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島

愛爾蘭島

愛爾蘭島,位於歐洲的西北部,即北緯50°30′~55°30′,西經5°30′~10°30′的大西洋上。全島被一片蒼翠碧綠的林木所籠罩,所以人們都習慣地稱其為“綠寶石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爾蘭島
  • 外文名:Ireland
  • 全島面積:8.4萬平方公里
  • 南北長:475公里
  • 東西寬:275公里
簡介,祖先,殖民歷史,自然資源,泥炭,牧草,風景,香儂河,巨人堤,都柏林,城堡,鄧路斯城堡,特里姆城堡,卡里克弗格斯城堡,比爾城堡,恩尼斯基林城堡,文化,國花,畜牧立國,半便士橋,聖史蒂芬之綠公園,愛爾蘭郵政總局,結婚率最低,文化中心,古代遺址,綜述,紐格蘭奇,比莫爾石頭,那奧思墓地,凱爾斯,納文堡壘,

簡介

愛爾蘭島是不列顛群島中面積較大的島嶼之一,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全島面積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高中間低,四周群山環繞,為茂密的森林覆蓋,中央低陷部分綠地遍野。西南沿海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尤其是石灰岩地區,大自然神奇的妙手,把山石雕琢得秀麗多姿。島上河流縱橫交錯,湖泊多如繁星。
愛爾蘭地圖愛爾蘭地圖
愛爾蘭島(包括愛爾蘭共和國和英屬北愛爾蘭)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素有“翡翠島”之稱。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綿延的海岸線和柔軟的沙灘、還有熱情好客的人民,一切都那么讓人神往。
大約三百四十年前巴侖(Burren)在海底形成,它是位於西海岸線中部(從克萊爾郡北部 Clare 一直延伸到戈爾韋郡南部 Galway )的一個美麗地區。巴侖的風景相當吸引人,它獨特的地貌包括數英里的石灰層、蜿蜒的河流、湖泊、迷宮般的洞穴、豐富的文化遺產、愛爾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植物群、五百多個圓形堡壘和八十多個新石器時代墓地。
歐洲的第三大島。屬不列顛群島。位於大西洋東北部、大不列顛島以西,中隔愛爾蘭海。南部是愛爾蘭共和國。北部是英國的北愛爾蘭。這個島嶼的人口大約為580萬人;其中在愛爾蘭共和國有410萬人(160萬人在Greater Dublin)以及170萬人北愛爾蘭(80萬人在Greater Belfast)。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面積8.4萬平方公里。中部平原面積較廣,邊緣為不高的山地,最高點為西南的卡朗圖厄爾山,海拔1,041米。河網稠密,主要河流有香農河、斯拉尼河、諾爾河、布萊克沃特河等。多湖沼。海岸曲折,大西洋岸有許多深入內陸的海灣。班特里灣港口水深,可泊巨型油輪。全島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冬季很少降雪。有泥炭、煤、鉛、鋅和磷灰石等礦藏。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次之。香農河以東土地肥沃,以穀物種植為主,其餘地區以飼養肉用牛、羊為主。工業有食品加工、機械等。重要城市有貝爾法斯特都柏林香農等。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祖先

從文化和血統的觀點來看,公元前5世紀來到島上凱爾特人是現代愛爾蘭人的祖先。他們在島上建造固定的木製房屋,過著氏族集團生活。到了公元1世紀,克爾特文化之花已在愛爾蘭島上盛開。他們世代流傳的優美的民間傳說,動聽的民謠,使民族的夜晚富有詩情畫意。島上五穀豐登、牛羊成群,遼闊的牧場綠草如茵,森林裡長著被視為聖樹的樹,四季常青,呈現出一派和平幸福的景象。

