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工模型

怠工模型(夏皮羅斯蒂格利茨,1984)是效率工資理論假定中最有代表性的模型。

基本介紹

怠工模型概述,怠工模型的意義,

怠工模型概述

怠工模型夏皮羅斯蒂格利茨,1984)是效率工資理論假定中最有代表性的模型。它是從僱傭關係中激勵的角度來研究工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係的。該模型認為,傳統的勞動力供給理論以小時單位或一些其他個人供給時數作為測度量並不符合現實。企業需要的本質上說不是勞動小時,而是僱傭工人的某種服務。其實,馬克思最早就提出了這一思想。他認為資本家市場上購買的勞動力實際上是一種權利,它是由時間單位測度的,稱為“勞動力”,即工人進行工作的能力。而資本家真正需要的是“勞動”,即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實際的人的努力程度。這一區分對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經濟的分析十分關鍵,它構成了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然而,效率工資理論的研究是沿著一條與馬克思主義不同的道路發展起來的。
怠工模型認為,由於勞動力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工人對他們提供的勞動服務總有某種程度的控制力,而這種對其自身勞動服務努力程度的控制力在契約上很難加以規定,因此,就應以效率單位來測度勞動服務。如果在完全信息條件下,努力可以觀察,激勵問題就有一個直接的解,企業簡單地提供一份與努力一致的契約就可以了。然而,由於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訂立這樣一份契約並不可能。在絕大多數工作中,由於企業不能對工人的努力程度進行完美的監督,工人在其工作業績完成好壞上都有一定的自由,因此,勞動契約不可能準確規定員工績效的所有方面。由於監督成本太大或者不準確,再加上勞動產品不可能單獨計量(現代生產一般是團隊生產),因此記件工資也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支付高於市場出清水平的工資就是一種激勵工人努力工作而不是偷懶的有效手段。

怠工模型的意義

怠工模型表明,解僱的威脅為工人不偷懶提供了激勵。如果所有的企業都支付相同的工資,不存在失業的話,工人偷懶就不會有任何損失,那么所有的工人都會偷懶。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企業為了杜絕偷懶,就會提高本企業的工資。當所有企業都提高工資,平均工資水平就會上升,就業率隨之下降。市場均衡條件下,所有企業都支付高於市場出清工資水平,失業(使被解僱的工人面臨損失)就自動成為懲罰工人怠工的手段。失業工人即使願意在較低工資水平工作,也不可能得到就業機會,因為如果企業以較低工資僱傭他們,這些工人一定會怠工。企業明白這一點,而工人沒有可信的辦法來證明他們一旦被僱傭就會努力工作。不僅如此,該模型還分析了影響效率工資高低的因素。根據工人效用函式,不怠工和失業的預期貼現效用差距決定了工人是否努力工作。無怠工條件(NSC)表明,效率工資的大小取決於失業保險金的高低,企業對工人監督的頻率,工作本身的難易程度,經濟環境的好壞以及工人對未來效用的貼現率等因素。這也說明了每個企業激勵員工努力工作需要支付的工資水平並不相同,而且,效率工資也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量,它隨外界條件的變化不斷變化。因此,我國企業在制定合理的工資激勵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時,需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