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佛教語)

悟空(佛教語)

悟空,佛教用語,謂瞭然於一切事物由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虛幻不實,變滅不常。《西遊記》中的主人公“孫悟空”。

概述
悟空,佛教用語。謂瞭然於一切事物由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虛幻不實,變滅不常。
唐·沉佺期《驩州南亭夜望》詩:“忽覺猶言是,沉思始悟空。”
唐·錢起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身世已悟空,歸途復何去?”
遼·《悟空大德發塔銘》(乾統元年,1101):”七月,賜紫方袍,賜號悟空大德。“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空是一個大概念。空者,空空如野矣,這裡面的道理深不可測也。宇宙就是個大大的空者。空,才能容納,有容乃大。空,才能運轉,才有生氣。佛家,講空,空的道理讓世尊研究了一生,宣傳了一生,為之奮鬥了一生。人類如今研究暗物質,實際就是研究空之世界,佛教的因緣和合是一個集合於三世業力的概念,科學的因果律是獨立演化交織而成,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佛教認為,“空”乃是天地萬物的本體,“色”乃是萬物本體(空)的瞬息生滅的假象,“情”乃是人對此等假象(色)所產生的種種慾念,如愛憎、哀樂、悲喜等。因空見色,它是指人接觸到了萬物本體產生的種種假象;由色生情,它是指人接觸這些假象後陷入執迷,產生了由假象引發的種種欲望情感;傳情入色,自色悟空,它是指人的徹悟過程:由慾念回到假象,由假象回到本體,消滅了欲,看破了紅塵,大徹大悟,回到佛教極樂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