殖民歷史

公元332~1022年,是“九祖王”統治愛爾蘭的時代。經濟、文化在“九祖王”統治的時代又得到了高速發展,是愛爾蘭統一的黃金時代。但“綠島”的豐裕最終引起了殖民者的垂涎。從公元5世紀開始,愛爾蘭先後遭到丹麥人、諾曼人、挪威人和英國人的侵略。其中,統治時間最長、剝削與壓迫最殘酷、對愛爾蘭歷史影響最嚴重的是英國殖民者的入侵。
1169~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的軍隊入侵,在都柏林之圍中取得決定性勝利,開啟了愛爾蘭人被英格蘭人殖民的歷史。恩格斯曾經說過:“英國人的侵略剝奪了愛爾蘭發展的一切可能性,並從12世紀開始立刻把它推後了幾個世紀”。
英國殖民者極端鄙視愛爾蘭人,把愛爾蘭人看成是“低等”的種族而將他們驅逐到沼澤地帶和森林中去,破壞愛爾蘭人的土地和莊稼,激起了愛爾蘭人的反抗。1558~1603年,愛爾蘭發生了4次大規模起義。1641年,又發生了愛爾蘭人民民眾大暴動。但均遭到了強大殖民統治者的殘酷鎮壓。1801年,英國制定並通過英國與愛爾蘭合併法案,將愛爾蘭劃入英國的版圖。
頑強而英勇的愛爾蘭人民決不會屈從於英國的統治,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爭取民族獨立。19世紀末、20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英國這一老牌大帝國被新興強國美、德趕上並超出,力量對比發生了奧妙的變化,利益之爭急劇腫脹。在此國際形勢之下,英國的勢力大減。愛爾蘭人瞅準這一良好時機,波瀾壯闊的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終於導致了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這一規模巨大的反恐鬥爭。雖然起義被鎮壓了,但它表明了愛爾蘭人追求民族解放獨立的堅強決心。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隨後,愛爾蘭人繼續不屈不撓地進行著反英鬥爭,英國政府不得不於1921年12月簽訂了《英愛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宣布成為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但仍留在大英國協內,尚未擺脫大英帝國的陰影。11年後,1948年12月,愛爾蘭議會通過法律,宣布脫離英國聯邦。大勢所趨,英國無可奈何,於1949年4月承認了愛爾蘭的完全獨立。至此,愛爾蘭人民徹底割裂了同大英帝國的瓜葛。
然而愛爾蘭人並不甘心就此罷休。雖然南愛爾蘭26郡獨立,但北愛爾蘭6郡仍然被英國統治著。所以,愛爾蘭共和國歷屆政府都要求統一愛爾蘭,建立一個完整的愛爾蘭共和國。從而實現愛爾蘭民族的統一。然而,從目前來看,仍然困難重重。

自然資源

泥炭

愛爾蘭以泥炭的出口業而被著稱為“泥炭王國”。其首都都柏林愛爾蘭語的詞意就是“黑色的池塘”。為什麼是黑色的池塘呢?原來都柏林位於愛爾蘭島的東岸,坐落於利菲河河口。在這一帶的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泥炭資源,烏黑的利菲河河水將利菲河口的海水都能染黑。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據地質科學家考證,遠古時期的愛爾蘭島上湖泊成群,森林茂盛。島的氣候濕潤、雨量充足,非常有利於原始森林的生長發育。那個時候,整個島嶼呈現一片綠色,森林密布。冰川期的到來,使愛爾蘭島上的森林盡數毀滅。在7000~10000年前,愛爾蘭島上淺水植物死在湖水裡邊,之上又長出了新的植物。然後藻類和野草又一代代積累,湖泊於是越來越淺,最終形成了沼澤地或草原。這樣的沼澤地有2000萬公畝,占愛爾蘭國土面積的16%。這2000萬公畝沼澤地下大部分含有泥炭層,厚的達6米以上。這樣一來,愛爾蘭人擁有了豐富的泥炭資源。泥炭可是寶貝,通過出口泥炭可以給愛爾蘭換取大量的外匯。這種外銷的泥炭來自於沼澤地表層,它們成炭時間不長,結構疏鬆,含有大量的腐殖質,是優良的有機肥。這樣的泥炭可以吸收7至10倍於自身的水分,有助於土壤的改良,可以培養出碩大而好吃的蘑菇和漂亮的園藝作物。泥炭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十分好,許多國家爭相訂購這種泥炭。愛爾蘭人具有精明的頭腦,他們將泥炭裝入精美的袋子中,裝入貨櫃內,運往各地。英國、日本、荷蘭、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每年都從愛爾蘭進口大批泥炭,大把大把的外匯裝入了愛爾蘭人的口袋。泥炭既然這么好用,愛爾蘭人當然也要自己享用一些。在都柏林,冬天沒有暖氣,人們在每一個房間都置一個壁爐。壁爐的燃料就是泥炭,不僅沒有污染,而且還有巨大的清香氣味。愛爾蘭人還將泥炭用作發電燃料,每年都要開採400多萬噸泥炭供十多個電站做燃料,其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5%。愛爾蘭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溫暖如春。最冷月氣溫平均4℃~7℃,最熱月平均氣溫為12℃~15℃。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超過100英寸,如此溫濕的氣候條件,使愛爾蘭的土地上到處長滿了青草。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牧草

