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國學百家講壇

宋一夫主編的《恕》內容簡介:儒學,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家講壇”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恕》的核心命題是恕,恕是儒學中的重要倫理範疇,指以仁愛之心待人。恕,是心字上有個如字,即以己心如別人心,以別人心如己心之意。《說文解字》:“恕,仁也。”恕是狹義的仁,是仁的核心和出發點,即“推己及人”為恕,用自己的好惡去推想別人的好惡。恕是人通過內省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所以恕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曾子說:孔子他老人家的學說,只是忠和恕罷了。

基本介紹

  • 書名:恕/國學百家講壇
  • 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16
  • 作者:宋一夫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61211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宋一夫主編的《恕》以國學文化的普及與傳承為宗旨,尤其重視國學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尤其重視面向青少年讀者的國學養成教育。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儒學是國學中的精華之一,不論是從它的歷史價值、現實價值,還是從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發展價值來講,儒學文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本書對中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篩選,汲取儒學的完整性、科學性和精華性,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以直觀和形象的閱讀形式,便於廣大讀者閱讀,也為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儒學打開一扇視窗。儒學,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

作者簡介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學博士,編審。現任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成果有《漢代功曹、五官掾考》(《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社會二重結構論》(《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歷史結構與現實結構的二重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第5期)等學術論文50餘篇,與人合著及主編著作20餘部。

圖書目錄

國學漫談
孔子·說恕
鮑叔牙屈己讓相
晏子拒絕換新房
孟子·說恕
祁奚外舉不避仇
孔子不怨恨晏嬰
《左傳》·說恕
子皮讓相扶子產
楚王命官員絕纓
《大學》·說恕
孟子提倡同情心
藺相如寬宏大度
《中庸》·說恕
韓信胯下忍辱
甄宇單挑瘦羊
荀子·說恕
孔融爭死留美名
陶謙讓城不傳子
荀悅·說恕
劉備不嫁禍於人
曹操割發代首
王符·說恕
曹操燒信安眾心
諸葛亮七擒孟獲
張載·說恕
兄弟爭奪毒酒
周處勇除三害
二程·說恕
荀灌娘送書求兵
郗超不落井下石
真德秀·說恕
李世民不計舊怨
唐太宗頒詔責己
朱熹·說恕
婁師德無私薦賢
張嘉貞勇挑重擔
王廷相·說恕
郭子儀捐棄前嫌
呂蒙正不咎既往
陳確·說恕
陳省華追回烈馬
不忽木屈己讓相
曾國藩·說恕
馬大腳拒藥勸君
魯之裕推己及人

文摘

清朝雍正年間,有個叫魯之裕的人,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後來,他就到河南總督田文鏡手下為官。
田文鏡為官清廉、頗有政績,但對待下屬和百姓卻過於苛刻。不過,他對魯之裕倒頗為賞識,他看到魯之裕辦事幹練、為人寬厚,就想提拔他做知縣。
正在這時,田文鏡接到了一份告發中牟縣李知縣的密報,說他虧空官庫銀兩,為官失職。田文鏡立即把魯之裕找來,說:“我已經向朝廷寫了奏章,免去中牟縣知縣的官職。我派你前往革去其職,並在那裡代理知縣。”
第二天,魯之裕身穿布衣,頭戴草帽,騎著毛驢,完全是一副尋常百姓的裝束,隻身從開封出發,到中牟縣赴任。一路上,他了解風土人情、察訪民眾疾苦,決心到中牟縣乾一番事業,不辜負田總督的知遇之恩。
剛一踏入中牟縣境,在田間地頭休息的農民們,聽說他從開封來,就都圍攏來向他打聽:“客人可曾聽說我們的知縣被免職了嗎?”
“你們打聽這事乾什麼?”
“知縣大人廉潔奉公,體恤百姓,我們不願意他離開這裡。”
另一人補充說:“聽說有人告發了他,那純屬誣告,李大人實在是冤枉啊!”
魯之裕把百姓的話全都記在心裡,又上路了。進入縣城,他看到街市上的人們三五成群地在議論著什麼,也湊上前去細聽。只聽有人說:“等魯先生來了,我們應聯名向他稟報實情。可不能讓好人不得好報。”
另一人連連搖手,說:“不妥,不妥。田總督冷酷嚴厲,他是不會收回成命的。”
還有一人說:“魯先生是前來接任的,他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去保全別人嗎7這需要何等的度量啊!”
魯之裕思索著眾人的言論,慢慢來到了縣衙門前。經過通稟,李知縣出來迎接。進入大堂之後,他說:“官印早已封好,恭候閣下前來接印。”魯之裕想詳細了解一下他的為人,就同他攀談起來。從他的言談中,魯之裕感到李知縣謙恭禮讓,體恤民情:又看到縣衙的陳設樸實無華問道:”你縣裡得李知縣不像是個貪財奢侈之人。魯之裕就直率地問道:“你縣裡的庫銀為什麼會虧空呢?”“我祖籍雲南,家有老母,進京謀職,一等十年。到任之後,想把母親接來安度晚年。但我一貧如洗,只好當著縣中官員的面,寫下借條,從官庫中預支我的薪俸。”
魯之裕聽後,為他的孝心所感動,對他的撤職十分同情。他決定辭官不受,返回開封,稟明實情。
田文鏡在總督衙門怒氣沖沖地等著他,說:“派你去罷官接任,為什麼不召而返?”魯之裕心平氣和地說:“我出身寒微,多虧總督大人栽培提拔,授我中牟縣知縣。我一心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是我到中牟縣後,聽到百姓的議論,親見李知縣的為人,了解到所謂虧空庫銀確是一樁冤案。我不能昧著良心,只顧自己升官,不管他人死活。我雖然也想做官,但這官不應該得,我寧肯不去做,也不能讓無辜的人失掉官職。”
這一番話說得田文鏡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過了一會兒,他歉疚地說:“要不是你依情力爭,我幾乎革掉了一個清官。不過,革職、任命的奏章,已送出五天了。”魯之裕急切說:“我能追回!年輕時我可騎馬一天跑三百里。”得到田總督的允許,他立即策馬揚鞭出發了。
做官,是常人的願望,魯之裕也不例外。但當他得知別人是無辜失官,就寧可自己放棄職位,而成全他人。這正是恕道所要求的。P184-1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