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首部運用“微管理”親子教育理念,為職場媽咪講述別樣育兒經的親子成長書。
作者水亦田借鑑“雁陣效應”“惡魔效應”“刺蝟法則”等35個管理學經典原理的智慧,獨創“微管理”親子教育理念和方法,幫助職場媽咪在碎片化的時間裡解決好種種教養困惑,養育好自家的小小淘氣寶。
通過本書,作者想告訴所有職場媽咪:工作與生活可以相輔相成,事業與家庭可以兼得,養育好乖寶,職場媽咪做得到!
前言
成長是一場沒有返程的旅行 騰訊教育中國小頻道主編 蔡娟 身為職場女性和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在讀完這本書後,又重新審視了自己作為母親的責任。從十月懷胎含辛茹苦到重返職場,這其中有太多的辛酸是不為人母者無法體會的。職場媽媽給予孩子的,除了與生俱來的母愛,更多的可能是無暇顧及的愧疚。在繁忙的工作與家庭的平衡中,我們或許已經不知不覺地錯過了孩子的諸多“第一次”。
作者簡介
水亦田,資深企業運營分析師,知名親子教育專家。她身上這兩個看似大跨界的身份,卻關聯著一段一脈相承的故事。
為了事業,水亦田曾與女兒兜兜天隔一方,異地四年。在飽嘗與女兒心靈疏遠的煎熬、工作壓力的艱辛之後,她不斷問自己:女兒幸福的小笑臉和自己事業的下一站,它們可以兼得嗎?做一位優雅的職場辣媽,難道只能是個白日夢?
倔強的水亦田決定一試!
在工作中,水亦田對運用管理學原理分析企業戰略駕輕就熟;在生活中,她將這些原理活學活用,獨創出親子“微管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並在養育孩子的漫漫道路上運用得得心應手,施展得恰到好處,實現了生活與事業的完美平衡。
水亦田做到了,那你呢?
目錄
推薦序 成長是一場沒有返程的旅行
SWOT分析法:教“受氣包”學會反擊
“SWOT分析法”即優劣勢分析法。為了幫助兜兜擺脫她在朋友圈中的“受氣包”角色,我運用“SWOT分析法”,為她制定了一套“反擊”策略……
手錶定律:每個厭學的孩子都說有群討厭的老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教育理念一定要與學校、社會整體的保持一致,讓孩子始終只看到一塊“手錶”,從而保持對目標的執著信念。
魚缸法則:擺平“掉進錢眼兒”里的孩子
兜兜6歲時,第一次意識“金錢私有化”的價值,開始異常堅定地守衛壓歲錢。我遵循“魚缸法則”,為她辦理了 “兒童銀行卡”,開啟了她的“財商”教育。
木桶原理:張揚“長板”還是狂補“短板”?
“木桶原理”大家耳熟能詳。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也面臨著究竟是該張揚孩子的“長板”,還是狂補他們的“短板”這一難題。
零和博弈原理:家長不抱怨工作,孩子才不抱怨學校
兜爸爸回家後抱怨工作,發泄情緒,導致兜兜吸納了這污濁之氣,不斷積攢著“負能量”,這便是零和博弈的本質特點——損人利己。
彼得原理:為什麼100分孩子更不自信?
“彼得原理”是指人會因某種特質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位置。當孩子被揠苗助長的教育推進到完美100分時,你真的認為他們可以自信地勝任自己所處的位置了嗎?
洛克忠告:匹諾曹為什麼要撒謊?
“洛克忠告”啟示我們,給孩子定好規矩後,如果監管不到位,孩子的執行情況往往會非常堪憂,為了逃避,他們還可能會撒謊……
情緒ABC理論:讓孩子接受那些他並不滿意的現實
在引導孩子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時,只有先疏通孩子對“不完美事件”的負面理解,調整好他們的心態,才能避免哭鬧和沮喪。
酒與污水定律:異地親子比異地戀更有殺傷力
我疏於一個母親的職責,就像是孩子生活中的那一匙污水,補給再多的美好都無濟於事。當我領悟到這點後,便下定決心調整人生的重心。
踢貓效應:生二胎何只是錢的問題?
“踢貓效應”告訴我們,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一旦發生就都會引發連鎖反應——更何況生孩子這件事,不僅僅在於生的一陣子,更在於養的一輩子!
雁陣效應: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
雁群會利用特殊的飛行陣勢飛得最快、最省力。人生髮展亦如此,唯有協調共融,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才能取得獨行所不能達成的效果。
囚徒困境:應該讓孩子參加比賽嗎?
“囚徒困境”的隱患在於無法溝通以達成共識。在比賽中,只有孩子、家長、學校、社會組織這四方有效地協作,才能打破困境,實現共贏。
邊際效益遞減法則:給孩子最好的閱讀,你做到了嗎?
