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學院成立於1953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師範院校,主要承擔北京市中國小幹部教師繼續教育及成人高等師範教育任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革新為社會發展服務機構”(APEID)聯繫中心之一。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北京教育學院占地79.2畝,建築面積72389平方米,分為5個校區:黃寺校區、文興街校區、黃化門校區、中軸路校區和衙門口校區,固定資產總值達到11126萬元,設備器材達到4萬多件;內設機構共30個,其中黨政管理部門14個,教學、科研部門9個;有教職工54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職工257人;圖書館藏書65.36萬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教育學院
- 英文名: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創辦時間:1953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師範
- 屬性:北京市屬成人高等院校
- 所屬地區:中國 北京
- 現任校長:楊公鼎
- 主管部門:北京市人民政府
- 校訓:敬業垂範、博學篤行、求實創新
- 主要院系:校長研修學院、教師教育人文學院、教師教育數理學院、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等
- 學校地址:北京西城區德勝門外黃寺大街什坊街2號
- 學校代碼:50061
- 主要獎項: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部概況,教學建設,對外合作,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訓,校徽,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北京教育學院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教師進修學院。學院大致經歷了初創與建設(1953-1977)、復院與發展(1978-1993)、院際融合與功能拓展(1994-2000)以及新世紀新發展(2001至今)等四個歷史階段。
1953年,北京教師進修學院成立,隸屬於北京市教育局。她的成立,開啟了首都中國小校長、教師在職進修培訓的先河。
1978年,“文革”期間一度停辦的北京教師進修學院復院並更名為北京教育學院。這一時期,北京教育學院將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調整與發展,分階段開展了教材教法培訓、學歷補償與提高培訓和繼續教育,廣泛開展了教學研究和教材教參編寫工作,為當時北京市基礎教育的恢復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1979年6月,旨在專門培訓北京普教系統管理幹部的北京教育行政學院成立,該學院通過中國小幹部培訓制度的建立、多層式培訓模式的形成,提升了全市校長素質和學校管理水平。
1993年12月,北京教育學院與北京教育行政學院合併,定名為北京教育學院(北京教育黨校亦隨北京教育行政學院併入),同時北京英語教師培訓中心併入北京教育學院外語系。
2000年9月,北京市成人教育學院、北京實驗大學、北京市成人教育服務中心併入北京教育學院。
2004年4月,學院制定了《2004-2010年發展戰略綱要》,進一步拓展了學院性質與功能定位。
2005年,學院召開第一次黨代會,確立了首都校長、教師培訓基地這一功能定位,學院的中心任務也逐漸轉向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融通”的首都校長教師培訓這一主業上來。
2008年,學院與西城區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2011年,學院第二次黨代會上又進一步提出“將北京教育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品質卓越、國內示範引領、國際開放合作的校長教師研修高地和首都基礎教育黨建研究中心”的總體發展目標。
2013年,學院與豐臺區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
2014年,學院與大興區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學院附屬大興實驗國小;與海淀區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學院附屬海淀實驗國小。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北京教育學院有教職工546人,主要承擔北京市中國小幹部教師繼續教育及成人高等師範教育任務,其中有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庫專家19人,專任教師244人,教授、副教授10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職工257人,另聘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百餘名;專任教師中,獲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獎2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11人,享受國務院及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2人,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和“北京市高校師德標兵”等稱號的總計36人。
