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是2012年7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丹尼爾·卡尼曼。主要講述了對大腦思考速度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變傳統的思考方式。
基本介紹
- 書名:思考,快與慢
- 作者:丹尼爾·卡尼曼
- 類別:心理學/經濟學理論
- 原作品:Thinking, Fast and Slow
- 譯者:胡曉姣,李愛民,何夢瑩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
- 頁數:448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1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8633558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系統1,系統2// 001 | 第二部分 啟發法與偏見// 089 |
---|---|
第1章 一張憤怒的臉和一道乘法題 // 003 行為與注意力 // 004 系統1遇到麻煩,系統2會出面解決 // 008 衝突與自我控制 // 009 看上去不等長實際上等長的兩條線 // 011 兩個虛擬出來的角色 // 013 第2章 電影的主角與配角 // 015 瞳孔是人類思維活動的靈敏指示器 // 015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那隻大猩猩? // 020 第3章 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 023 又累又餓的保釋官司更可能否定保釋申請 // 025 脫口而出的錯誤答案 // 028 今天得到1 000美元,1年後得到1萬美元,你選哪個? // 030 第4章 聯想的神奇力量 // 034 啟動效應:讓人不知不覺微笑的鉛筆 // 036 你會自覺投到盒子裡多少錢? // 038 第5章 你的直覺有可能只是錯覺 // 043 由記憶造成的錯覺 // 044 什麼樣的信息更容易讓人信服? // 046 股票代碼上口,回報率也相對較高 // 048 創新是發生在能讓人聯想無限的環境中的 // 051 第6章 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 055 從第一次的驚喜到第二次的習以為常 // 055 簡的錢包是怎么丟的呢? // 058 第7章 字母“B”與數字“13” // 063 是什麼讓你相信了那些荒謬之詞? // 064 光環效應與群體的智慧 // 066 眼見為實的想法往往讓我們倉促作出決定 // 069 第8章 我們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斷的? // 073 看照片預測競選勝出者,為何其準確率可以高達70%? // 074 平均長度與總長度是完全不同的數量概念 // 076 與強度等級匹配的描述 // 077 思維的發散性讓我們作出直覺性判斷 // 078 第9章 目標問題與啟發性問題形影不離 // 081 找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來作答 // 081 立體啟發法:遠處的物體看上去更高大 // 083 情感啟發式:因為喜歡,所以認同 // 086 | 第10章 大數法則與小數定律 // 091 小樣本的出錯風險可能高達50% // 094 信任多於質疑的普遍性偏見 // 095 對隨機事件作出因果解釋必然是錯的 // 097 第11章 錨定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 101 對錨定值的調整常常是不足的 // 102 暗示就是一種錨定效應 // 104 作為這幢房子的主人,你能接受的最低售價是多少? // 105 錨定效應何時適用,何時不適用? // 107 第12章 科學地利用可得性啟發法 // 111 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有利於團隊關係融洽 // 112 偏見會影響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 114 第13章 焦慮情緒與風險政策的設計 // 119 被閃電擊中與食物中毒,哪種意外致死率更高? // 120 如何避免小機率的風險事件演變成公共危機? // 122 第14章 猜一下,湯姆的專業是什麼? // 127 依據典型性作出預測是下意識的行為 // 130 典型性啟發的兩宗罪 // 132 用貝葉斯定理來約束直覺 // 134 第15章 琳達問題的社會效應 // 136 琳達不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銀行出納吧? // 137 少即是多的邏輯悖論 // 140 第16章 因果關係勝過統計信息 // 147 因果關係基礎比率與思維定式 // 148 我們並沒有自己想的那樣樂於助人 // 151 第17章 所有表現都會回歸平均值 // 156 第二次的表現與第一次並無因果聯繫 // 157 回歸現象的意義不亞於發現萬有引力 // 160 第18章 如何讓直覺性預測更恰當有效? // 166 偏離預測方向的直覺 // 167 對直覺性預測的偏見進行修正 // 170 兩位教授候選人,應該選擇哪一位? // 172 |
