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味
- 解釋:藥物的性質和氣味
- 舉例: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
- 記載:神農本草經
性味指藥物的性質和氣味,即四氣五味。四氣五味是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四氣五味理論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其序錄雲:“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
《食材性味與功效》主要介紹了120種常用食材的性味、功效、服食方法、飲食宜忌、儲藏等。並採用中英文對照的形式,方便對外交流人士及國際友人閱讀,《食材性味與功效...
四氣五味,中藥的性質和滋味。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藥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與味是藥物性能的一個方面。自古以來,各種中藥書籍都在每論述一藥物時首先...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 歸腎、膀胱經。 功效 祛風除濕,痛痹止痛。 主治 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相關配伍 1、...
熱性食物是我國中醫中飲食養生中區分的兩種“性”。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性”,其中能減輕和消除寒症的食物稱為熱性食物。熱中醫認為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王不留行性味 編輯 苦,平。王不留行歸經 編輯 歸肝、胃經。王不留行功效 編輯 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王不留行主治 編輯 ...
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3] 藥材選方 1、玉屏風散2、防己黃芪湯3、黃芪桂枝五物湯4、補中益氣湯 [4] ...
全草。牛毛草性味 味苦、性寒。牛毛草功效 涼血止血。牛毛草主治 用於嘔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牛毛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牛毛草採集加工 ...
丹參性味 味苦,微寒。丹參歸經 歸心、肝經。丹參功效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丹參主治 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症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
動物骨骼。虎骨性味 編輯 味甘、辛,性溫。虎骨歸經 編輯 歸肝,腎經。虎骨功效 編輯 祛風通絡,強筋健骨。虎骨主治 編輯 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苦參性味 編輯 味苦,性寒。苦參歸經 編輯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苦參功效 編輯 清熱燥濕,殺蟲,利尿。苦參主治 編輯 用於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
茶性是指茶葉表現出的性味及其特性。包含有涼(寒)性、中性和溫性。茶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有茶性之分,其發酵程度決定了茶葉性味的不同。比如說,其中涼性茶有...
指橙橙皮性味 編輯 味苦、辛,性溫,無毒。指橙核功效主治 編輯 浸濕研後,夜夜塗可治面斑粉刺。指橙植物性狀 編輯 指橙常綠小喬木,高2~3米樹冠中等大,圓頭形...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歸經 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主治 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全草。藎草性味 味苦,性平。藎草歸經 歸肺經。藎草功效 止咳定喘,解毒殺蟲。藎草主治 用於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
葉。藥王茶性味 味甘,性平。藥王茶歸經 歸心、腎經。藥王茶功效 益腦清心,調經健胃。藥王茶主治 暑熱眩暈,兩目不清,胃氣不和,滯食,月經不調。...
竊衣性味 味苦、辛,性平。竊衣歸經 歸脾、大腸經。竊衣功效 殺蟲止瀉,收濕止癢。竊衣主治 用於蟲積腹痛,泄痢,瘡瘍潰爛,陰癢帶下,風濕疹。竊衣相關配伍 1...
岩青蘭性味 味辛、苦,性涼。岩青蘭歸經 歸肺、脾經。岩青蘭功效 疏風清熱,涼肝止血。岩青蘭主治 風熱感冒,頭痛,咽喉腫痛,咳嗽,黃疸,痢疾,吐血,衄血。...
(1)發散風寒藥性味辛溫,以發散風寒為主,適用於惡寒重,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表證。常用藥物有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細辛、紫蘇...
全草。趕黃草性味 甘,溫。趕黃草歸經 歸肝、腎經。趕黃草功效 利水除濕,祛瘀止痛。趕黃草主治 用於黃疸,水腫,跌打損傷,腫痛。趕黃草相關配伍 ...
天漿殼性味歸經 編輯 《飲片新參》:鹹,平。天漿殼功能主治 編輯 清肺化痰。治咳嗽痰多,肺風痰喘,百日咳,驚病,麻疹不透。①《飲片新參》:軟堅,化痰,清肺。治肺...
唾液性味 編輯 唾液無色無味,PH為6.6到7.1。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約為1.0到1.5升(牛、羊等食草動物,每天唾液分泌量多達體重的1/3)。人的唾液水分占80%;有...
1 藥品來源 2 性味歸經 3 功能主治 4 形態特徵 5 分布區域 6 生長環境 7 藥材性狀 8 用法用量 9 相關論述 赤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