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無善無不善論,中國古代人性論主張之一。告子主張人性無善惡之分,其善惡皆為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無善無不善論
- 提出年代:中國古代
性無善無不善論,中國古代人性論主張之一。告子主張人性無善惡之分,其善惡皆為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性無善無不善論,中國古代人性論主張之一。告子主張人性無善惡之分,其善惡皆為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性無善無不善是戰國告子的人性論觀點。語見《孟子·告子上》。從“生之謂性”立論,認為人的自然屬性本不具道德意義,善惡的產生乃後天習俗所致。“性猶端水也,央諸東方則東流,央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
孟子提出的向善論是儒家仁義道德的人性依據,是對儒學的重大貢獻,也是對中華文明的重大貢獻,為歷代儒客推崇,因為把核心價值觀提出來了。出處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
《孟子》一書中共有兩章談到四端,一次在《孟子·公孫丑上》,為一般性的論述,沒有涉及到四端說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另一次在《告子上》,其文云: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 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
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論,與荀子主張的性惡論及孟子主張的性善論構成了對人性的三種認識。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這句話 告子只說出了人有動物的相類似的特性;孟子的觀點:仁義禮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補充了人與動物有著本質...
性惡論在名聲上自然沒有性善論那么入耳。其實,就如同性善論並不能使人自動行善一樣,性惡論的含義也並非準許人隨意作惡。性惡之惡就其本義而言,是指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所本來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
至於情,孟子主張有善和不善,但情有不善並不是性造成的。“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同上)“才”指人生來就具有的質料,也就是性。可見,孟子主張性善論,把四心等善德看成是...
《人性向善,猶水就下》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孟子“性善論”思想的體現。作品原文 人性向善,猶水就下 告子①曰:“性猶湍水②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