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可爾斯定理
- 外文名:Echols theorem
- 所屬學科:數學(平面幾何)
- 簡介:關於兩個以及三個正三角形性質
- 提出者:愛可爾斯(Echols)
定理及簡史,愛可爾斯定理1,愛可爾斯定理2,定理的證明,定理的推廣,愛可爾斯定理1的推廣,愛可爾斯定理2的推廣,定理的套用,
定理及簡史
愛可爾斯定理1
若△A1B1C1和△A2B2C2都是正三角形,則線段A1A2、B1B2、C1C2的中點也構成正三角形。
愛可爾斯定理2
若△A1B1C1、△A2B2C2、△A3B3C3都是正三角形,則△A1A2A3、△B1B2B3、△C1C2C3的重心也構成正三角形。
這是愛可爾斯(Echols)1932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論述過的問題(愛可爾斯定理1曾被蕪湖市選用作為1983年中學生數學競賽試題)。
定理的證明
首先我們證明愛可爾斯定理1,這個定理有多種證法,下面的證明是比較簡捷的。
證明 如圖1,設正△A1B1C1的邊長為a,正△A2B2C2的邊長為b,A1A2、B1B2、C1C2的中點分別為D、E、F,延長A1B1、A2B2交於M,A1C1、A2C2交於N,因為∠MA1N=∠MA2N = 60°,所以A1、M、N、A2四點共圓,所以∠M=∠N(設為α,0°≤α<180°)。在四邊形A1B1B2A2和四邊形A1C1C2A2中,由相關定理得到的公式(Ⅱ)
得DE= DF,同理可得DE=EF,故△DEF為正三角形,下面證明愛可爾斯定理2。
證明 設A1A2、B1B2、C1C2的中點分別為D'、E'、F'(圖2),則由愛可爾斯定理1知△D'E'F’為正三角形,又設D、E、F分別為A3D'、B3E'、C3F'上的點,且 ,則D、E、F分
別為△A1A2A3、△B1B2B3、△C1C2C3的重心,由相關定理的公式( * ):
中,令 ,可得DE = DF=EF,即△DEF為正三角形。
定理的推廣
愛可爾斯定理1的推廣
將中點D、E、F推廣,可得
定理1 設△A1B1C1、△A2B2C2均為正三角形,D、E、F分別為A1A2、B1B2、C1C2上的點,且
則△DEF為正三角形。
如將正三角形向相似三角形推廣,則有
定理2 設△A1B1C1、△A2B2C2同向相似,D、E、F分別為A1A2、B1B2、C1C2上的點,且
則△DEF也與△A1B1C1及△A2B2C2同向相似。
將三角形向多邊形推廣,可得
定理3 設n邊形 與n邊形 同向相似,點 分別在 上,且
則n邊形 與n邊形 及n邊形 同向相似。
愛可爾斯定理2的推廣
定理4 (如圖5)設△A1B1C1、△A2B2C2、△A3B3C3均為正三角形,D'、E'、F'分別為A1A2、B1B2、C1C2上的點,且
D、E、F分別為 上的點,且
則△DEF為正三角形。
證明 由於△A1B1C1、△A2B2C2均為正三角形,由已知及定理1得△D'E'F’為正三角形。
同理,對△A3B3C3和△D'E'F'套用定理1得△DEF為正三角形。
定理5 △A1B1C1、△A2B2C2、△A3B3C3同向相似,D'、E'、F'分別為A1A2、B1B2、C1C2上的點,且
D、E、F分別為 上的點,且
則△DEF與原三個三角形同向相似。
證明 由定理2,△D'E'F'與△A1B1C1、△A2B2C2同向相似;△DEF與△A3B3C3及△D'E'F'同向相似,故△DEF與△A1B1C1、△A2B2C2、△A3B3C3同向相似。
定理6 n邊形 同向相似, 分別為 上的點,且
分別為上的點,且
則n邊形與n邊形同向相似。
定理的套用
例1 如圖5,△ABC、△ADE均為正三角形,F、G、H分別為AB、CD、AE的中點,求證△FGH為正三角形。
證明對正△ABC和正△EAD套用愛可爾斯定理1,即得△FGH為正三角形。
例2 套用愛可爾斯定理證明拿破崙定理。
證明 如圖6,對正△XCB、正△CYA、正△BZA,套用愛可爾斯定理2,即得△DEF為正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