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沿革
“惜紅衣”,南宋姜夔自度曲。詞序云:“吳興,號水晶宮,荷華盛麗。陳簡齋(兩宋之交的詩人陳與義)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見矣。丁未(1187)之夏,予游千岩,數往來紅香中。自度此曲。”詞中有“紅衣半狼藉”句,取其句意為詞調名。調名本意即詠惋惜夏未的荷花已呈衰敗的樣子。《
詞譜》卷二十一:“姜夔自度曲。屬無射宮。取詞內‘紅衣半狼籍’句為名。”
《
詞律》於前段第二句斷句,以為未用韻,《詞譜》以為用韻。《詞譜》於後段第四、五句作:“維舟試望故國。渺天北。”《詞律》作:“維舟試望,故國渺天北。”。
張炎贈歌妓雙波詞云:“兩剪秋痕,平分水影,炯然冰潔。末識新愁,眉心倩人貼。無端醉里,通一笑、柔花盈睫。痴絕。不解送情,倚銀屏斜瞥。長歌短舞,換羽移官,飄飄步回雪。扶嬌倚扇,欲把艷懷說。舊日杜郎重到,只慮空江桃葉。但數峰猶在,如傍那家風月。”此詞後段首句未用韻,第六句《
全宋詞》無“舊目”兩字,但留空格,茲從《詞譜》補正。此調已為現代音樂家譯為今譜,可以演唱,其曲調極有特色。旋律優雅而富於變化,頗為動聽。此調宜於抒情與寫景。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八十八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後段九句六仄韻。以姜夔《惜紅衣·吳興荷花》為代表。此調始於此詞,自應以此詞為正體,若李詞之添一襯字,張詞、吳詞之句讀小異,皆變格也。 此詞可平可仄即參下三詞,惟吳詞前段第三句“鬢那不白”,“不”字入聲,以入作平,不注可仄。
變體一,雙調八十九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後段九句六仄韻。以李萊老《惜紅衣·寄弁陽翁》為代表。此與姜詞同,惟前段第五句添一襯字。
變體三,雙調八十八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張炎《惜紅衣·贈伎雙波》為代表。此亦與姜詞同,惟後段起句不押韻,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五字異。 按姜詞後段第四、五句“維舟試望故國,渺天北”,亦可點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此詞句讀所從出也。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惜紅衣·吳興荷花》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中中中、平中平仄。平仄,中仄中平,中平平平仄。
枕簟邀涼,琴書換日,睡餘無力。細灑冰泉,並刀破甘碧。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
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仄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平仄中平平仄。
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籍。維舟試望故國,渺天北。可惜柳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惜紅衣·寄弁陽翁》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笛送西泠,帆過杜曲,晝陰芳綠。門巷清風,還尋故人書屋。蒼華發冷,笑瘦影、相看如竹。幽谷,煙樹曉鶯,訴經年愁獨。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殘陽古木,書畫歸船,匆匆又南北。蘋洲鷗鷺素熟。舊盟續,甚日浩歌招隱,聽雨弁陽同宿。料重來時候,香盪幾灣紅玉。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惜紅衣·余從姜石帚游苕霅間三十五年矣重來傷今感昔聊以詠懷》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鷺老秋絲,蘋愁暮雪,鬢那不白。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烏衣細語傷伴,惹茸紅、曾約南陌。前度劉郎,尋流花蹤跡。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朱樓水側,雪面波光,汀蓮沁顏色。當時醉近繡箔,夜吟寂。三十六磯重到,清夢冷雲南北。買釣舟溪上,應有煙蓑相識。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惜紅衣·贈伎雙波》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兩翦秋痕,平分水影,炯然冰潔。未識新愁,眉心倩人貼。無端醉里,添一笑、柔花盈睫。痴痴,不解送情,倚銀屏斜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長歌短舞,換羽移宮,飄飄步回雪。扶嬌倚扇,欲把艷懷說。舊日杜郎重到,只慮空江桃葉。但數峰猶在,如傍那家風月。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