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瓊花·汀蘋白》是北宋詞人張先創作的一首懷人思歸詞。
此詞上片側重寫景,追憶了詞人與戀人昔日遊春、歡宴和別離的情景;下片側重抒情,將蜿蜒遠去的滔滔河水與長流不盡的綿綿鄉思融化在一起,營造出流水不息而思鄉不已的意境,傳達出一種相思而不能相見的惆悵。全詞放筆寫昔,收筆寫今,大開大合地轉換時空,通過今昔對比的總體布局,將懷人思歸之情節序交替和情事變故中層層演繹出來,將讀者引入了一個交織著悲與歡、哀與樂的精神領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惜瓊花·汀蘋白
- 作者:張先
- 創作年代:北宋
- 出處:《全宋詞》
- 作品體裁:詞
- 作品別名:惜瓊花·汀苹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惜瓊花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駐樂,隨處歡席。別時攜手看春色。 螢火而今,飛破秋夕。
汴河流,如帶窄。任身輕似葉,何計歸得?斷雲孤鶩青山極。 樓上徘徊,無盡相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惜瓊花:詞牌名,雙調,六十四字,上片六仄韻,下片五仄韻,均七句。
- 汀蘋:一作“汀苹”。
- 苕(tiáo)水:即苕溪,流經詞人故鄉浙江吳興,以風光秀美著稱。
- 別時:分別時,離開時。
- 汴(biàn)河:古河名,流經開封。汴,一作“旱”。
- 計:辦法。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汀上蘋花盛開,潔白似雪;苕溪青波漣漣,水色如碧。每逢花開即尋芳,隨處設席情酣暢。分別前曾攜手觀賞春光。而今已是秋夕時,夜晚裡螢火蟲亂飛。
汴河遠去,蜿蜒如帶。縱然身輕似落葉,又有什麼辦法回歸故里?無奈的是,憑闌眺望卻只見斷雲悠悠飄浮、孤鶩漸漸遠去和天盡頭的一座青山。樓上久久徘徊,無盡思念縈心間。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詞人曾在北宋都城汴京任官,此詞可能是詞人任官期間為抒發懷人思歸之情而創作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以收攏縱開之筆來轉換時間、空間,層層展示流轉在節序交替和情事變故中的懷人思歸之情。上片追憶了詞人與戀人昔日遊春、歡宴和別離的情景,前五句倒敘昔日遊春、歡宴和別離的情景,虛景實寫,層層開宕;後二句由昔而今,落到現況。片全通過景物色調、環境氣氛的映襯比照,展現二人今昔生活的巨大變化。首二句以當日春景起興,兼點時令、地點。詞人寫故鄉春色,獨取白蘋、碧水等色調鮮明的景物,組成一幅明麗的畫面:汀上蘋花盛開,潔白似雪;苕溪青波漣漣,水色如碧。“白”、“碧”二字,設色濃淡相宜,點染出江南的無限春意,有柳惲《江南曲》中“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一般的詩意。三、四句因景及人,著意描繪昔日當此良辰美景,二人徜徉於花前、寄情于山水、陶醉於筵席的種種賞心樂事。其中,“每逢”是從時間上寫,而“隨處”則是從空間上寫,二者強調時時處處,逢花則樂,遇席則歡,以此提挈筆勢,推進感情,其縱情游賞的怡然之樂,溢於紙外。接著用“別時攜手看春色”挽住對舊遊的追憶。由歡會而別離,詞情因之一轉。結構上,此句承上啟下,暗中轉折,轉瞬之間,情景陡變,直跌出上片煞拍處的“螢火而今,飛破秋夕”二句:昔日的故鄉歡會,忽成當日的異鄉獨處;記憶中的旖旎春光,忽成眼前秋夕流螢的慘澹景象。
換頭“汴河流,如帶窄”兩句是憑高目擊之景,但景情相生,融情入景,將蜿蜒遠去的滔滔河水與長流不盡的綿綿鄉思融化在一起,營造出流水不息而思鄉不已的意境。接著的“任身輕似葉,何計歸得?”正是即景而生的無限盼想。波上之葉,本與水俱往,葉隨水去,可漂流到日思夜想的家鄉。但詞人說即使河如帶窄,身輕似葉,仍難歸去,更深一層地寫出詞人慾歸不得而徒生幻想的悽苦情懷。接著轉換筆鋒,由俯視寫到仰視。“斷雲孤鶩青山極。”詞人望鄉心切,凝神遠眺,然而望盡寥廓的天宇,唯見斷雲悠悠飄浮,孤鶩漸漸遠去;天之盡頭,更有一抹青山,遮住望眼。從全詞看,此句造境尤高遠闊大,使得所引逗的情思綿邈深長。其中,雲是飄浮無依的“斷雲”,鶩是離群失所的“孤鶩”,映襯出詞人的飄零身世和孤寂處境,可謂妙合無垠。而天之盡頭的青山遠影,則給人以歸路迢迢、歸期渺茫之感。詞末由憑高臨眺之景,自然過渡到憑高臨眺之人。煞拍“無盡相憶”一句以徘徊樓上的自我形象作結,悽惋動人,感情份量極重,有餘而不盡之韻:回首昔日,歡宴難再,往事成空;思想眼前,樓上徘徊,歸思難收。其中,“相憶”二字,與上片遙相呼應,傳達出一種相思而不能相見的惆悵。
全詞放筆寫昔,收筆寫今,大開大合地轉換時空,將昔日故鄉春光的艷麗和如今異鄉秋色的蕭索加以比照,又以昔日的縱情宴遊、意氣風發與如今的獨倚危樓、落寞消沉進行對比,通過今昔對比的總體布局,從縱的方面加強了情感的深度、力度,將懷人思歸之情節序交替和情事變故中層層演繹出來,將讀者引入了一個交織著悲與歡、哀與樂的精神領域。
名家點評
蘇州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浦伯良:對戀情的抒寫靠回憶,以歸不得反襯對戀人愛的強烈。(《愛情詞與散曲鑑賞辭典》)
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顧偉列:詞中,昔日故鄉春光,何等艷麗,今日異鄉秋色,何等蕭索;昔日縱情宴遊,何等意氣,今日獨倚危樓,何等消沉。(《宋詞鑑賞辭典:新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