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市中國旅行社

惠陽市中國旅行社,位於惠陽市淡水鎮長安中路64號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陽市中國旅行社
  • 地 址: 惠陽市淡水鎮長安中路64號 
  • 總面積:1262平方千米
  • 聯繫人:楊偉東 
旅行社介紹,惠陽古蹟,古墓,古建築,遺蹟,名人舊居,革命舊址,

旅行社介紹

地 址: 惠陽市淡水鎮長安中路64號

聯繫人:楊偉東

惠州市惠陽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中下游。總面積1262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淡水街道金惠大道,。

惠陽古蹟

古井  惠陽有一古井,在淡水鎮西南方的盧屋山腳下,相傳始建於宋代。井平面呈不規則形,沙底,井欄用石構築,長約8米,寬6米,深約1.8米。井水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源源不絕,四 季常溢。因水清且淡,故名“淡水古井”。今之淡水鎮亦因此而得名。
相傳某年大旱,一農夫戽水灌田。中午驕陽似火,其妻往田裡送粥。途遇一蓬頭垢面、步履艱難的老翁向她討粥充飢。見他可憐,遂舀粥給他。老翁喝完粥後,遞給婦人一節竹筒,轉 身而去。農夫飢腸轆轆,正等粥喝,不料其妻只送來一節竹筒。聽了妻子的敘述後,農夫大怒,將竹筒擲出數丈遠,罵道:“此廢物耳,何用之有 ”忽然,竹筒落下的地方,水聲嘩 然,泉水自竹筒源源不斷地湧出。農夫這才知道老翁是仙人。人們因此在這裡築成此井。

古墓

惠陽現存古墓1座。在馬安鎮新樂村。據考古專家鑑定,此墓建於晉代。墓占地寬廣,構築雄偉。

古建築

1、烽火台
在霞涌鎮東南1.5公里的煙墩嶺上,面臨大亞灣。相傳建於明嘉靖年間,台用花崗岩構築,呈圓台形,高2米,底面直徑4米,頂面直徑3米,出煙口直徑1米。
2、清泉寺
在霞涌鎮北一山溝間。今貌為磚木構築,平面寬10.8米,深18米。傳說寺後曾有清泉繞寺而流,終年不絕,故名。相傳該寺建於明末。原寺內有尼姑,建國後還俗。“文化大革命” 期間該寺被毀。20世紀80年代,霞涌有善男信女若干,集資重建此寺。
3、上排城堡
在永湖鎮上排村西1里處。平面呈長方形,長61米,寬41米,高4.8米,牆厚1.3米。四角築長方形角樓,均為風化石壘砌。城牆隔3.6米處上下均有一孔,上孔內呈方形,外呈長方 形,下孔圓形,可作監視、射箭之用。東、南面各設一拱頂城門,青石條砌築,高3.8米,寬2米,兩側設有欄桿。城外西、南、北距城30米處有一護城河環繞,河寬20米,深10米,城 南有一吊橋,現已失落。據最早在當地定居的黃姓族人相傳,其祖先於清順治年間來此開基時,已有該堡。
4、文筆塔
在矮陂鎮蔗布村。建於清代。相傳自康熙之後,蔗布人中舉者接二連三,文運大開,鄉人為彰其跡,建塔紀念,故名。塔平面六角形,3層樓閣式青磚構築,高14米。分3層,每層高 4.13。塔基邊長2.3米,牆厚1米。北面開一門,高1.9米,寬1米,門柱用麻石條建造。塔身用磚疊澀出檐,檐角上翹。2、3層每面上部各闢1個小窗。塔頂為六角攢尖,上施覆 缽、琉璃寶珠組成塔剎。現塔腔原構已毀。
5、崇林世居
在鎮隆鎮大山下村。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屬客家圍堡式建築,平面長方形,通面寬155米,通進深134米。正面分設3個大門,中門石砌,高3米,寬2米,上有“崇林世居” 石匾。左右兩門距中門各47米。門前有一口池塘。圍牆四隅建有角樓,樓平面方形,邊長10米,高13米。中門後面有一牌坊,上刻“為善最樂”四字。堡內主祠為三進院落式布局,建 築為硬山頂。中門兩邊牆上嵌有兩方石碑,大小一致,高0.78米,寬0.5米,一為惠州知府關於調解爭水事端的宣諭;一為大山下村葉姓族人自訂的鄉規。
6、文昌廟
在淡水鎮豬行街。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平面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築為硬山頂,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琉璃瓦剪邊。前殿面額15米,進深6米。 中有天井,寬6米,深5米,後殿高9米,面闊3間12米,進深3間12米。現存尚好。
7、魁星閣
在新圩鎮約場墟內。平面呈長方形,寬10米,長13米,高11米,共3層。中間層東牆嵌有三方石碑,碑文闡述建閣原由、時間、經過及籌款數額。清嘉慶十八年(1813)興工,光緒十 五年(1889)完工。
8、盤古宮
在新圩鎮約場毗鄰東莞的白雲嶂(海拔1060米,惠陽最高峰)上,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平面呈長方形,寬22米,深13米,高11米。分二進,進間有天井,第 一進為長方形廳堂;第二進橫排3廳,每廳都有神座。右廳神座為盤古王、玉皇、藥王;左廳為盤古姑、馮蓮祖、張新姐;中廳為盤古婆。該宮毀修多次,原貌已失。民國17年(1928 )重修。“文革”期間罹毀。1980~1981年,一些善男信女籌資重建。
9、祖廟
在淡水鎮祖廟街。始建年代不詳,清初重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通面寬13米,通進深15米。主體建築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正殿屋脊裝飾有 雙龍戲珠陶塑。相傳祖廟是詹、李、戴三姓人家的墓地,後為避免糾紛建成此廟,有“祖廟在家第一雄”之稱。
10、碧瀲樓
在秋長鎮周田老圍村,三進、三門、四角樓,沿中線展開對稱型構築。通面寬135米,通進深120米,每進相距15米。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匾額為進士江逢辰 題寫。據葉德來族人稱,該樓乃葉德來捐銀所建。

