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學課題之一。論述惡的性質、作用和來源,以及惡的存在與上帝的創造及護佑的關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的問題
- 外文名:Problem of Evil
基督教神學課題之一。論述惡的性質、作用和來源,以及惡的存在與上帝的創造及護佑的關係等。
罪惡問題(Problem of evil)是宗教哲學和神學中如何使邪惡或苦難與全知全能全善的神和諧的問題,由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提出。罪惡問題又被稱為邪惡問題、苦難問題或伊壁鳩魯悖論(Epicurean Paradox)。試圖解決這一難題的理論稱為神義論。
《萊布尼茨著作書信集哲學家的告白——論惡的問題 1671—1678》是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萊布尼茲。內容簡介 目前國際學界正在編輯整理《萊布尼茨書信著作全集》,英語世界的萊布尼茨研究專家也在同步編譯“耶魯萊布尼茨系列”,並且...
邪惡問題是基督教神學道德論課題之一。包括邪惡的性質、作用和來源等。基督教所稱的“邪惡”,指一切不好之事,既包括天災人禍和疾病殘缺等,又包括惡念和不道德等。前者造成不幸,後者造成犯罪。既謂上帝是愛,世界又是上帝所造, 為...
《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是三民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世宗。內容簡介 政治所以為必然之惡乃因人是善心不足的社會性生命,一則現實上不為善必作惡,二則權力鬥爭使人性之惡作用擴大,以致政治成為少數善人對抗多數惡人的...
《掃黑除惡策法律視域下涉黑涉惡犯罪問題研究》是2021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2018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將開展了十餘年之久的“打黑除惡”專項鬥爭轉變成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
黑社會性質組織與惡勢力的刑法區分 認定和懲處惡勢力犯罪的相關問題探析 惡勢力組織的界定及其單獨評價分析 犯罪集團與黑社會性質組織之關係辨析 簡論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論涉黑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掃黑除惡”個案疑難...
第一章 哲學問題 哲學問題 開篇問題 參考書目與閱讀建議 第二章 生活的意義 開篇問題 意義的意義 生活的各種意義 篇末問題 參考書目與閱讀建議 第三章 上帝 開篇問題 信仰上帝 男女眾神 西方關於上帝的傳統觀念 惡的問題 信仰與理性:...
《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是2018年兩高兩部印發的檔案。檔案通知 《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文號: 法發〔2018〕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司法廳(局...
“浮士德難題”其實是人類共同的難題,它是每個人在追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時都將無法逃避的“靈”與“肉”、理性與非理性、善與惡的鬥爭的問題。基本概念 根據歌德《浮士德》表現的著名“浮士德難題”以及面對這種困境所表現出來的“浮士德...
至於政治道德等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與法律並無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繫,因此不能從政治上和道德上對法進行評價,即不存在什麼道義與不道義、良與惡的問題。“惡法是法”。4)一個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好的法律規則體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
該說認為人之初始,人心都是空如白紙的,根本不存在善與惡的問題。他認為,善與惡的心理觀念和道德品質,都是後天的因素造成的,尤其是教育因素造成的。此外,後來的美國哲學家詹姆士和杜威,也可以說是性無善惡論者。杜威站在實用主義...
當然政府會考慮到人性“惡”的問題,也會採取一些措施對辦案人員的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但這不是純粹限制特偵組的權力,而是防止行使這項權力的人做出不利於國家的行為。比如某些偵查措施的使用必須經過上級和其他機關的批准,但是進行批准的...
14.惡勢力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檢舉揭發與該犯罪集團及其違法犯罪活動有關聯的其他犯罪線索,如果在認定立功的問題上存在事實、證據或法律適用方面的爭議,應當嚴格把握。依法應認定為立功或者重大立功的,在決定是否從寬處罰、如何從寬處罰時,...
孔門弟子,以及後世儒生,凡欲學為聖人者,無不注重探討心性的道理,但因心性的道理難明,以致後來有性善性惡之說的問題難以解決。性善之說出於孟子,當時與孟子論性的學者有告子等人,在孟子告子篇里,告子曾提出不少難題來問孟子,...
該說認為人之初始,人心都是空如白紙的,根本不存在善與惡的問題。他認為善與惡的心理觀念和道德品質,都是後天的因素造成的,尤其是教育因素造成的。此外,後來的美國哲學家詹姆士和杜威,也可以說是性無善惡論者。杜威站在實用主義的...
2020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紮實推進“六清”行動,圍繞問題線索起底篩查,統籌力量推動案件攻堅。1至11月,全國共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2.96萬起,給予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黨紀政務處分2.54萬人,...
我們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搞精神文明建設,如何來分辨善與惡,是一個首要的問題。道理很簡單,只有當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以後,才能揚善抑惡。《決議》第3節,第11節,都要求人們樹立"社會主義義利觀",而"義與利"就是...
孔子之後,關於人性的問題,思想界曾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出現了世碩的人性有善有惡和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等觀點。他們雖然著眼於人的自然屬性,卻又把社會道德的善惡觀作為衡量人性的價值尺度和標準。在此基礎上,孟子繼承和發揮了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