享受政府津貼(13人):方道霖、劉俊邦、江希澤、米桂山、何怡生、張維善、李永廉、周韞玉、羅西堯、賀樂凡、徐錫祺、梅汝莉、溫寒江
享受曾憲梓獎(8人):王長沛、盧元鎧、葉禹卿、何立嬰、張亞新、蘇立康、梅汝莉、蕭應衡
全國優秀教師(3人):何怡生、周韞玉、梅汝莉
北京市優秀教師(11人):孟憲凱、劉 堯、胡俊娟、潘莜萍、孫家鎮、游從仁、覃朝芳、蘇立康、胡淑雲、李 晶、李春山
序號 | 學科 | 學科骨幹教師 |
---|---|---|
1 | 通用技術教育 | 龔燕江、張芳、喬靈芝 |
2 | 心理健康教育 | 盧強、呂紅梅 |
3 | 體育與健康教育學 (體育教育方向) | 韓兵、潘建芬、李健 |
4 | 數學教育學 | 王建明、伍春蘭 |
5 | 信息技術教育學 | 紀方、郭君紅 |
6 | 遠程教育學 | 孟令惠、畢超 |
7 | 英語教育學 | 李寶榮、邸磊、張 洲 |
8 | 科學教育 | 王凌詩、張素娟、周玉芝 |
9 | 美育與藝術教育學 (美術教育方向) | 張賓、呂鵬 |
10 | 學科教育學 | 何彩霞(第一骨幹教師)、頓繼安、張金秀、方美玲 |
11 | 教師培訓學 | 余新、金釗 |
12 | 校長培訓學 | 楊雪梅、張紅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5月北京教育學院官網)
院部概況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內設機構共30個,其中黨政管理部門14個,教學部門7個,包括校長研修學院、教師教育人文學院、教師教育數理學院、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等,並開辦28個專業(方向);上級機關設定(掛靠)部門6個,包括教育部“國培計畫項目辦公室”(兼合作培訓辦公室)、北京市普教系統幹部培訓中心辦公室、北京市中國小職業學校教師培訓中心辦公室(北京市教師資格認定事務中心)、《北京教育叢書》辦公室(編輯部)等;直屬事業單位1個為《中國小管理》雜誌社;另有面向社會獨立經營的內設法人實體5個。
二級學院 | 學系(專業)設定 | |
---|---|---|
教師教育人文學院 | 中文系、社會科學系、初等教育系 | |
教師教育數理學院 | 物理系、數學系、生化環境系 | |
校長研修學院 | 教育管理系、教育心理系 | |
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學院 | 財經管理系、計算機系、旅遊管理系 | |
體育與藝術學院 | 音樂系、體育系、美術系、藝術設計系、幼兒藝術教育系 | |
學前教育學院 | 幼兒藝術教育專業(高起專)、學前教育專業(專升本)、高中起點升本科 | |
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 | 外語系、對外漢語系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5月北京教育學院官網)
教學建設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展了北京市中國小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北京市城鄉一體化學校專項培訓工程、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培訓、“綠色耕耘”京郊中國小教師培訓、城區中國小教師“專業促進”培訓、北京市音體美幼教師專項強化培訓、中國小幹部教師“國內訪學”、中國小校長國際合作培訓、京蘇粵中國小優秀中青年校長高級研修、中國小教師培訓管理者團隊研修、教育幹部培訓者高級研修等一批品牌項目,且擁有10個繼教教師團隊,並於2014年啟動了“北京教育學院協同區縣創建新優質學校行動計畫”。
“十二五”期間,學院還承擔了國培計畫項目、援助培訓、委託(合作)培訓等任務。
2014年,學院共承接並完成國培示範性項目四大類11學科,18個班,總計900人的培訓工作;國培中西部項目8學科,8個班,總計326人的培訓工作;承接並完成7個援助性項目,11個班,300人的培訓任務;承接並完成委託合作27個項目,42個班,1529人的培訓工作;此外參與對口幫扶內蒙古烏蘭察布、希望工程及接待省市教育部門和培訓院校等合作單位來訪及教學考察600人次。
中國小語文教師培訓團隊 | 中國小美術教師培訓團隊 |
國際理解教育教師培訓項目團隊 | 國際漢語培訓團隊 |
社會科學系教師培訓團隊 | 中國小英語教師培訓團隊 |
中國小體育教師培訓團隊 | 信息技術培訓團隊 |
中國小音樂教師培訓團隊 | 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團隊 |
對外合作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瑞典、挪威、泰國、新加坡、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孟加拉、俄羅斯等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教育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開展中國小校長和教師境內外合作培訓,與中國國外大學開展合作教育科研等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項目,先後舉辦“中美教育研討會”、“教師培訓國際論壇”、“多元智慧型理論與套用 ”等大型國際研討會,每年培訓外國留學生700人次以上,並於2013年獲國家漢辦批准與賽普勒斯大學共同創辦孔子學院,成為全國第一家擁有孔子學院的成人高等師範院校。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首都基礎教育人才研究院(級別:校級)、北京市基礎教育黨建研究中心(級別:北京市市級)、北京市督學研修中心(級別:北京市市級)等研究機構。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9月,學院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市級課題46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的學術專著41部、發表學術論文近600篇。在十二五期間,學院先後組織出版了《綠色耕耘》叢書、《校長研修》叢書和《學校診斷》叢書等。