俗語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精明的愛爾蘭人當然要走“靠草吃草”的路了。因此,牧草業成了愛爾蘭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畜牧產品也成了主要的出口產品。愛爾蘭300多萬的人口中,有1/3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而從事農業的人中大部分又從事畜牧業。
愛爾蘭的畜牧業也非常發達,畜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很強的競爭力。愛爾蘭的牲畜產品有牛、羊、馬、豬、狗等,但以牛、豬、羊為主。過去愛爾蘭一直都是有名的活牛輸出國,其首都更是被稱為“活牛輸出港”,活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近年來,居然出口量有所下降,但目前養牛數量仍達到七八百萬頭,養羊三四百萬隻。每年仍有數十、近百萬活牛被集中都柏林,趕入特製的船艙,運往利物浦等港口。
20世紀70年代以後,愛爾蘭工業化進程加速,畜牧業從而退居到次要地位。但愛爾蘭的工業多以食品、飲料、畜產品加工業為主。因此,畜牧業在愛爾蘭的整個經濟中仍占主導地位。

風景

香儂河

香儂河長約344千米,是不列顛群島最長的河流,也是歐洲最美麗的河流之一。 這條天然的河流蜿蜒著從卡文郡( Cavan) 的香儂珀特流經奎爾卡山脈的山坡,再到克萊爾郡( Clare),的路普黑德,最後流入大西洋,沿岸都是壯觀的自然美景。香儂河以其壯麗的風景、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眾多美麗的村莊成為大自然熱愛者的天堂,喜歡划船和鐘情寧靜生活的人也定會愛上這條河流。

巨人堤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址)其實是一個玄武岩石柱群,從安特立姆高原 Antrim’s 的懸崖一直延伸入海。在蘇格蘭赫布里底群島地帶的斯特拉法島上也有同樣類似的石頭,過去人們都認為這是巨人芬恩·麥克庫爾的傑作,為的是能到達蘇格蘭去和住在那邊的巨人一決高下。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都柏林

都柏林位於愛爾蘭島的東部,瀕臨愛爾蘭海,隔海與英國威爾斯霍利黑德相望。它依山傍海,金色的沙灘環繞著全城,自然環境十分優美。
一踏上愛爾蘭島,走上都柏林街頭,人們就會發現自己置身於綠的海洋之中。都柏林到處都被草包圍,你想找塊不長草的空間土地,實在是種奢望。都柏林市區很少喧囂,到處寂靜、寧謐。空氣清新爽潔,沒有空氣污染。草地上,林木中,小鳥兒歡唱低吟。街上行人決不破壞這片綠、這片安靜,因為人們都願意徜徉在這清新寧靜安逸的世界之中。

城堡

無論是在幾百年歷史的遺蹟中漫步或者在五星級酒店中享受,愛爾蘭的城堡都是人們流連往返的地方。其正如其健力士黑啤一樣出名,而這些遍布全國的古老遺蹟往往都擁有眾多不為人所知的隱秘故事。米斯郡(County Meath)的特里姆城堡(Trim Castle) 是愛爾蘭最大同樣也最重要的城堡,擁有數百年的歷史,當時盎格魯諾曼人就駐紮在內注視著下面所謂“危險的國民”,他們採取一切手段保證這個城堡不被人進入。那些不聽指令的人會被受以各種酷刑——開水、柏油、利箭、岩石還有一些早期的武器都會如雨點般落在這些人身上。

