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來源
1926年,科學家觀察到,當水稻感染了赤黴菌後,會出現植株瘋長的現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且結實率大大降低,因而稱之為“惡苗病”。
病原機理
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稱串珠鐮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橢圓形,無色單胞,呈鏈狀著生,大小4-6×2-5(μm)。大分生孢子多為紡綞形或鐮刀形,頂端較鈍或粗細均勻,具3-5個隔膜,大小17-28×2.5-4.5(μm),多數孢子聚集時呈淡紅色,乾燥時呈粉紅或白色。有性態。
Gibberella fujikurio (Saw.) Wr.稱藤倉赤霉,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藍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220-420(μm)。子囊圓筒形,基部細而上部圓,內生子囊孢子4-8個,排成1-2行,子囊孢子雙胞無色,長橢圓形,分隔處稍縊縮,大小5.5-11.5×2.5-4.5(μm)。
傳播途徑
帶菌種子和病稻草是該病發生的初侵染源。浸種時帶菌種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無病種子而傳染。嚴重的引致苗枯,死苗上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到健苗,引起到花器上,侵入穎片和胚乳內,造成秕谷或畸形,在穎片合縫處產生淡紅色粉霉。病菌侵入晚,穀粒雖不顯症狀,但菌絲已侵入內部使種子帶菌。脫粒時與病種子混收,也會使健種子帶菌。
發病條件
土溫30-50℃時易發病,傷口有利於病菌侵入;旱育秧較水育秧發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發展。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發病重。
一般秈稻較粳稻發病重。糯稻發病輕。晚播發病重於早稻。
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惡苗病重點放在種子的處理上。
A、選用無病的種子留種。這是比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
B、嚴格消毒種子。用50%的多菌靈100克,加水50千克浸種;或35%的惡苗靈120克,加水50千克浸種;或3%的生石灰水浸種48小時。藥液浸泡必須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種子層面15-20厘米,供種子吸收。同時,在浸種過程中,藥液面保持靜止狀態,中途不能攪拌,也不能重複使用,以保證悶死病菌。
C、不管是在秧田還是大田裡,發現病株應及時拔掉,防止擴大侵染。
D、妥善處理病稻草,不能隨便亂扔,也不能堆放在田邊地頭,不能作種子催芽的覆蓋物,不能用來綑紮秧把,可集中高溫堆漚,嚴重的或火燒。必要時噴施天達95%惡霉靈或浩瀚高科30%甲霜惡霉靈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