第三部分 過度自信與決策錯誤// 177 | 第四部分 選擇與風險// 241 |
---|---|
第19章 “知道”的錯覺 // 179 後見之明的社會成本 // 182 真的存在能讓企業基業長青的秘訣嗎? // 184 第20章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 189 士兵測評的有效性錯覺 // 189 投資股票的技能錯覺 // 192 主觀自信與專業文化認知錯覺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 196 專家預測的準確度比不上扔飛鏢的猴子 // 197 第21章 直覺判斷與公式運算,熟優熟劣? // 201 專家預測比不上簡單運算準確 // 202 讓許多業內人士煩惱的運算法 // 206 “閉上眼睛”的直覺判斷比主觀判斷更可取 // 208 第22章 什麼時候可以相信專家的直覺? // 211 直覺就在眨眼之間 // 212 專家型直覺的習得 // 214 環境有規律可循,直覺才可相信 // 216 直覺的對錯評估 // 219 第23章 努力養成採納外部意見的決策習慣 // 221 比起外部意見,我們更偏向內部意見 // 223 規劃謬誤:過於樂觀的計畫隨處可見 // 225 減少決策錯誤的有效方法 // 226 第24章 樂觀主義是一柄雙刃劍 // 230 樂觀主義者過度自信的代價 // 230 競爭忽視:為何大片會扎堆上映? // 234 是你太糟糕而不是我太笨拙 // 236 事前驗屍:部分克服樂觀偏差的方法 // 238 | 第25章 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 // 243 面對風險,我們不是理性的經濟人 // 244 伯努利的財富效用理論錯在哪裡? // 246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論 // 252 面對財富,你會選擇規避風險還是冒險一搏? // 253 損失厭惡:對方損的反應比對盈餘的反應大得多 // 257 前景理論無法應對令人失望的事 // 260 第27章 稟賦效應與市場交易 // 263 人們為什麼不願意割捨自己已擁有的東西? // 266 像商人那樣思考和交易 // 271 第28章 經濟交易的參照點——公平性 // 274 目標就是參照點 // 276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現狀? // 278 商人提價或降低員工工資的行為公平嗎? // 279 第29章 對結果可能性的權衡 // 283 可能性效應與確定性效應 // 283 著名經濟學家也難逃阿萊斯悖論的陷阱 // 285 決策權重的大小取決於人們的擔憂程度 // 287 四重模式:可能性與決策權重的關係模型 // 289 可能性效應影響下的風險決策 // 292 第30章 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 295 你認為一支三流球隊獲得NBA總冠軍的可能性有多大? // 296 畫面感越強,決策權重越大 // 298 對風險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決策可能截然相反 // 301 罕見事件又為何會被忽視? // 303 第31章 能帶來長遠收益的風險政策 // 307 寬框架還是窄框架? // 308 聰明的投資者不會每天都看股票行情表 // 309 風險政策可能抵消風險厭惡的偏見 // 312 第32章 心理賬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的? // 314 你會賣掉盈利的股票還是虧損的股票? // 314 哪種選擇會讓你更後悔? // 318 因為害怕將來後悔而作出不理性的選擇 // 321 第33章 評估結果的逆轉 // 325 開啟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跨界交流 // 326 綜合評估引發偏好逆轉 // 328 同類案件判罰的力度為何不一樣? // 331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應,讓生活更美好 // 334 情感的框架效應很難抵檔 // 335 用框架性政策助推人們作出更好的選擇 // 338 |
第五部分 兩個自我// 345 | 結語// 377 |
---|---|
第35章 體驗效用與決策效用的不一致 // 347 如何測量體驗效用? // 348 記憶自我誇大了痛苦體驗 // 351 記憶沒那么可靠 // 353 第36章 人生如戲 // 355 比起整個人生,我們更在意人生的結局 // 355 關於上一次旅行,你還能記起多少? // 357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 360 測量經驗自我的幸福感 // 361 幸福的方法 // 364 第38章 思考生活 // 367 生活滿意度: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 368 被放大了的幸福錯覺 // 371 千萬不要忽略時間的作用 // 375 | 附錄A不確定性下的判斷:啟發法和偏見// 387 附錄B選擇、價值以及框架// 405 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