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德(明朝官員)

張崇德(明朝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崇德(公元1482—1545年),字履謙、號北山,明代沂州安莊(今蘭陵縣尚岩鎮安莊村)人,明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中舉人,明正德甲戌年(公元1514年)賜同進士出生。正德十年(公元1515)任樅陽縣令(今安徽省桐城縣),任內重修唐朝所建為紀念晉代陶侃所築“運甓亭”,並將其易名“惜陰亭”,教育人們惜時勵志。據《汝州全志》記載,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出任汝州知州,任內“剛明廉慎,誠心愛民”,並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創辦聖學書院,置房舍數十間,名立雪、春風、誠敬、涵養、踐履。離任時民眾涕泣攀轅不去者連綿數十里。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任南京戶部員外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任陝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兼寧夏河東兵備道長官,後官至都指揮使。去世後,皇帝下旨御葬,今尚岩鎮張橋村南遺址尚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崇德
  • 別名:字履謙,號北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蘭陵
  • 出生日期:1482
  • 逝世日期:1545
  • 職業:明朝官員
  • 主要成就:陝西按察使司僉事,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等
個物生平,軼事典故,

個物生平

明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舉人,明正德甲戌年(公元1514年)賜同進士出生,為三甲第五十三名。正德十年(公元1515)任樅陽縣令(今安徽省桐城縣),任內重修唐朝所建為紀念晉代陶侃所築“運甓亭”,並將其易名“惜陰亭”,教育人們惜時勵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7月,參與平息宸濠之亂(又稱寧王之亂)。後因江彬、許泰等陷害,以“勾結叛軍”之罪追究責任,族人受到株連。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武宗駕崩,朝廷重臣齊之鸞上疏,皇太后張氏、內閣首輔楊廷和乘江彬入宮覲見太后之機,逮捕入獄。其他同黨一併抄家處之。世宗即位後,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江彬即被處以凌遲。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頒制誥,為張崇德及族人平反昭雪。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出任汝州知州,任內“剛明廉慎,誠心愛民”,並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創辦聖學書院,置房舍數十間,名立雪、春風、誠敬、涵養、踐履,勉勵諸生學子自幼志於聖人之道,涵養踐履、致知篤實,言必信、行必果。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任南京戶部員外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任陝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任寧夏河東兵備道長官,駐守邊陲,抵禦來自北方韃靼侵擾,在任期間,疏修河道、修築長城,邊屯田、邊守防,確保邊境平安,百姓安居樂業。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升任都指揮使。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卒於任上,歿年63歲。

軼事典故

在陝西按察使司任職期間,曾判山西靳家寨一案,傳為佳話。山西靳家寨靳老員外去世,遺地四百頃,長子成家立業,次子成婚後數月不幸夭亡,妻懷孕在身而守,其兄為獨吞財產,誣告弟妻不良,地方官員也被買通,遂成奇冤,張崇德知其冤情,題案特審,查清案情,於是將孕婦收為義女,不久生下一子,其子自幼聰慧,十年寒窗,一舉成名,官至沂州知府。後人根據該故事情節改編戲曲《三堂會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