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初學勿看!它很深,但它很重要!
它近在眼前,但你看不到!
噶舉傳承重要轉世上師——桑傑年巴仁波切
為三年閉關行者講解實修版恆河大手印
對初學者很難,卻是必讀經典
對心性修持者,卻充滿啟發,光芒閃爍
桑傑年巴仁波切於蓮師聖地仰列秀的邊倩寺,為三年閉關行者所開示之《恆河大手印》,輯錄為文字出版,願此成為開啟增長清淨善業資糧之門。--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你的心頑固嗎?
當一隻珍貴的羊脂玉碗掉落時,
你的心看到了什麽?
前世蔣揚欽哲旺波的侍者在羊脂玉碗掉落時,
馬上生起強烈的恐懼:「這下羊脂玉碗要摔破了。」
蔣揚欽哲旺波以神通力讓羊脂玉碗沒破碎,並且對侍著說道:
「喔!現在,看著你的心!」
當侍者一看自心時,馬上就認識了心性,並在當下就成為一位瑜伽士。
就是這樣「用心看著心的體性」!
從前有位竹巴噶舉上師進入岩洞要修持三年三個月的閉關,卻住了一天之後就離開了。
他為什麽離開?
他的心看到了什麽?
一位在墳場禪修12年的榨油工人
傳說還曾依止以妓女相度化有緣人的智慧空行帕芮瑪
他早上做搗芝麻的粗活,晚上在妓院幫忙
卻在印度恆河畔唱出一首流傳千年的解脫之歌
──恆河大手印
大成就者帝洛巴,以口訣勝義傳續的方式,傳授給予那洛巴,代代相傳到今天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這是大手印口訣持有者口耳相傳的不共無上甚深口訣,依之能於一生中,即身成佛的「解脫道大手印」修持法門。
帝洛巴尊者的根本頌:
風格威猛直接,充滿黃金珠鬘傳承之初,直指自心的力道。短短二十九頌,除了直擊要害的修行口訣,沒有繁瑣的教理引證與邏輯思辯,是初學者容易受持,中等根器者容易修持,具足信心與殊勝福報的上根利器者,也容易實修並依之現證自心的殊勝口訣。
桑傑年巴仁波切的釋論:
噶舉皈依境上地位尊貴的仁波切,將這部簡短的口訣,作教證俱精的註解,逐句解說,條分縷析,層次豐富,深入帝洛巴尊者的教言心髓,同時引證其他大成就者的相關開示,悠遊於大印教法的傳承之流,廣徵博引,全書宛如大手印法教的林園,繁花簇簇,光芒閃爍,入眼皆是動人心魄的心性光華。
獻給想「親見自心」的您:
自心本性,是解脫的唯一出口。對於心性教法,不管您是已嘗法味的體驗者,若即若離但持續練習的修行人,還是剛學習的初機法友,本書都是大手印教法的經典。
作者介紹
根本頌
帝洛巴尊者(西元988年-1069年)
印度大成就者,藏傳佛教噶舉派開山祖師,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出生於孟加拉吉大港一個婆羅門家庭。
墳場禪修12年的榨油工人:他曾在比哈爾(今菩提迦耶所在省分)一帶的寺院生活,受空行母指示離開。後來在西印度一帶作榨芝麻油工人,因而被稱為「搗芝麻者」帝洛巴(帝洛即梵語芝麻),也在墳場禪修十二年,傳說還曾依止以妓女相度化有緣人的智慧空行帕芮瑪六年。
證得四大成就法:之後帝洛巴遍游印度各地,依止拉瓦巴、因陀羅菩提、龍樹菩薩等上師學習,後來受金剛總持報身佛灌頂,獲得大印、拙火、光明、業印等四大成就不共傳承法,成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也是噶舉口傳教法之源。
傳世唐卡中,帝洛巴或作搗芝麻狀,或手持魚,魚除了象徵他具有令眾生解脫生死的能力,和「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的了悟;也代表他對六根的控制力,象徵帝洛巴對氣的殊勝駕御能力。
擅於調伏弟子的偉大上師:帝洛巴是那瀾陀佛學院大學者那洛巴的上師,給他十二大苦行、十二小苦行後為他灌頂,傳授大手印法,為他唱出著名的〈恆河大手印〉,後經那洛巴口述後傳誦千古,成為大手印教法必修口訣。其後以口傳教法,代代無間斷地將噶舉傳承的法教完整傳至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成為噶舉黃金珠鬘傳承第一位上師。
釋論:第十世 桑傑年巴仁波切
西元1964年生於不丹帕羅,年幼起即追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等上師學習完整的法教,並於錫金隆德寺那瀾陀高級佛學院獲得「阿闍黎」之頭銜。歷世的年巴仁波切均被認為是彌勒佛的化身,是噶舉傳承重要轉世上師,教證俱勝,學養深厚,以精擅講說經論暨大手印教法聞名,所註解的經論,為各方所重,是噶舉各大佛學院教授師教學最愛引用的版本之一。
譯者:噶瑪慶烈蔣措
本名林生茂,民國四十六年出生於台北縣林口鄉。大學皈依聖嚴法師,七十三年起開始學習密乘教法,皈依尊聖 卡盧仁波切。八十年起在嘉察仁波切宜蘭行持法輪中心,擔任藏文義務翻譯至今。曾擔任尊貴的 堪布竹清嘉措、桑傑年巴、詠給.明就、賈傑康楚、噶爾南卓、阿里僧格巔津等仁波切之翻譯。
作品目錄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藏文版序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中文版釋論作者序 第十世 桑傑年巴仁波切
中譯序 噶瑪慶烈蔣措
編譯凡例
第一部
文本 大成就者帝洛巴恆河大手印根本頌
第二部
釋論 恆河大手印注釋:聖者親宣之口訣
一、前行
釋論者禮敬
書名釋義
譯者禮敬
第1偈
鼓勵諦聽,誓傳心要口訣
二、口訣正行
第2偈
大手印為何超越言語分別?
如何安住於無造作中?
第3偈
如何自解脫?
如何遠離整治而自安住?
第4偈
念頭如何自地清淨?
第5偈
為何心的本質,沒有實與無實?
第6偈
為何輪迴之法不能沾染心性?
第7偈
心,為何那麽像虛空?
第8偈
為何心性包含一切法?
如何身輕安、語輕安、意輕安?
第9偈
如何養成證悟的好習慣?
第10偈
為何見、修、行,一貪就錯失重點?
第11偈
為何以分別心持戒,就退失真正三昧耶?
如何遠離作意,才能證悟實相?
第12偈
為何離一切貪,才能見三藏一切法?
第13偈
如何才能焚盡一切罪障?
如何對未證悟有情,生起大悲心?
如何讓上師加持真正入心?
第14偈
見修行果,如何抓重點?
第15偈
究竟的根道果,是什麽?
第16偈
如何依「悲空雙運」而修持?
直觀自心有何利益?
第17偈
為何見到自心,就能盡除無明?
第18偈
如何超離心識?
最殊勝的見修行果是什麽?
第19偈
如法修持後,會生起哪些覺受?
如何去除安住障礙?
第20偈
如何依方便解脫道,讓空樂智慧現前?
三、結行
第21偈
功德
第22偈
祈願
釋論者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