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觀能動性
- 所屬學科:哲學科
- 別名:自覺能動性
- 類型:概念
字面釋意,原理,世界觀,方法論,意義,勘誤,
字面釋意
主觀:詳見“主觀與客觀”。
能動性:對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或影響作出積極的、有選擇的反應或回答。人的能動性與無機物、有機生命體、低等動物的能動性有別,稱為主觀能動性。其特點是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畫地反作用於客觀世界。
原理
世界觀
-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還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蜜蜂築巢、蜘蛛織網等,表面看起來似乎有某種預定的目標和計畫,其實不然。它們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它們的操作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並不是客觀世界有什麼就反映什麼。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複製”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動物沒有自覺的意識,不懂得自己活動的意義,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因而,它們既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於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 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尊重客觀規律是充分、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規律是客觀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的存在和是否發揮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客觀性是第一性的,主觀能動性是第二性的。規律客觀性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
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認識規律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樣,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也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方法論
- 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意識的性質不同,其對物質的作用有正反兩個方面,即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展開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事物的發展。
- 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認識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規律;認識和改造社會,要尊重社會規律。人們能夠創造歷史,但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正如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能自由選擇這一種或那一種社會形態。不顧規律和違背規律,只能把事情辦糟。
- 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具體地說,它要求人們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承認規律的客觀性,並不是說人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通過自覺活動能夠認識客觀規律和規律發生作用的客觀條件,並為運用規律改造世界、創造和改變各種物質條件,為客觀規律的作用發揮開闢道路。如在利用自然規律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物質設備、技術條件和地形氣候等多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推動社會發展。
意義
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為:第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隱藏於現象之中,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抽象思維能力,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從而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行動。第二,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第三,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幹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 人們主觀能動性又稱意識的能動性,是指人類所特有的能動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識存在於我們的頭腦里,人們只能用語言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雖然只靠單純的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以及怎樣去做,在實踐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種力量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勘誤
動物有“能動性”,可沒有“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為人類所特有,它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特點。對動物來說,不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雖然動物也有能動性,但是不能稱之為主觀能動性。動物的活動和能動性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統一的,不具主觀性。某些高等動物的活動,似乎也表現出某種“目的性”、“計畫性”,能提前採取趨利避害的行動,可只是一種在長期適應活動中形成的本能,它和人的有目的的自覺活動不同。馬克思曾經以“蜜蜂”與“建築師”的比喻,生動地闡明了人和動物活動的顯著區別。一切動物的行動,都不能在自然界打下它的意志的印記,只有人才能“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支配自然界並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人的活動具有目的性、意識性和自覺性,表明了人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主動的態度,意識富有主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