鄧路斯城堡

安特立姆郡(County Antrim)的鄧路斯城堡(Dunluce Castle) 位於安特立姆郡沿海,原先由MacQuillan家族占領後來由MacDonnells家族擁有,城堡曾於十六世紀被英國人包圍。據說CS路易斯在創作《那尼亞傳奇》中那座著名的Cair Paravel城堡時,靈感來源正是來自鄧路斯城。

特里姆城堡

特里姆城堡西南方55英里處就是克萊林村莊(Clareen),利普城堡(Leap Castle)正位於那裡,據說利普城堡是愛爾蘭鬧鬼最凶的城堡。自14世紀起,這座城堡就成為從布魯姆山(Slieve Bloom)進入芒斯特(Munster)的關卡所在地。城堡里有一個難聞的小精靈,連著名詩人葉芝在其逗留期間也聲稱看到過那個小精靈!

卡里克弗格斯城堡

安特立姆郡(County Antrim)的卡里克弗格斯城堡,由東阿爾斯特征服者約翰·德·克西(John de Courcy)創建於1180年,這是一個風景獨特的城堡,也是八百多年軍事力量的象徵。城堡曾先後被蘇格蘭人、愛爾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圍攻,並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比爾城堡

如果你不喜歡充滿詭異氣氛的利普城堡,那么就驅車去愛爾蘭地理版圖上的正中心——比爾(Birr)吧,比爾城堡是O’Carrolls的所在地(他於1620被放逐)。這裡的花園擁有位列愛爾蘭最美麗之一的木蘭花陳列,除了花朵,城堡內大型的望遠鏡也是其著名景點——建於1825年的這座望遠鏡在1917年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

恩尼斯基林城堡

恩尼斯基林城堡(Enniskillen Castle). 位於弗瑪納郡(County Fermanagh)的厄恩湖(River Erne)旁,由Maguires家族建立於六百年前。由於它保衛著通往阿爾斯特省的少數通道之一,在歷史上一直擁有戰略重要性。在十七世紀,它成為了英國駐地後來則成為了軍事營房。

文化

國花

愛爾蘭人喜歡草。因此,他們將“草”定為國花大概也並不奇怪。在都柏林的街頭,你到處都能看到“國花”的標誌。列為愛爾蘭的象徵的“國花”,裨上是酢漿草,一種草原牧草。於是愛爾蘭的國花圖案,模仿酢漿草的外形,由三片葉瓣的白色小花形成。愛爾蘭人的愛草深情可謂之深厚了。

畜牧立國

愛爾蘭的硬幣與眾不同,它們不是鑄造上了國家元首、民族英雄、社會名流等知名人士的頭像,而是鑄造上了牛、馬、羊、豬、狗等等為人們熟悉的家養動物。這正反映了愛爾蘭以畜牧立國的特點。一枚“豬幣”相當於半美分,一枚“雞幣”是1美分,一枚“狗幣”是6美分,一枚“牛幣”是12美分,一枚“馬幣”是60美分,這種硬幣不僅反映了愛爾蘭人的民族性格,而且也頗受外國遊客的喜愛。它們不僅使用起來極其方便,而且收藏起來也有紀念意義。

半便士橋

半便士橋”是都柏林的又一道風景線。1816年,愛爾蘭人民為了把都柏林南北市區連為一體,特意在利菲河上建造了一座造型優美的輕便橋,僅供行人通過。些橋建成以後,行人過橋通告須交納半便士的過橋費,幫此有“半便士橋”的稱謂。雖然如今半便士的過橋費早已取消,但都柏林人仍愛如此稱呼此橋。

聖史蒂芬之綠公園

在都柏林市中心一條一等街圍繞著一座街心公園,這便是赫赫有名的“聖史蒂芬之綠”公園。公園四周人流熙熙、車流滔滔,公園內卻是靜寂一片。人們稱其為“靈魂的憩息地”。公園裡面,繁花簇錦,芳草滿地,綠樹婆娑,濃蔭鬱郁,清水蕩漾,灰鴨嬉戲。這樣的美景,怎能不令人流連忘返呢?

