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快樂生活禪/心道文叢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頁數:299頁
- 開本:32
- 作者:釋心道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你快樂嗎?你是否忙碌卻迷惘?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煩惱的?你有多久沒有深刻地面對自己?你是否對身邊的人或事有努力的付出?一切煩惱來,盡隨禪心去。釋心道法師在《快樂生活禪》中直接講述了一個個簡單,但是直指人心的道理,讓你深刻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煩惱來源,教你怎樣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你的全部煩惱。
作者簡介
心道法師
台灣靈鷲山無生道場住持,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
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創辦人。
修行以禪為宗,承臨濟、曹洞法脈,
提出“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生活禪教育理念,
以隨機逗教、宗風峻烈活潑聞名,
廣受僧俗兩眾的喜愛。
台灣靈鷲山無生道場住持,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
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創辦人。
修行以禪為宗,承臨濟、曹洞法脈,
提出“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生活禪教育理念,
以隨機逗教、宗風峻烈活潑聞名,
廣受僧俗兩眾的喜愛。
圖書目錄
自序 生活自在即是禪
第一章
揭開佛法的本來面目
文明的佛法
“空”的滋味
因果森林
工作即修行
生活即福田
敲開“悟”的天地門
第二章
做一個快樂的修道人
打坐初級指南
無限的生命
奔出輪迴的迷宮
明白的生活
不與萬法為侶
十五顆閃亮的心
第三章
由迷入悟的禪智慧
擎起智慧的火劍
佛法生活觀
推動命運的巨輪
大家都是有緣人
自然、文明、生活禪
快樂的泉源
第四章
新時代生活佛法
佛法便利屋
行住坐臥皆修行
隨緣不變
生活就是道場
奧妙的健康心法
放下就是快樂
第一章
揭開佛法的本來面目
文明的佛法
“空”的滋味
因果森林
工作即修行
生活即福田
敲開“悟”的天地門
第二章
做一個快樂的修道人
打坐初級指南
無限的生命
奔出輪迴的迷宮
明白的生活
不與萬法為侶
十五顆閃亮的心
第三章
由迷入悟的禪智慧
擎起智慧的火劍
佛法生活觀
推動命運的巨輪
大家都是有緣人
自然、文明、生活禪
快樂的泉源
第四章
新時代生活佛法
佛法便利屋
行住坐臥皆修行
隨緣不變
生活就是道場
奧妙的健康心法
放下就是快樂
文摘
佛的兩種解釋
如果從“心性”上說,所謂佛其實就是心,心即是佛;也就是對宇宙一切現象都能大徹大悟、圓滿證知的覺者,便是在心性上究竟成佛。
如果另從“因緣成就”的成佛歷程來說,佛便是在一切四聖六道十法界裡生生世世行般若行,積聚了累世累劫的正覺(業)所得到的果報。此二者是相互配合而成的,缺一不可。
道由心悟
道由心悟,一切的佛法,都要靠一個“明白”。
佛者,覺也。覺,就是明白。
佛不是形象,而是光明,
能夠照明一切的存在與不存在,沒有迷惑。
佛法非宗教
佛法不是宗教,它全面增加我們對宇宙真相的認識,
這個認識能夠使我們不會對生、老、病、死產生恐懼,
讓我們能夠找到永遠的生命。
理性學佛
學佛如果依感情而存在,是一種寄託;依迷信而存在,是一崇拜,
這兩種都不叫作學佛,只是世俗人的無常觀念。
真正的佛法,要理性地覺悟真理。
學佛要利他
學佛的目的是治療心病,出家的目的在解決一切無明,
而佛法的最後目的是究竟利他。
三大宗旨
學佛,第一是要了脫生死;第二就是斷煩惱;
第三要了解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依覺悟行持,依因果生活
佛的教育就是教你覺悟。依覺悟行持,依菩提心奉持;
再者,要信知因果,依因果生活。若能持守這兩條教法就夠了。
因為,唯有覺悟才能了解諸法實相,信知因果才能造福一切的眾生。
分寸
身體就像一把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可以造善,也可以造惡。
我們雖然看不到未來,但是可以由自己的行為推出來。
珍惜
自殺是最笨的行為,做人多可貴,作善作福任你自由。 坦然
生活不必逃避,明白了因果,就會坦然地接受事實,然後重改變自己。
做生命的主人
佛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一個精神生活的主宰者,我們從來沒發現它,
反而被外在的一切所迷惑、所占有,被環境、欲望、種種的和利所占有:
我們的那個主宰,經常變成了被主宰者。所以一定要把它找來,
讓自己做生命的主人,這就是學佛的意義。
佛性不是修來的
佛性是你本有的,是不能去“修”來的,
因為它是天然的東西,好像天堤是不能補的一樣。
如果能徹底了解自己,就能了解宇宙的真相;就像天在上面,得很清楚。
只有自己整自己的時候是痛苦的。
為什麼我們會在迷惑中遭受痛苦?在一切煩惱障礙中折磨E己呢?
