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心理活動狀態)

恐懼(心理活動狀態)

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為情緒的一種。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心理就是平常所說的“害怕”。按照凱利的觀點,恐懼類似威脅但在程度上較輕。當一個人的建構系統的邊緣要素而不是核心建構被證明無效時,恐懼就會產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懼
  • 外文名:fear
  • 釋義:人類及生物的一種心理活動狀態
  • 詞性:形容詞
  • 近義詞:恐慌,畏怯,膽寒
  • 反義詞:無畏
解釋,恐懼對身心的影響,如何克服恐懼,恐懼的相關研究,

解釋

“恐懼就像威脅一樣,假如這樣的話,除此之外他是一個似乎即將接任的新的附屬性建構,而不是一個即將接任的綜合性建構”(凱利1955,第494頁)。一個人如果被一隻以前對他友好的狗咬了,他可能體驗到恐懼。在一個人的建構系統中這種經驗的改變肯定是微小的。例如一隻友好的狗現在成了有時會咬人的友好的狗。

恐懼對身心的影響

之所以心理學家對恐懼心理的治療研究一直頗為熱衷,是因為外部環境和軀體本身的致病因素,常常首先使人產生恐懼的情緒反應,然後才產生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異常變化。因此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恐懼心理。
而恐懼產生時,常伴隨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齊、呼吸短促或停頓、血壓升高、臉色蒼白、嘴唇顫抖、嘴發乾、身冒冷汗、四肢無力等等,這些生理功能紊亂的現象,往往會導致或促使軀體疾病的發生。
另一方面,恐懼會使人的知覺、記憶和思維過程發生障礙,失去對當前情景分析、判斷的能力,並使行為失調。如旅館失火時,住在旅館的人常常顯得慌亂、緊張、不知所措、爭先恐後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樓。

如何克服恐懼

恐懼是人類自身對事物的不了解、不確定,因此通過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擴大認知視野,判定恐懼源。認識客觀世界的某些規律,認識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係,確立正確的目標判斷,提高預見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恐懼的免疫能力。其次要培養樂觀的人生情趣和堅強的意志,通過學習英雄人物的事跡,用英雄人物勇敢頑強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勇氣。在平時的訓練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在艱苦的環境下磨鍊自己,培養勇敢頑強的作風。這樣,即使真正陷入危險情境,也不會一時就變得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機智應付。
另外,平時積極參加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各項心理素質。比如:進行模擬訓練危險情境,設定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形成對危險情境的預期心理準備狀態,就能夠有效地戰勝緊張和不安等不良情緒,提高心理適應和平衡性,增強信心和勇氣,以無畏的精神克服恐懼心理。

恐懼的相關研究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大腦中一個特定區域在產生恐懼感後會變得活躍,從而使人產生勇氣。 科學家希望據此研製出可以激發“勇氣”中心神經細胞活躍度的藥物,幫助人們戰勝恐懼症。
路透社報導,科學家可能已發現了引起恐懼的基因,這種基因控制著大腦中一個與恐懼反應有關的區域的蛋白質分泌。
這項發現將有可能讓科學家找到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和廣泛性焦慮症精神障礙的新方法。據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細胞》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這種基因名為stath-min(亦稱癌蛋白18),高度集中於大腦中產生恐懼和焦慮的區域杏仁體。從事該項研究的美國新澤西大學教授格勒布.舒姆亞特斯基說:“這是認知和記憶領域一項重大突破,將可以令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創傷後壓力症、恐懼症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和其他人類焦慮症。該研究將為我們了解後天和先天恐懼形成與處理過程提供重要信息,同時還可能為新療法的套用指明方向。”
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對老鼠的基因進行了處理,讓它們無法分泌stathmin,結果他們發現這些老鼠就不能記得面對恐懼時做出條件反射哈佛大學麥克林醫院細胞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瓦迪姆.博爾沙科夫也參加了這項研究,他說:“這是科學家首次研究表明稱為stath-min的蛋白質與恐懼引起的條件反應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