愛爾蘭郵政總局

愛爾蘭郵政總局是愛爾蘭國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是1916年愛爾蘭人民反抗鞏固統治的復活節起義總部。雖然在戰爭中,建築物有所損壞,但累累彈痕已於1929年修復一新。1934年愛爾蘭人民在大廳內豎立了古代民族英雄柯庫林的銅像。每逢3月17日愛爾蘭國慶日這一天,人民民眾總要匯聚於此,在這座高大的花崗石大樓上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並在大樓層頂上升起綠、白、橙三色國旗。從這個意義而言,愛爾蘭人民心目中的郵政總局大樓,就形同於中國億萬人民心目中的天安門廣場吧。

結婚率最低

在世界各國的居民中,晚婚現象最普遍,結婚率最低的,恐怕就數愛爾蘭了。據官方統計,愛爾蘭人的平均結婚年齡女26歲,男31歲,許多男人都過獨身生活。據1945年統計,每4個愛爾蘭農民中,就有1人直到70歲還過獨身生活,每4個女子中,就有1個人是老處女。
為什麼愛爾蘭人將結婚視為畏途呢?
原來,在過去的農村中,由於貧窮和守法繼承關係,一般要在父親去世後,兒子才能結婚,所以至今晚婚現象仍然很普遍。當然,造成晚婚的最重要原因是謹慎。在世界上,對婚姻大事最謹慎的莫過於愛爾蘭人。謹慎來自愛爾蘭的法律,法律禁止離婚。夫妻實在過不到一起,經雙方同意可以分居,但是絕對不允許再結婚!因為國家有這樣的法律,所以愛爾蘭人在結婚之前不得不反覆斟酌,否則後悔就來不及了!
愛爾蘭人還有男人穿裙子女人理財的習慣。傳統的男子服裝是一種叫基爾特的短裙,多為橙黃色,配深色上衣和淺色無領襯衫。愛爾蘭的婦女精明能幹,善於理財。在農村中,許多鄉紳家庭都由女主人管理,從護理花園到參加社會活動,從生兒育女到看病行醫,樣樣都能。愛爾蘭人的性格和中國東北人的性格差不多,豪放爽朗。他們能說會道,機知幽默,把談話當作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那2000多個酒肆就是專門為談話而設的。酒肆里常常是高朋滿座,人們在其中談笑風生。如果你在街上看見有的居民停在那裡,指手畫腳,眉飛色舞,千萬別大驚小怪,那一定是他們又找到了一個好的話題!

文化中心

在愛爾蘭眾多的文化解說中心進一步了解愛爾蘭的歷史。了解愛爾蘭豐富文化、政治、地理以及社會歷史的最佳方法就是參觀其眾多的文化中心,以下是一些推薦地點:
考福——皇后鎮的故事”(Cobh – The Queenstown Story) 是一個神奇的多媒體展覽,可以重現當初兩百五十萬人從考福港口離開的路線,這個港口還是失事的鐵達尼號和盧西塔尼亞號最後停靠的港口。
Dublinia 展現了首都曲折的歷史,還能讓遊客感受中世紀時期的都柏林。
泰隆郡(County Tyrone)的阿爾斯特美國民俗村(The Ulster American Folk Park),泰隆郡(County Tyrone)的阿爾斯特美國民俗村(The Ulster American Folk Park)
Brú Ború劇院位於凱袖宮(Rock of Cashel)底下,意在弘揚歌頌愛爾蘭傳統歌曲、舞蹈、音樂、戲劇以及凱爾特文化。
聖派屈克特萊恩中心(St Patrick’s Trian) 是位於阿瑪市中心的一個超棒遊客中心,中心包括三個大型展覽——阿瑪的故事(The Armagh Story)、派屈克聖約(Patrick’s Testament)和小人國(The Land of Lilliput)。
Craggaunowen – 生動的過去” 向人們講述了凱爾特人到達愛爾蘭的故事,展示了他們如何生活、工作以及最後死亡的故事。
羅斯康芒郡(County Roscommon)的大饑荒博物館(The Famine Museum at Strokestown Park) 位於一個十八世紀義大利帕拉弟奧式莊園內,被認為是世界上有關愛爾蘭大饑荒最完整的收藏。
索姆文化中心(The Somme Heritage Centre) 研究的是愛爾蘭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包括一個時間遂道把你帶回到戰爭期間,讓你在戰壕里體驗真實的戰爭形態。
阿爾斯特民俗交通工具博物館(The Ulster Folk and Transport Museum) 展現了北愛爾蘭人民的生活及傳統。內部有一個曾經獲獎的美術館,展現的是愛爾蘭最完整的交通工具收藏——從馬車到愛爾蘭汽車應有盡有。