遺蹟

1、湛懷德墓遺址
在瀝林鎮瀝林村西面的鵝嶺山上。“文化大革命”期間,村人毀墓取磚用於修水利,今僅留遺址。墓長6米,寬4米,碑高2.8米。湛懷德,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湛若水之祖。生 平事跡無考。
2、葉夢龍墓遺址
在良井鎮樓閣鄉牛草湖村北面的一座山腰上。墓分左右兩室,各長4米,寬2米,高1.2米。墓前100米處有一石龜,長1.2米。相傳數千年前,從石龜至墓室有兩行石人石馬相對排列 。民國34年(1946),村人盜掘此墓。今僅存遺址。
3、霞涌寶塔遺址
在霞涌西南1000米處的海島上。底平面直徑5.5米,高40米,分5層。相傳該塔可“鎮邪”。塔建於明初,毀於1958年。今只留遺址。
4、潼文塔遺址
在潼湖鎮中心的寶塔山上。建於清初,“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今僅存遺址。塔基直徑5米,原塔高18米。相傳塔附近為多雷區,人畜常遭雷擊。建塔後,因塔可避雷,雷害減少。 今軍墾農場在塔基上建一亭,亭上豎避雷針,雷害甚少。
5、永平村窯址
在潼湖鎮永平村東約2公里的石場路邊,距東江約80米。因挖築路基,暴露出5座圓拱形饅頭窯。各窯相距1~2米,窯室高1.3~1.5米,寬1.1~1.2米。窯壁用黃色粗砂粘土築成, 厚5厘米。在地面和窯穴中殘存不少陶罐殘片。採集的器物只有四耳罐一種,胎呈深灰色,陶質堅硬,卷唇短頸、平肩、鼓腹,整體造型顯得體肥身矮,腹上部貼附四耳,器身有明顯 的輪制凸棱弦紋,施淡褐色釉。從器物的造型及製法來看,該窯屬唐代遺址。
6、蜆口角遺址
在潼湖鎮廣和墟潼湖衛生院前的一衝積台地上。遺址高於東江水面約3米,面積約3000平方米,東西長80~100米,南北寬約40米,屬貝丘遺址類型,堆積厚約0.4米。採集的器物有 打制石斧、石錛,磨製石斧、夾砂細繩紋陶片和夾砂陶器座。磨製石器主要在刃部磨光,個別為通體加磨,器身留有較明顯的打琢痕跡。器物的特徵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目前所發現的新石 器時代中期遺址接近,故該遺址年代距今約4000~6000年。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惠陽縣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分布和史前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7、焚船角與殺人崖
民國27年(1938)10月,日寇占領三門島,將過往三門島的船隻截住,拖到媽灣西面燒毀;把船上的人們趕到媽灣一崖上殺死。燒船之處,今名“焚船角”。殺人之處,今名“殺人崖 ”。

名人舊居

1、鄧承修故居
2、鄧仲元故居
3、葉挺故居

革命舊址

1、惠陽縣第二區行政委員會舊址
2、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部舊址
3、路東國事座談會舊址
4、路東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5、路東農民抗敵同志總會舊址
6、新橋戰鬥舊址
7、廖仲愷先生紀念碑
8、淡水革命烈士紀念碑
9、大嶺下革命烈士紀念碑
10、蘆洲革命烈士紀念碑
11、牛郎徑稅務革命烈士紀念碑
12、灘頭村革命烈士紀念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