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惜陰亭
- 外文名:Time Cherish Pavilion
- 位於:安徽省樅陽縣
- 始建時間:東晉初年
- 毀壞時間:1938年
- 毀壞人:日本侵略軍
- 相關名人:陶侃
亭子簡介,來源典故,陶侃簡介,
亭子簡介
此亭於1938年日軍侵占樅陽時被毀。
惜陰亭為磚木結構,高五米,四柱立地,圍以欄桿,琉璃寶頂,飛檐懸鈴。匾額正楷書題“惜陰亭”。
來源典故
公元317年到321年間,東晉時期,陶侃在樅陽縣做了五年的縣令,留下了很多故事,至今為人樂道。陶侃一做官就當了樅陽的縣令,相傳他勤慎奉公,力行節儉,不飲酒不賭博。他自幼家教極嚴,為官時,母親常教他要尊民愛民親民,事事以身作則,不謀私利。樅陽是水鄉,盛產魚蝦,陶侃經常到魚湖裡察看漁民生產。當時樅陽有一種特製的魚產品,叫做“魚酢”。據《桐城縣誌·食貨篇》記載:將上乘鮮魚刀劈洗淨瀝乾,用曲釀速成魚酢。漁民們愛戴陶縣令,就送他一陶罐自家做的魚酢,陶侃接受魚酢是想送給老母親。他的母親湛氏,收到魚酢後立即將陶罐封起來並修書一封,責怪陶侃說“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為不能益吾,以增吾憂矣。”後人稱這一段事為“封酢”,稱頌母賢子孝。陶侃經常告訴民眾要愛惜每一分鐘。他對樅陽百姓說:“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意思是說連聖者都愛惜一寸的光陰,眾人也要分秒必爭。他自己帶頭學習,在他住所旁邊有一個水池,陶侃每天練習書法後就在這個池子裡洗硯台和毛筆。水池橢圓形,池底凸凹不平,周長約一丈六尺,水深二尺七寸。池水不、涸,久雨不溢,池面有綠陰掩映。後人將這個池子叫做洗墨池。 陶侃雖然身為縣令,只是一個七品芝麻官,但他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時刻想著要增長才幹報效國家。為了鍛鍊體力與意志,他每天早上搬運一百塊磚於屋外,傍晚又搬回室內。後人因此建起一座“運甓(磚)亭”,後又有人為紀念陶侃“惜陰”的勸教,將亭名改為“惜陰亭”。陶侃由於為官清明,政績很好,後來果然為朝庭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