古代遺址

綜述

如果你不了解新石器時代或者中石器時代的歷史,這裡有一個大致的概述:愛爾蘭最早的定居者大約9000年前從英國北部到達愛爾蘭,他們沿著班恩河(River Bann)流域,最後可能在倫敦德里郡(County Londonderry )克勒瑞恩(Coleraine)附近的森黛爾山(Mount Sandel)腳下定居。
公元前2000年之前居住的都是新石器時代的農民,之後便開始了青銅器時代。
最早的凱爾特人大約公元前500年來到愛爾蘭。
當基督教人抵達愛爾蘭時,他們就決心重新改變這個非基督教國家。現在愛爾蘭每個郡都有修道院遺蹟,愛爾蘭基督教鼎盛的黃金時期可以體現在威克洛郡(County Wicklow)格蘭達洛(Glendalough)那煙霧繚繞的聖凱文修道院(St Kevin’s monastery)、弗瑪納郡(County Fermanagh)德文尼詩(Devenish)六世紀的修道院遺址(River Shannon)以及在香儂河岸的克朗馬克諾斯(Clonmacnoise)遺址。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了解歷史的最佳方法就是實地去感受那裡真實的景物。

紐格蘭奇

米斯郡(County Meath)的紐格蘭奇(Newgrange)巨石通道式墓室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會吸引二十多萬的遊客。紐格蘭奇大約建於公元前3200年,這個巨大的墓室占地大約一英畝而且周圍有97塊巨石,其中一些石頭上還留有中世紀的畫。 古墓和通道的設計奇妙之處是在冬至那天會有光線進入,但是欣賞這樣景象的機會你還得排隊抽籤才能得到,每年大約有兩萬人在現場申請但最後能進入的僅有50人。

比莫爾石頭

泰隆郡(County Tyrone)的比莫爾石頭(Beaghmore Stones)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切割泥炭的時候被發現,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發現該石頭的地點擁有七個石頭圈,而對於這些石頭的用途則有好幾個版本,包括埋葬儀式、慶典儀式和重大的陰陽曆活動。

那奧思墓地

米斯郡(County Meath)的那奧思(Knowth)墓地和附近的紐格蘭奇非常類似,但其歷史在大約5000年前,入口則是在多諾(Donore)村莊附近的博因遊客中心(Brú na Bóinne Visitor Centre),那裡還備有導遊。那奧思每年四月到十月對外開放。

凱爾斯

凱爾斯(Kells)是一個用於抵抗北歐海盜侵襲的美麗圓塔,現在該圓塔仍然保留著,其前身也曾是一個修道院,著名的《凱爾經》(Book of Kells)就是1000多年前在這創作而成。現在這本書被放在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內。

納文堡壘

阿瑪郡(County Armagh)的納文堡壘(Navan Fort)是阿爾斯特國王的皇宮所在地,也是這個省以前首都的所在地。它是一個坐落在山頂上的巨大建築,內部還有兩個歷史遺蹟——一個圓形的鐵器時代埋葬地和一個大型的墓室。納文中心對這個重要的歷史遺址進行解說,讓遊客能更加了解該地區的豐富歷史。
愛爾蘭的城市本身就是古老遺蹟。沃特福德(Waterford)古老狹窄的街道按照一千多年前古挪威人的地圖而設計建造,都柏林則曾是一個北歐海盜的殖民地。
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諾曼人於十二世紀來到愛爾蘭並徹底改變了愛爾蘭的風景。在愛爾蘭你走不了多遠就能看到一座城堡——比如蒂珀雷里郡(County Tipperary)恢宏的凱袖宮(Rock of Cashel)、浪漫的基爾多奈特城堡(Kildownet Castle)或者就是鄧恩郡的奈洛沃特城堡(Narrow Water Castle),該城堡可以俯瞰到卡林福德湖(Carlingford Lough)水灣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