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題材豐富、視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約瑟夫·布羅茨基開篇便用深沉內省的目光審視了自己在蘇俄的早年經歷以及隨後去往美國的流亡生涯。接著,作者用驚人的博學探討了詩歌的張弛變幻、歷史的本質、流亡詩人的雙重困境等一系列頗具廣度與深度的話題,思維的觸手延攬古今,上及古羅馬賢帝馬可·奧勒留, 下至現當代詩人托馬斯·哈代與羅伯特·弗羅斯特,將對存在本質的哲學探討與對詩歌美學的熾烈情愫糅合鍛造為繼《小於一》之後的又一部世所罕見的奇作。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這部題材豐富、視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約瑟夫·布羅茨基開篇便用深沉內省的目光審視了自己在蘇俄的早年經歷以及隨後去往美國的流亡生涯。接著,作者用驚人的博學探討了詩歌的張弛變幻、歷史的本質、流亡詩人的雙重困境等一系列頗具廣度與深度的話題,思維的觸手延攬古今,上及古羅馬賢帝馬可·奧勒留, 下至現當代詩人托馬斯·哈代與羅伯特·弗羅斯特,將對存在本質的哲學探討與對詩歌美學的熾烈情愫糅合鍛造為繼《小於一》之後的又一部世所罕見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為回憶錄、旅行記、演說講稿、公開信和悼文等幾種體裁。這些散文形式多樣,長短不一,但它們訴諸的卻是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詩和詩人”。這卷文集可以說是通向布羅茨基的詩歌觀和美學觀,乃至他的倫理觀和世界觀的一把鑰匙。文集中最後一篇作品《悼史蒂芬·斯彭德》完成後不到半年,布羅茨基自己也離開了人世,《悲傷與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羅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散文集,是布羅茨基散文寫作、乃至其整個創作的“天鵝之歌”。
上海譯文出版社此次翻譯出版的《悲傷與理智》是這部佳作的首個國內中文譯本,在翻譯文學界具有填補空白的重大意義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學與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語與俄語世界的文學奇才。生於1940年的列寧格勒,布羅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國蘇聯度過,他的大部分詩歌成就也是用俄語完成的;1972年,永別故土、定居美國的布羅茨基從零開始學習英語,進而一舉成為英語世界最為卓 越的散文大師之一。誠如他在一次採訪中所給出的自我認知:“我是一名猶太人;一名俄語詩人;一名英語散文家。” 1986年,布羅茨基榮獲美國國家書評獎,198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91年獲選“美國桂冠詩人”。其代表作品有詩集《詩選》、《詞類》、《致烏拉尼亞》,散文集《小於一》、《悲傷與理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