序號 | 項目來源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1 |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首都國際化進程中國際理解教育的價值及策略研究 | 陳紅 | 2011年 |
2 |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研究 | 曹新美 | 2011年 |
3 |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北京市國小班主任勝任力模型與工作績效評價的實證研究 | 張祥蘭 | 2011年 |
4 | 北京市規劃辦公室 | 北京市農村中國小教師研修工作站的有效性研究:教師學習的視角 | 鍾亞妮 | 2011年 |
5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北京市中國小推進教育國際化的策略研究 | 馬憲平 | 2011年 |
6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基於教師改變的專家引領下的教師培訓模式研究 | 馬效義 | 2011年 |
7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首都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卓思廉 | 2011年 |
8 | 2011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立項(市委組織部) | 課堂網路環境下小學生英語聽說學習支持設計的研究 | 梁文鑫 | 2011年 |
9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立項 | 教師培訓背景下校園數位化平台研究與套用 | 郭君紅 | 2011年 |
10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託課題 | “祥雲行動-----北京高中校長辦學特色實施項目” | 陳麗 | 2012年 |
11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託課題 | 北京市中國小幹部教師“國內訪學計畫”實踐研究項目 | 陳麗 | 2012年 |
12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託課題 | 北京市基礎教育新課程實踐中教與學策略有效套用與指導項目 | 李方 馬效義 | 2012年 |
13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託課題 | 北京市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學習者分析和學習指導項目 | 李方石瑒 | 2012年 |
14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託課題 | 推進北京市國小內涵式發展建設的實踐指導與行動研究項目 | 楊志成 張祥蘭 | 2012年 |
15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託課題 | 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對策的系統研究 | 鍾祖榮 | 2012年 |
16 |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北京市國小語文學業水平的城鄉差異研究:兒童閱讀的視角 | 陳莉 | 2012年 |
17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北京市中國小學校文化建設研究 | 石 瑒 | 2012年 |
18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北京市中國小家長擇校研究 | 塗元玲 | 2012年 |
19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北京市農村國小科學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 | 張玉平 | 2012年 |
20 | 全國教育“十一五”規劃課題 | “陽光體育運動”初始階段實踐探索與未來深度推進策略的研究 | 陳雁飛 | 2009年 |
21 | 全國教育“十一五”規劃課題 | 多維目標中知識與其他目標的關係的研究 | 季苹 | 2009年 |
22 | 全國教育“十一五”規劃課題 | 學校德育成果新進展研究 | 郭世安 | 2009年 |
23 | 全國教育“十一五”專項課題 | 基於課程標準的學生數學學業質量評估體系建立及測試結果分析研究 | 張丹 | 2009年 |
24 | 全國教育“十一五”專項課題 | 基於PCK的中國小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 劉加霞 | 2009年 |
25 | 教育部人事司委託課題 | 我國中國小校長培訓專業化政策研究 | 方中雄 | 2010年 |
26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 國小數學學生學業質量分析、反饋與指導系統 | 張丹 | 2010年 |
27 |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專項研究課題 | "雙師型"高職教師教學勝任特徵與工作績效研究 | 張祥蘭 | 2011年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3年1月北京教育學院官網)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15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北京教育學院圖書館有藏書65.36萬冊,期刊733種,報紙60餘份,聲像資料1萬6千餘件,訂購了中國學術期刊網、博碩論文庫、萬方資料庫、多媒體資源套用中心、學科導航、國外教育專題資料庫等多個資料庫供全院師生在區域網路內使用,並逐步形成了以基礎教育的師資培訓、教育幹部培訓、黨建、教育管理、中國小教材教參為特色綜合性藏書體系。