親子閱讀也有邊際效益。父母只有綜合、全面地考慮,才能保證孩子閱讀的質與量持續增長,從而保障孩子的閱讀效益,給他們最好的閱讀。
跳蚤效應:考試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沒有
碰壁的經歷不僅僅能挫敗跳蚤的彈跳力,還能挫敗孩子追求夢想的勇氣,而“標準答案”,就是禁錮孩子創造力的那枚瓶蓋……
螃蟹效應:放下“競”意,拾起“不爭”的智慧
每隻螃蟹都希望自己是最上峰的那一隻,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一隻螃蟹能夠爬出去。我們一定要防止自己的孩子落進“螃蟹效應”的陷阱。
蟻群效應:規矩是唐僧的驅魔圈,還是猴子頭上的緊箍咒?
家長和老師在給孩子制定規矩時,應當借鑑蟻群的智慧,制定出既高效,又讓孩子樂意遵守的好規矩。
鳥籠效應:怎樣愛孩子,他才不逆反?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家長對孩子的期許,有時就是一隻“鳥籠”,逼迫孩子接受更多他不喜歡、不需要、不適合的事物,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黑天鵝事件:兒童性早熟,再痛也要笑著說
“黑天鵝事件”是指極少發生,但一旦發生就會有顛覆性影響的事件。兜兜的早熟,就是我們家的“黑天鵝事件”……
吸引力法則:學習就像談戀愛,需要欲擒故縱
家長只要遵循“吸引力法則”的規律,巧妙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能維持孩子對學習的新鮮勁兒。
微笑曲線:讓爬窗戶的小叛逆自願回到你身邊
孩子的叛逆期是一條簡單的“微笑曲線”,既然淘氣、叛逆的現實難以扭轉,那么我們不妨從行為習慣等其他方面給予他們更多引導。
蘑菇定律:尊重孩子的“蘑菇經歷”
“蘑菇經歷”雖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壓力和負擔,但摸著石頭過河的黯淡期本身就是人生最寶貴的經歷。
張弓效應:你會把機會讓給別人嗎?
遵從“張弓效應”,教會孩子適時妥協,收藏鋒芒,分享機會,才能讓長大後的他們不為名利、金錢所累。
麥克萊蘭定律:孩子也平等享有背包客的權利與義務
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就是賦予他參加決策的權力。按照“麥克萊蘭定律”,這將極大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潛能。
破窗效應:親子出行,如何防止孩子走失?
遵循“破窗效應”,兜兜的一次“意外走失”,為我敲響了警鐘——我必須及時解決這些已經出現的問題,否則會有更大的危機潛伏在後!
金字塔暑期計畫:職場媽媽如何應對孩子無處安放的假期
工作、孩子一樣也不能少。我遵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孩子搭建起了一個“金字塔假期計畫”。
惡魔效應:被偏見坑苦了的“壞孩子”
同學們對兜兜某些方面的討厭,在“惡魔效應”的作用下不斷漫延。小缺點被無限放大背後的“惡魔”是誰?孩子遭受偏見,問題又出在何處呢?
墨菲定律:冷漠不是孩子的錯
“墨菲定律”認為,當一件事好與壞的機率相同時,它往往會朝壞的方向發展。樂樂的冷漠不是她的錯,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她應該怎么愛。
羊群效應:質疑就是挑戰老師的權威嗎?
“羊群效應”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使人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皮格馬利翁效應:調動孩子積極性,家長也得學會“拍馬屁”
“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示我們,讚美、信任具有改變孩子行為的神奇魔力。當一個孩子獲得了信任,他便擁有了積極向上的動力。
南風法則:10個細節,美國老師讓孩子愛上學習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常常會提到“人情味”。那么,在對待孩子時,是否也應該多些“人本位”,提倡溫暖勝於嚴寒的南風教育呢?
平衡計分卡:平衡不同育兒方式“績效”的支點
當我正在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育兒方式苦惱時,我發現,“平衡計分卡”的智慧也可以用來評價孩子的“教育績效”。
刺蝟法則:糊塗媽才能養出細心娃
“刺蝟效應”喻示了最恰當的親子關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於是,我逐步調整了與我家“小刺蝟”的距離。
蝴蝶效應:一個眼神闖出的大禍
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每一個“壞孩子”都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而放大自己的“壞”;也可能因為大人一兩句無意的褒獎,而從叛逆的軌道上回歸正常……
古狄遜定理:母愛不是萬能創可貼
為人父母者,最容易落進“古狄遜定理”的魔咒,以愛的名義,累壞自己,傷了孩子。
貝爾效應:生命就像一盒朱古力
“貝爾效應”是指你心中想著成功,成功的景象就會在內心形成。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引導孩子找到內心渴望的成功景象,擁有希望。
後記:寫給兜兜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