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全集

愛因斯坦全集

愛因斯坦全集(套裝共9冊)》以德語為主,還涉及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塞爾維亞語拉丁語,而愛因斯坦慣用的母語又摻雜了德國南部施瓦本地區的方言和瑞士德語,有些辭彙連三卷本的Duden德語詞典也查不出。

基本介紹

  • 書名:愛因斯坦全集
  • 作者:愛因斯坦
  • 譯者:趙中立
  • ISBN:9787100067928
  • 類別:科學技術
  • 定價:1530.00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09-09
  • 裝幀:精裝
  • 開本:大16開
圖書目錄,綜述,出版背景,前5卷中文版,

圖書目錄

美女與魔鬼科學與文明
生命的啟迪
人為與“神”為
生命從何而來?
生命與自然
罪惡與寬恕
依賴與背離
共處與計伐
從數理化到基因

綜述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僅是20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而且是一位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對他的科學成就、科學思想、政治言論及生平的深入研究,勢必成為科學史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自1987年出版《愛因斯坦全集》(TheCollectedPapersofAlbertEinstein)第一卷以來,已陸續出版多卷,隨著資料不斷地收集,全集出齊將超過25卷。全集不僅包括愛因斯坦的全部學術論文,還涉及有關和平、宗教、猶太人問題等社會政治言論,還有他與家人及朋友的往來書信,各種聽課、備課筆記以及其他有關他個人的全部材料。這些材料是目前研究愛因斯坦最權威、最全面的資料。其中許多材料是首次公開發表。《愛因斯坦全集》的編輯出版,是國際科學史界的一項大工程,它不僅可以填補科學史上的一些空白,而且可以澄清一些廣為流傳的訛誤其學術價值和文化積累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社聘請國內科學史界和物理學界資深專家教授及年輕學者翻譯出版《愛因斯坦全集》,這對我國學術界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讀者將最大限度地追蹤愛因斯坦的思想、生活及科學活動,從中領略到科學和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深遠影響。[1]

出版背景

出版學術經典方面的實力 繼成功推出中文版《愛因斯坦全集》(以下簡稱《全集》)第1卷並取得如潮好評之後,湖南科技出版社組織精兵強將推出了該《全集》第2、3、4、5卷,再一次顯示了該社在出版學術經典方面的實力。
出版學術經典方面的實力
“早年時期”的第1卷 國外有關學術機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策劃出版《全集》。按計畫,它以年代為序,分“早年時期(1879—1902)”、“瑞士時期(1901—1914)”、“柏林時期(1914—1933)”、“普林斯頓時期(1933—1955)”4個部分,收錄愛因斯坦的論文著述和往來書信(包括一些既非他發出也非他收取、但與他密切相關的第三者的書信),規模約30卷。這一龐大工程費時費力,進展緩慢,迄今為止完成不到三分之一(7卷)。湖南科技出版社從90年代末開始與美方接洽併購得前5卷的中文著作權,並於1999年9月出版了屬於“早年時期”的第1卷。
愛因斯坦全集
“早年時期”的第1卷
新出的4卷《全集》中文版 總體上屬於第二部分“瑞士時期”。其中,第2卷收錄了愛因斯坦1901—1909年間發表的論文和講演稿,它們“樹立了愛因斯坦作為20世紀理論物理學中的一個中心人物形象(原版主編語)”。第3卷收錄文獻的起止年月是1909年10月和1911年12月,它們中有將近一半以前未曾發表(主要是愛因斯坦為若干不同課程備課時寫下的講稿),發表的文章與第2卷收錄的那些文章相比,也基本上不為人所知,因為登載它們的刊物流通量有限。這些文獻對於了解愛因斯坦思想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充分揭示了作為一個人的愛因斯坦所遭遇的困難和挑戰。第4卷披露的三份手稿寫於1912—1914年間。這一時期,愛因斯坦的關注點從量子問題轉到了相對論,3份手稿表明他正試圖將早年的狹義相對論推廣為引力相對論(這一工作到1915年秋大功告成)。與前面3卷不同,第5卷收入的檔案是信件,時間從1902—1914年。(從第二部分開始,原版編者就把愛因斯坦的著述和書信分開編纂)這些信件從不同的側面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愛因斯坦形象,極具研究價值。
新出的4卷《全集》中文版
《全集》前5卷中文版 的出版為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這無疑是一件可賀可喜的事情。不過,餘下已出的2卷原版《全集》中文版何時能在內地上市,《全集》中文版能否緊跟原版的進展而漸次推出,也隨著湖南科技此次的大手筆告一段落而留下懸念。由於《全集》製作成本高,發行量有限,經濟上只賠不賺是鐵定的。因此,有關人士透露,湖南科技是否繼續跟進尚在研究之中。