- 學術期刊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創刊於1987年,為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的學術理論刊物,開設了教育科學、繼續教育、素質教育、中國小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國小教育教學研究等欄目,是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2015-2016)高職成高院校核心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期刊、《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中國小管理》雜誌創刊於1987年,2001年,雜誌入選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中國期刊方陣”;連續四次獲“中國北方優秀期刊”(含前期的“華北地區優秀期刊”)稱號;連續七次獲“北京市優秀出版物”稱號(含前期的“北京市社科類優秀期刊”);2008年,獲省部級獎項──“北京市新聞出版創意成果獎”(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連續六次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被評為“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教育類重要轉載來源刊”。
文化傳統
校訓
敬業垂範
“敬業”,體現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內在的、主觀的精神追求,表示要熱愛幹部教師培訓事業;“垂範”,強化了外在的、客觀的育人效果,表示學院為示範校培養骨幹教師、骨幹校長,應成為“示範之示範”。
博學篤行
“博學”意為作為教師的教師,必須業務精深,以示學高為師;“篤”,有忠誠執著,一心一意的意思。“篤行”表示要達到“博學”的境界,就需要嚴謹紮實的治學學風,鍥而不捨的鑽研韌勁和強大的人格力量的推動。
求實創新
“求實”體現了學院工作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基礎教育的實際,來確定學院的方針任務,解決教育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創新”體現了學院要創建一流的教育學院,就要實現教育教學有創新,科學管理有創新。創新是學院攀登“基礎教育校長教師研修高地”高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校徽
北京教育學院院徽傳達了學院敬業垂範、博學篤行、求實創新的精神特徵。
院徽由兩個同心圓圖案構成,外環為北京教育學院中英文名稱;內環由華表、長城、BJIE、“書”形以及建院年份“1953”組合而成。北京教育學院手寫體院名為胡耀邦同志題寫;華表元素,傳達了導向和引領的內涵;長城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與精神的象徵,有意志、勇氣和踐行的含義;BJIE是學院英文名稱縮寫,便於學院開放合作進行國際交流;1953標識了學院成立的時間;變形的“書”形元素傳達教育引領的內涵,預示教育培訓培養教師和服務基礎教育的專業定位。
院徽採用中國紅的色調,取自故宮城牆顏色,設計風格古樸莊重,突出了歷史和文化積澱。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北京教育學院官網)
歷任領導
時期 | 職務 | 姓名/在任時間 |
---|---|---|
北京教師進修學院時期 | 書記 | 倉孝和(1954.4—1956.9) 薛成業(1956—1961) 周平(1961—1962) 張印斗(1962—1966) |
院長 | 翁獨健(兼,1954.4—1956.9) 薛成業(兼,1956.10—1966.7) | |
北京教育學院時期 | 書記 | 韓作黎(1978.2—1979.5) 薛成業(1979.5—1982.7) 韓家鰲(1982.8—1986.4) 康泠(女,1987.5—1988.9) 祖二春(1990.7—1993.4) 林慈(1993.10—1995.7) 倪傳榮(1995.7—1999.6) 倪益琛(1999.6—2000.12) |
院長 | 韓作黎(兼,1978.2—1979.5 )薛成業(1979.5—1982.7) 溫寒江(1982.7—1986.4) 張鴻順(1986.4—1990.7) 祖二春(1990.7—1993.4)(兼任代院長) 傳榮(1993.12—1999.7) 倪益琛(1999.7—2000.12) | |
北京教育行政學院時期 | 書記 | 蕭沅(1979.6—1986.8) 林慈(1986.8—1993.12) |
院長 | 卞慎吾(1979.6—1981.1) 蕭沅(1981.1—1986.8) 林慈(1986.8—1993.12) | |
北京市成人教育學院時期 | 書記 | 徐德智(1984.3—1987.5) 許國印(1987.5—1991.9) 梅祥富(1991.9—1996.12) 宋麗蘭(1996.12—2000.9) |
院長 | 趙城璧(1987.5—1993.9) 劉政(1993.12—1997.1) 賀向東(1997.1—1998.9 | |
北京教育學院時期 | 書記 | 倪益琛(2000.12—2003.5) 徐永利(2003.5—2007.1) 馬憲平(2007.1至今) |
院長 | 倪益琛(2000.12—2001.9) 李方(2001.9至今)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5月北京教育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