這就是沒有真正徹底了解自己。
學真理若是東學西學,就好像沒有歸零的指南針,
怎么量都不會找到正確的方向。
而佛法就是解脫的指南針,告訴你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無為法
各種的方便都是世間法,
佛法不講方便,只有一法,即無為法。
皈依覺者
我們皈依佛,就是皈依覺者,
因為覺者可以啟示我們種種解脫的法門。
讓內心對現下的種種感受、五蘊的束縛能夠覺悟,能夠放下,對外在的山河大地、種種見聞覺知,也能因皈依覺者的關係,迷去惑。
當我們內心沒有迷惑時,就自在了。
皈依覺者,就是真正讓我們明白自在解脫、安定祥和的道理。
佛不出世,萬古如長夜
沒有佛的出世,我們不曉得如何解脫,要解脫什麼。
我們的人生沒有出路可言,盡活在生生滅滅的觀念中,因此,沒有佛的啟示,我們就沒有辦法解脫。
我們皈依的是宇宙人生的光明,沒有光明,生命就是黑暗的。
我們在沒開悟佛智前,就等於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摸索、痛苦。
P1-7
如果從“心性”上說,所謂佛其實就是心,心即是佛;也就是對宇宙一切現象都能大徹大悟、圓滿證知的覺者,便是在心性上究竟成佛。
如果另從“因緣成就”的成佛歷程來說,佛便是在一切四聖六道十法界裡生生世世行般若行,積聚了累世累劫的正覺(業)所得到的果報。此二者是相互配合而成的,缺一不可。
道由心悟
道由心悟,一切的佛法,都要靠一個“明白”。
佛者,覺也。覺,就是明白。
佛不是形象,而是光明,
能夠照明一切的存在與不存在,沒有迷惑。
佛法非宗教
佛法不是宗教,它全面增加我們對宇宙真相的認識,
這個認識能夠使我們不會對生、老、病、死產生恐懼,
讓我們能夠找到永遠的生命。
理性學佛
學佛如果依感情而存在,是一種寄託;依迷信而存在,是一崇拜,
這兩種都不叫作學佛,只是世俗人的無常觀念。
真正的佛法,要理性地覺悟真理。
學佛要利他
學佛的目的是治療心病,出家的目的在解決一切無明,
而佛法的最後目的是究竟利他。
三大宗旨
學佛,第一是要了脫生死;第二就是斷煩惱;
第三要了解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依覺悟行持,依因果生活
佛的教育就是教你覺悟。依覺悟行持,依菩提心奉持;
再者,要信知因果,依因果生活。若能持守這兩條教法就夠了。
因為,唯有覺悟才能了解諸法實相,信知因果才能造福一切的眾生。
分寸
身體就像一把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可以造善,也可以造惡。
我們雖然看不到未來,但是可以由自己的行為推出來。
珍惜
自殺是最笨的行為,做人多可貴,作善作福任你自由。 坦然
生活不必逃避,明白了因果,就會坦然地接受事實,然後重改變自己。
做生命的主人
佛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一個精神生活的主宰者,我們從來沒發現它,
反而被外在的一切所迷惑、所占有,被環境、欲望、種種的和利所占有:
我們的那個主宰,經常變成了被主宰者。所以一定要把它找來,
讓自己做生命的主人,這就是學佛的意義。
佛性不是修來的
佛性是你本有的,是不能去“修”來的,
因為它是天然的東西,好像天堤是不能補的一樣。
如果能徹底了解自己,就能了解宇宙的真相;就像天在上面,得很清楚。
只有自己整自己的時候是痛苦的。
為什麼我們會在迷惑中遭受痛苦?在一切煩惱障礙中折磨E己呢?
