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乍繃起義

恆乍繃起義,清嘉慶年間傈僳族抗清鬥爭。又稱維西起義。嘉慶六年(1801),雲南麗江府維西(今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地區發生災荒,傈僳族農民向康普、古剎二寨土司借糧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誣傈僳族領袖沙尼(巫師)恆乍繃為“稱王造反”,並逮捕了大批民眾,遂激起以恆乍繃、臘者布等人為首的起義。初,起義仍限於借糧、銀、牲畜等,及遭土司與清軍鎮壓,乃發展為武裝攻占康普等地,並提出“借糧抗官”、“分種土地”等口號。附近怒、漢、納西、白等族農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壯大,擁眾4000餘人。義軍攻占維西廳城,並在瀾滄江上游江東地區堅持鬥爭,隊伍發展至萬餘人。清廷派雲貴總督覺羅琅玕等率重兵前往,並勾結當地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清軍在維西東至麗江、劍川,南至蘭坪,北至阿敦子,西至瀾滄江外的縱橫千餘里之間,遭到義軍的節節抵抗,損失甚重。翌年四月,義軍帶兵大總管臘者布犧牲。九月,江東地區形勢逆轉。恆乍繃在傈僳族別的扒、烏恆布協助下繼續率義軍在瀾滄江東西兩岸迂迴開展鬥爭。嘉慶八年(1803)九月二十日,恆乍繃被俘犧牲,十月起義失敗。起義被鎮壓後,清廷為避免再激起民變,被迫查辦維西廳守備等污吏,並明令免去維西土司對各族人民的一些封建特權,減免雲南三十餘府、廳、州、縣的三年賦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