前5卷中文版

解讀愛因斯坦的生活和宇宙
這么多人關心他的私生活 作為科學家,愛因斯坦無疑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人。作為人,卻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看法。迄今為止,他作為兒子、學生、戀人、丈夫、父親、朋友和導師的形象,不說支離破碎,至少也是不完整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愛因斯坦的科學貢獻沒有徹底改變人類關於時間、空間、物質和輻射的看法,就不會有這么多人關心他的私生活了。
這么多人關心他的私生活
一本暢銷的科學讀物 以往大多數愛因斯坦傳記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或褒或貶,將愛因斯坦個人生活的某些層面過分放大,讓讀者無所適從。隨著一些相關檔案的解密,《愛因斯坦全集》(已出版11卷)的不斷問世,愛因斯坦檔案向研究者的完全開放,有關愛因斯坦的“糗事”似乎也都暴露無遺了。儘管如此,每年還是有一批關於愛因斯坦的傳記問世。逢五逢十的愛因斯坦周年慶,集中出現的愛因斯坦傳記更多。在這一龐大的“愛因斯坦產業”(EinsteinIndustry)中,要想站得住腳,沒有點真功夫恐怕是不行的。
一本暢銷的科學讀物
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Isaacson)的《愛因斯坦:生活和宇宙》(Einstein:HisLifeandUniverse)出版於2007年,沒有趕上愛因斯坦的周年慶,出版後卻廣獲好評。據說本書初版即印了50萬冊。作者在20個城市的巡遊簽名演講更讓本書引人矚目。他在收視率極高的《早安美國》(GoodMorningAmerica)節目上頻頻露面,將全書首次在《時代》(Time)周刊上連載,更是讓本書幾乎家喻戶曉。全書的CD版也銷量不錯!我就花60多美元買過一套。一種非虛構(non-fiction)題材的書,能火成這樣,不能不讓人感慨。同樣題材的書,只有派斯(AbrahamPais)的《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賣過同一數目,但與沃爾特的全面開花架式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除了艾薩克森這一讓人羨慕的美國“學術超男”運氣好之外,恐怕與傳主的名聲也有關係。還能找到一個比愛因斯坦更能代表科學和科學家的人嗎?
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沃爾特·艾薩克森 是美國著名智庫阿斯彭研究所(AspenInstitute)的執行總裁,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CNN)的前任主席。他是一個典型的科學作家(sciencewriter)。在寫這本書之前,他寫過兩本暢銷書:《基辛格傳》(1992)和《富蘭克林傳》(2003)。艾薩克森極具敘事天才。看他的書,首先會想起莎士比亞的戲劇。一開始,他就對即將在書中出場的近40個主要人物作了簡短介紹,讓讀者忍不住想往下看。通過作者飽含同情的敘述,一個充滿魅力、激情四射、天性坦率、信念堅定的“性情中人”的愛因斯坦的形象出現了。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很好地刻畫了愛因斯坦的性格特徵:“他既為人和善又超然物外,既才華橫溢又有點摸不著頭腦。帶著一種心不在焉和冷嘲式的幽默感,愛因斯坦到處漂泊,四海為家。對於缺點和過錯,他表現得很誠實,有時(但並不總是)的確像他看起來那樣幼稚。他既掛心整個人類的命運,也關心具體的人。對宇宙真理和世界議題的專注使他顯得似乎不太關心眼前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應該為了國家而放棄個人自由。”在愛因斯坦離我們而去50多年後,作者讓我們認識到為什麼愛因斯坦仍是20世紀最值得紀念的人。
沃爾特·艾薩克森
一部綜合全面的愛因斯坦傳記 很難有一本愛因斯坦的傳記能如此綜合地將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在一起,而條理又如此清晰。在這本書問世前,無論是對愛因斯坦的科學、生活、政治傾向、民族認同,還是宗教態度,都有一兩本或幾本得到學界公認的傑出專著。有關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貢獻,學界比較推崇派斯的《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弗爾辛(AlbrechtFlsing)的《愛因斯坦傳》則被視為對愛因斯坦在德國的政治、社會方面描述最為準確的書(可惜大部分內容集中在愛因斯坦被迫在美國定居之前)。