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 所屬領域:漢語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詞語詮釋“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淡虛無 出《素問·上古天真論》。指生活淡泊質樸,心境平和寧靜,外不受物慾之誘惑,內不存情慮之激擾,物我兩忘...
精神調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精神內守 使人的思想保持在一種少思、少欲、淡泊寧靜狀態的養生方法。調神貴在一個“靜”字。恬淡虛無,在傳統的精神調養方法中占有主導地位,並且深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響。但中醫學的調神與道佛家消極的去世離俗、無欲無求、修仙行佛的方法有著根本的區別。人有各種欲望...
醫術是古代中國流傳的一種哲學思想,我國最早的一部經典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就有關於中國醫術的描述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內若一”。這裡所講的虛無其實就是大自然,若一就是大自然跟人的融合。我們從古代哲學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的總認識是...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恬淡虛無,虛極靜篤,其體內精氣就會內持而不耗散,從而使得外邪無可乘之機;外邪不入,人自安泰。『淮南子?原道訓』:「夫精神氣志者,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說明人的精神氣志在靜中能得到修養充實,使身體日漸強壯;反之,躁動則會耗費生命...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閒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入。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只要...
是張玉林所傳中華心靈學理論實踐體系中的《黃帝內經》導引之道,其動作不是簡單的肢體運動,而是立基於“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凝神聚氣,養精蓄銳之道。既不是模仿、重複別人千篇一律的動作,也不是人為刻意導引呼吸調息和人為調動、導引宗氣、營氣、衛氣,而是在“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
儒家亦認為“靜能生慧”。《昭德新編》說:“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延乎答問錄》:“蓋心下熱鬧,如何看得道路出?須是靜,方看得出。所謂靜坐,只是打疊得心下無事,則道理始出。道理即出則心下愈明靜矣。”《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總...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上古天真論》)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上古天真論》)。以上論說對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邪正盛衰的辨析,直接關係到判定病證的虛實和預測疾病的轉歸。“邪氣盛則實,精氣(正氣)奪則虛。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本書內容包括:中醫是信息科學、中醫之獨特斷疾術、中醫之五行辯證、幾種特殊的治療方式、中醫健身長壽養生術等。圖書目錄 序 自序 第一章 中醫是信息科學 第一節 中醫的思想 一 天人合一,整體觀思想 二 五行生剋制化...
龍脈五行磁療健身球,是一項心身合一的運動。以自我心理調節為主,強健機體為輔。它融少林禪、武、醫;中醫五行辯證;磁療;中醫脊椎療法等於一體。禪靜以養心,五行辨證以養臟腑,磁療以達與萬物和諧,武動以養血脈筋骨。它蘊含著我國養生文化之精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真正達到健康中國人...
《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以心理健康對我們人生是非常重要的。讀者朋友在閱讀中,可學到心靈養生、信念力的訓練、信息復原等方法,並讓您全方位地將心靈徹底洗滌、釋放,讓您迷惑頓消,心曠神怡,獲得快樂和幸福。作者簡介 1、個人簡介 劉昕明,男,漢族,四川人。自然健康文化...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只要保持平淡安定,排除心內雜念,做到精神內守,疾病就不會出現。調神養氣方法有二:一是虛靜安己,心氣合一。養神之法在於虛靜,虛靜之要在於養心,攝養心神是養生的根本方法。上文為闡述《鬼谷子》“虛靜觀”曾引《本經陰符七術》“養志法靈龜”一段,此段也...
《自然健康》一書,系統地向讀者介紹了自然醫學和自然療法,它符合我國傳統醫學中的“天人合一”理論,即人體與環境統一的學說,重視“谷肉果蔬,食養盡之”的食療重要性,注意“飲食有節”,的能量與物質代謝的平衡,強調“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良好心態,達到“真氣從之”,提高免疫功能,“病安從來”的...
(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論證的就是四氣(即氣站、氣散、氣布、氣終)在體內的運行機理。古人認為,人體內起主要作用的是真氣,真氣又有先天和之分。先天之氣隨生命而來,也叫元氣,之氣指來源於口鼻攝取的氧氣。真氣的運行有其特殊的規律和線路。《內經·經脈篇》中說...
不同節氣有不同的進補原則 我們的某些飲食習慣該改改了 第八章做個精神內守、恬淡虛無的聖人 七情與人體五臟六腑的關係 為什麼說百病生於氣 人生四惑:酒、色、財、氣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 第九章從蛛絲馬跡的變化發現疾病的可能 下篇《本草綱目》中的養生千金方 [1] …… ...
合天時,“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合人事,“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意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 養腎惜精,“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以心理健康對我們人生是非常重要的。讀者朋友在閱讀中,可學到心靈養生、信念力的訓練、信息復原等方法,並讓您全方位地將心靈徹底洗滌、釋放,讓您迷惑頓消,心曠神怡,獲得快樂和幸福。章節內容介紹 自 序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學與健康 第一節、良好...
然而真正定魄之法莫過於養氣調神,《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的“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盡合魄意。其中“呼吸精氣”可增肺氣以養魄;“獨立守神”既可凝神以定魄,又可調志意,收魂魄;“肌肉若一”則何來皮膚冷熱痛癢感覺不知,或感覺過於敏感,或動作失於協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中醫與預防 中醫預防學的理論基礎 中醫預防學六個特點 馮英傑先生的題詞 中醫養生 常見傳染病的“未病先防”中醫與保健 中醫“三理”養生說 養神與養形...
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上古天真論中的養德,主要是體現在契約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於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而長生不老和福壽無疆的理想境界,必須是從生活方式...
燥紅體質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尤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法。平時要加強自我涵養,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部分燥熱體質的人形體瘦小,中醫認為瘦人多火,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平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中藥來調理。在飲食方面,燥熱體質者宜清淡飲食...
又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本書既講了合理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過度勞心勞力,更強調了防禦病邪、心理健康、保養正氣的重要意義。上下五千年,中醫養生源遠流長;古今大融合,理論實踐豐富全面。本書是部匯集了古今中醫養生精華的實用通典。200篇長短文章,篇...
四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五 臟腑本性 六 陰陽論——女七男八 第五章 四季的養生 一 四氣調神大論 二 春天怎么養生 三 夏天如何養長 四 秋天怎么養收 五 冬天如何養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第六章 關於飲食 一 食物和藥的區別 二 食物為什麼最重要 三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四 孔子的...
早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強調過心理調攝對於強身延壽的重要性:“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要保持心情安閒,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於內,這樣,疾病就無從發生了。所以重視養心是平和體質養生的“上上策”。建議 那么平和體質者到底該如何養心呢?在...
上述修習五緣,綜合而言,不出八字:息業養神,隨緣過日。有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講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2、訶欲 《小止觀》云:“所言訶欲者,謂五欲也,凡欲坐禪,修習止觀,必須訶責。五欲者,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逛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若能深知過罪,即不親近,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