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廉

思廉,字介甫,祖籍河南洛陽,後定居於今平魯城其父名恆。

基本介紹

  • 本名:思廉
  • 字號:介甫
  • 所處時代:元朝
  • 出生地:河南洛陽
  • 主要成就監察御史 雲南御史中丞 河東廉訪使
思廉(生卒年不詳),字介甫,祖籍河南洛陽,後定居於今平魯城其父名恆,為元沿邊鹽榷轉運使,解州鹽使。由於他聰明能幹,受太保劉秉忠器重,推薦到給事裕宗潛邸辦事,以謹慎厚道聞名。後又提升為樞密院任監印,代理都事。因他對政事處理得當,受到上下級擁護與讚賞,深受丞相史天澤的賞識。當時正值用兵襄樊。丞相讓他都督糧草。思廉為了按時完成運糧任務,防止與民秋收爭道,令運輸者異路運行。糧到襄樊後部分露天堆放。一夕大雨,部下向他請示,他卻安臥不動。省中詔向思廉追究原因,思廉說:“此地距離敵營較近,如中夜騷動,必引起敵警疑或致他變,縱有漂涇,也不過是軍中一日之糧,豈能因小失大”。使人聽後,無不稱其料事如神,十分敬佩。
至元十二年(1275),思廉為淇州同知,後升為東平路判官,又提為監察御史。當時他力主彈劾貪贓權臣阿合馬特,阿同黨利用各種手段陷害於他。但思廉毫不畏懼,受到民眾擁護。在赴任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途經彰德時,聞知兩河遭災,而當地官吏仍急催要租逼稅,他卻令免徵。當地官吏提出免徵必須上報朝廷獲準,思廉說:“如此,則民不堪命矣。”即馳報朝廷,後朝廷準其所奏。至元二十年(1283)河北又發生水災,災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絕河禁止,思廉說:“民急求食,豈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下令讓災民過河自便。他還說:“雖得罪,死不恨”。後上報朝廷,朝廷亦未怪罪。不久,衛輝、懷孟(今河南汲縣沁陽)又大水,思廉臨視賑貸,救了很多人。大水入城,思廉露宿督役民眾修築堤防,水大但沒有造成大災,衛人十分稱德。
至元二十七年(1 2 90)年起,改任為雲南御史中丞。始至,蠻夷酋長來賀,語言雖客氣而意表甚驕。思廉奉宣上意,且嚴厲講明福禍,聞者懾服。
元貞元年(1 2 95),調任河東廉訪使,太原每年供諸王的駱駝、馬匹一萬四千餘,思廉查其實數供給,減輕人民負擔,受到人民擁護。平陽諸郡每年租稅原定運送北方,民甚苦累。他改舊法,運於河東近倉,大大減輕民眾勞苦。
思廉與人交有始終,常推薦德才兼備人物給朝廷。有人議論他是求取名譽,他卻說:“若避好名之譏,人不復敢為善矣。”卒謚“敬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