關於愛因斯坦的創造性工作,尤其是他發現狹義相對論的經歷,米勒(ArthurMiller)的《愛因斯坦·畢卡索》有非常精彩的分析;雷恩(JürgenRenn)的《站在巨人和侏儒的肩上——愛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則從思想源流上對愛因斯坦的創造性過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哲學探討;雅默(MaxJammer)則對愛因斯坦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愛因斯坦的猶太身份的逐漸認同,有著令人信服的敘述。但能夠把所有這些因素都放在一本書中,而且用數條明確的線索貫穿全文,讓眾多人物圍繞著愛因斯坦依次、輪流或集體登場,把一個鮮活的愛因斯坦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恐怕並不多見。艾薩克森的這本書是其中的佼佼者。艾薩克森在牛津受過哲學訓練,他對愛因斯坦的哲學思想的介紹頗具功力。閱讀他關於休謨、馬赫和康德這些影響了愛因斯坦思想的哲學家的介紹,是一種思想的享受。儘管作者並非物理學家,但從“量子糾纏”那一章,可見作者的科學素養不差。有趣的是,科學作家們常比專業人士有更大的衝動向公眾介紹科學成就。其優勢在於,他們懂得如何做到這一點。
一部綜合全面的愛因斯坦傳記
作為人的愛因斯坦上著墨更多 相比於科學方面的敘述,作者在作為人的愛因斯坦上著墨更多。在一些問題上,他糾正了人們的錯誤印象。比如,以往談到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去世時,總是說愛因斯坦一點也不悲傷,倒有點像鼓盆而歌的莊子。艾薩克森的書則以確鑿的證據表明,愛爾莎死後,愛因斯坦感到非常悲傷,以至於哭了。他與愛爾莎的結合絕不是愛情的典範,甚至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一樁方便的婚姻。作為妻子,愛爾莎對丈夫既疼愛又苛求,既是保護傘,又受到社會欲望的驅使。經過一些艱難的磨合之後,他們後來已能和諧相處。
作為人的愛因斯坦上著墨更多
本書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作者對美國的所謂“自動復正”式的民主的稱讚,或許有點走過了頭。在第24章“紅色恐怖”中,作者在詳述了羅森伯格夫婦事件、弗勞恩格拉斯事件,尤其是在奧本海默事件中愛因斯坦強烈的反麥卡錫主義態度後,得出如下結論:“愛因斯坦不習慣於能夠自動復正的政治體制,也不能完全欣賞美國的民主及其對個人的自由的培養是多么有彈性。”這讓人想起了愛因斯坦晚年的好朋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呆板的邏輯學教授哥德爾(KurtGdel)的著名軼聞。哥德爾經過嚴密的推理髮現,由於一條規定的疏忽,美國的憲法有從民主制演變成獨裁制的邏輯可能性。後來無人記起哥德爾究竟指的是哪一條規定了。從美國歷史上不斷上演的由意識形態主導而導致的人間悲劇——從奧本海默李文和來看,美國的民主絕非像作者所說的那樣能“自動復正”。不然的話,愛因斯坦絕對說不出“我寧願做一個管道工或小販”的話來了。
本書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愛因斯坦的名聲與傳媒的巨大作用是分不開的 回想起愛因斯坦的第一本傳記問世時的情形,不禁讓人感慨萬千。1921年,柏林的出版商莫什科夫斯基(AlexanderMoszkowski)通過愛因斯坦夫人愛爾莎的牽線搭橋,在與愛因斯坦多次交談的基礎上,寫出了第一本愛因斯坦傳。對於是否出這本書,愛因斯坦當時比較猶豫。自從1919年的日蝕觀測“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他已名震寰宇,但他所處的德國社會卻彌散著一種不健康的反猶主義氣氛。由於愛因斯坦率真的性格,他在書中對許多敏感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好朋友玻恩(MaxBorn),尤其是其夫人黑蒂(Hedi)怕給愛因斯坦引來麻煩,同時給反猶主義平添口實,極力反對這本傳記出版。與當時的大多數德國教授討厭成為媒體的關注點不同,愛因斯坦一開始就深知現代傳媒的重要性。在他生前,他的兩個女婿各寫過一本有關他的傳記。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愛因斯坦並沒有制止這些傳記出版。愛因斯坦的名聲與傳媒的巨大作用是分不開的。
愛因斯坦的名聲與傳媒的巨大作用是分不開的
艾薩克森比以前的任何愛因斯坦傳記作家都幸運。他有太多的材料可用。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它幾乎適合於所有類型的讀者。譯文與原文一樣,讀起來都非常順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