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慮軒詩

《息慮軒詩》是北宋僧人饒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五律寫作者自己的居處。詩首聯描寫息慮軒的環境,寫藤蘿青草,幽靜閒適。頷聯反用揚雄典,說明上門來的人個個悠閒自得;又反用衛懿公愛鶴典,說園中的鶴無拘無束。第三、四聯正面描述自己的生活,也從正面表現自己的“息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息慮軒詩
  • 作者:饒節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宋詩鈔》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息慮軒詩
雨暗藤經屋,春深草到門。
客來非問字,鶴老不乘軒。
花氣翻詩思,松聲撼醉魂。
呼兒換香鼎,趺坐竟黃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息慮軒:饒節住所中的軒名。
⑵問字:《漢書·揚雄傳》載,揚雄多識奇字,劉棻曾向他學奇字。後因以從人受學或向人請教為“問字”。這裡反用其意。
⑶“鶴老”句:《左傳》載,衛懿公好鶴,鶴多有乘軒者。軒,有曲轅有的車,古時大夫所乘。
⑷趺坐:雙足交疊而坐。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屋子外盤繞著藤蘿,逢上雨天,分外的陰沉;春已深,院內的青草格外茂盛,一直長到我的房門。客人到來,只是閒談神聊,不是探討學問;那幾隻老鶴,也用不著特別地照看,自由自在,逍遙晨昏。繁花的香氣,引動我蕩漾的詩意;松濤陣陣,搖撼我沉沉的醉魂。叫來了小僮兒換上一爐好香,盤上腿坐著,打發走整個黃昏。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元符(1098-1100年)年間為曾布門客時。

作品鑑賞

這首五律,寫作者自己的居處。饒節把居處取名“息慮”,義出《雲笈七籤》中“游心虛靜,息慮無為”句,意思是使自己進入寧靜淡泊的境界,不為外物而操心,做到清靜無為。這首詩就是通過景物的描寫及對日常生活的態度,表現自己的“息慮”。
詩首聯描寫息慮軒的環境,說軒四周長滿了藤蘿,在雨中更加顯得幽暗,春天,青草直長到門口。上句是寫屋子,下句是寫院子,構成整個清曠幽靜的環境。“暗”字及“深”字,上下相關。因下雨而天暗,同時又因為藤蘿爬滿屋牆而使屋內光線暗;“深”是指春深,也是說草長得很茂盛,很深。門外草深,又表現作者自己不大出門,懶於應酬,草長滿道路;他對生活取無所謂態度,所以對門前的草懶得芟除;草深又與上句的雨暗相關聯,因為春雨,草長得很快,所以遮滿了道路。平平兩句,含有豐富的意象,情景與司馬光閒居》“我已幽慵僮更懶,雨來春草一番高”有相同之處,又與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的心理相通。通過這兩句,詩人恬淡虛靜的精神面貌,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依律詩常格,起聯寫了景,次聯該寫人。上面寫景是寫自己的居處,寫人便該寫自己與景相配的淡然容與的心情行止。詩人在這裡也接寫人,好在不直寫,通過側寫以作映襯。“客來非問字”,反用揚雄典,說明上門來的人個個悠閒自得,早已不斤斤於研習學問;“鶴老不乘軒”,又反用衛懿公愛鶴典,說園中的鶴無拘無束,毫無機心。來的朋友是如此,豢養的白鶴是如此,詩人自己的氣格品味就不言而喻了。饒節詩學黃庭堅、陳師道,力求瘦硬,這聯詩就是如此,盤折精警,翻新出奇。
第三、四聯正面描述自己的生活,也從正面表現自己的“息慮”。詩人度日之法,原來也與歷來避世逃名的隱士一樣,縱意於詩酒。陶淵明《移居》詩這樣概括自己自由自在的隱逸生活:“春秋多佳人,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饒節更進一層,是獨樂,自己作詩飲酒,打發時間。在表現時又寫得很巧,不直截說詩興酒意,而以景帶出,說春花的香氣帶動了詩興,松濤的響聲搖撼著醉魂。如此寫,詩人不單單是息去了種種機心塵慮,簡直是與大自然融合為一了。儘管如此,他還覺得不夠,在洋溢著自然美,充滿歡快暢意後,又轉以冷雋語作結,說自己面對好香,盤腿度過美好的黃昏。這時候,詩人幾乎是停止了思想,超然物外,什麼慮也沒有了。
全詩寫得思致深苦,千錘百鍊。在寫景時,不光是著眼於自然的描寫,同時把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完全融會進去。從這首詩所表現的人生觀,表明了詩人到了中年以後會大徹大悟,出家做了名僧人的原因。

作者簡介

饒節,字德操,後更名如璧,號倚松老人,撫州(今屬江西)人。宋神宗熙寧(1068-1077)末期前後在世。曾為曾布門客。後落髮為僧。陸游稱之為當時詩僧第一。有《倚松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