎樣的?
覺察力的第二個層面是領導者對他人情緒、情感的敏感。
想要真正知道他人在哪裡,這首先要求領導人持有開放的態度。開放背後的關鍵在於強烈的好奇心:領導者是否對他人行為背後的態度、信仰、經歷保持敏銳的好奇,並願意開放地與他人一起進行深入的探討,在各種可能性之間共同尋求一個多贏的最大化值。眾所周知,企業中最大的成本往往就是溝通成本,誤會的存在大多是因為彼此認知間的巨大鴻溝。
唯有放下偏見,保持高度好奇心和開放的覺察態度,才能讓領導人真正洞察到他人的情緒、情感所在的位置,消除歧見,達成上下一致。
要點
3、記住將來,想像過去:感性領導力的重點
當商業社會逐步以幾何倍數膨脹時,越來越多的從未遇到過的情形出現在企業人面前。這就要求領導者要具有“記住將來,想像過去”的能力。
“記住將來,想像過去”是對傳統學習能力、思維方式的挑戰。它需要領導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勇氣與毅力,要敢於樹立目標,尋找新的方向與問題的解決方案。
“記住將來”意味著領導人對企業“共同願景”的捕捉能力、提煉能力和銷售能力。在此之前,願景也許只是隱藏在企業創始人內心中的火花,它與領導人直覺、創意能力等潛意識層面的能力息息相關。而通過想像力,領導者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藍圖,並將共同願景具體成為企業品牌形象、企業制度、企業文化等企業的方方面面。相信,才能讓我們內心的想法付諸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