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材料的性能與使用

感光材料的性能與使用

《感光材料的性能與使用》是浙江攝影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銘

基本介紹

  • 書名:感光材料的性能與使用
  • 作者張銘
  • ISBN:10位[7806865721] 13位[9787806865729]
  • 定價:¥29.00 元
  • 出版社:浙江攝影
  • 出版時間:2007-8-1
內容提要,目錄,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

《感光材料的性能與使用》由張銘教授所寫,是一本關於感光材料的介紹的作品,2007年8月1日由浙江攝影出版社發行。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系列教材”(修訂版)之一,已列為教育部審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統講述了感光材料的基本知識和成像原理,以及感光材料的性能、測定方法,影像質量的評價方法,感光材料沖洗條件及保存方法等。教材出版後,得到攝影界和廣大高校師生的關注和認可,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高校攝影教學的需要和讀者的建議,對2003年版的教材作一次全面修訂,不僅增刪了部分科目,對書籍的內容及裝幀也作了一些修改。經國家教育教育部嚴格審查認定,《北京電影院攝影專業系列教材》部分教材(5種)已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其餘品種正在補充申報過程中。

目錄

1.感光材料發展史略及展望
感光材料的誕生及發展
感光材料雛形的出現
感光材料的發展
感光材料的發展趨勢
感光材料的發展趨勢
鹵化銀成像和數字成像
習題
2.感光材料的構造及對其性能的影響
感光材料的構造
黑白材料的構造
黑白正片及相紙的構造
彩色負片的反轉片的構造
彩色正片的構造
彩色相紙的構造
彩色紅外片
感光材料構造對其性能的影響
乳劑成分對感光材料性能的影響
片基及輔助塗層對感光材料的性能的影響
習題
3.成像原理
常規成像過程各階段的機理和作用
在感光乳劑製備的過程中形成感光中心
在曝光過程中形成顯影中心(潛影)
沖洗的作用——可見影像的形成
黑白影像的成像原理
黑白影像的成像原理
成像過程中的影調傳遞
彩色影像的成像原理
彩色負片和正片的成像原理
彩色反轉處的成像原理
彩色紅外片的成像原理
習題
4.感光材料性能的測定方法
感光特性曲線
測定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的必要性
曝光量和密度的關係——感光特性曲線
感光特性曲線的意義
感光性能的測定方法
曝光
沖洗
計量密度
繪製曲線
從特性曲線上求性能
感光測定的方法的用途
感光材料性能的檢測
為攝影者確定所攝景物的亮度間距及曝光量提供依據
對常見沖洗尤其是顯影程度(反差係數)進行監測、調控
由感光測定方法確定顯影時間和反差係數的關係
用於分析研究攝影過程影調的再現
感光材料性能的實拍測試
測試方法
結果評價
習題
5.感光材料的性能
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
灰霧密度(fog Density)和最小密度(lowest density)
反差(contrast)和反差係數(contrast factor)
感光度(sensitivity)
感色性(color sensitivity)
寬容度(latitude)
互易特性(the reciprocity law)
影像結構特性
顆粒度(granularity)和顆粒性(graininess)
解析度(resolving power)
清晰度(definition)
模量傳遞函式(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不同種類感光材料的性能比較
……
6.影像質量的評價方法
7.沖洗條件及對影像質量的影響
8.感光材料的類型、保存和使用條件
9.影響彩色影像色平衡的因素
10.其他感光材料及沖洗工藝
後記

編輯推薦

本書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系列教材”(修訂版)之一,已列為教育部審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統講述了感光材料的基本知識和成像原理,以及感光材料的性能、測定方法,影像質量的評價方法,感光材料沖洗條件及保存方法等。

作者簡介

張銘,女,1955年生。教授。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本科)。從事攝影技術教學工作20餘年,開設有“電影膠片套用原理”、“照相技術”、“照相化學”、“分析化學”和“影像質量評價”等課程。譯有《黑白暗房技術》、《室內攝影》。參與了《現代影視技術辭典》、《攝影大辭典》和《攝影手冊》的編寫;在專業會議和《影像科學與實踐》、《感光材料》、《影像技術》、《攝影與攝像》等雜誌上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