這就是沒有真正徹底了解自己。
學真理若是東學西學,就好像沒有歸零的指南針,
怎么量都不會找到正確的方向。
而佛法就是解脫的指南針,告訴你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無為法
各種的方便都是世間法,
佛法不講方便,只有一法,即無為法。
皈依覺者
我們皈依佛,就是皈依覺者,
因為覺者可以啟示我們種種解脫的法門。
讓內心對現下的種種感受、五蘊的束縛能夠覺悟,能夠放下,對外在的山河大地、種種見聞覺知,也能因皈依覺者的關係,迷去惑。
當我們內心沒有迷惑時,就自在了。
皈依覺者,就是真正讓我們明白自在解脫、安定祥和的道理。
佛不出世,萬古如長夜
沒有佛的出世,我們不曉得如何解脫,要解脫什麼。
我們的人生沒有出路可言,盡活在生生滅滅的觀念中,因此,沒有佛的啟示,我們就沒有辦法解脫。
我們皈依的是宇宙人生的光明,沒有光明,生命就是黑暗的。
我們在沒開悟佛智前,就等於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摸索、痛苦。
P1-7
序言
學佛是為了讓我們消融煩惱,讓我們理事不矛盾,目的就是轉惡為善、轉迷成覺、轉凡為聖、轉識成智,所以學佛修行最重要就是要學習“轉換”,不轉換就是沒有效用,只能在相對性里,做一些善惡業的循環。
我們的心,為何無法像春天一樣明媚燦爛?常常是自尋煩惱、黯淡無光的,而且會以假當真,把真作假?因為我們總是為了世間的財富、名利,不辭辛勞,每天為了三餐而忙碌,為了家庭、事業來打拚;這一生,我們總是為了各種欲望需求,不計後果的泡下去,跟種種人、事、物在一起,發生很多因緣,泡在其中憂悲苦惱、喜怒哀樂、無明煩惱;這裡面,我們的心總隨著外在環境團團轉,無明煩惱就是想不通這些發生,深陷其中,情結不斷,何能解脫呢?
迷惑在現象裡面,好比看電影時,隨著劇中的情節,時哭時笑,一旦發現那不過是編劇,是假相,又看到這些發生的幻滅與不實性,就跳脫出來了。
心,是一切能源的所在,也是一切問題的導火線。
心能感受痛苦,也能感受快樂,它會製造煩惱,也能明白世間的無常與矛盾。“迷”的時候,其實是自己困擾自己,好像蛇,它那長長的身體,看似優美,實則阻礙行動;同樣地,人的心思困擾著生活,不理出個頭緒來,就會打成死結,所以祖師說:“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心隨環境而轉的人,是不安而煩惱的,當我們找到心的所在,回到本來處,悟到永恆不變的真理,隨緣而不變,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與快樂。
怎么找到方法,把思想弄通?把心打開?讓煩惱生不起來?如果心外求法,就了不可得。
當千頭萬緒遇到了佛法時,佛法像一把快刀,能將它一刀斬斷,從此沒有死結,所以學佛,就是幫助我們要找到心的活路。你的佛法通達、思想弄對了,那么煩惱就很少生起,如果有生起煩惱,也就化掉了。
人生忙忙碌碌的,我們經常只會管別人,大家都是在感情裡面跑來跑去,常常偏離軌道,製造矛盾偏見,然後變成自己選擇,製造了各種好壞緣。修行不是要看別人,叫作“迴光返照”,用智慧去覺照、看自己;你老檢討外在、看別人,別人的生死,你也沒有辦法替他生、替他死、替他苦、替他樂,你沒有辦法替他去輪迴;你能夠把握的、受用的只有自己的業、自己的因果,你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心,你只有好好處理當下的心念取捨,這是自己所有的資產。
學佛人,是檢討自己、改良自己,找到改善因果的方法,創造良性循環的生命,探討用什麼方法最快速、最簡單、最絕對地去解決我們的習氣。假如不願意去改變你的習氣,那么習氣就變成你的煩惱,煩惱就變成你的業障,業障就變成你的恩恩怨怨的人生,那叫作糾纏不清的輪迴生命。這過程,都是要付出努力的,如果不努力,只會放逸自己、放縱習慣,常常不是真心的想要離苦得樂,沒有管控的心念行為,遲早是會出狀況的。
我們的心是業的加工廠,沒有訓練的心很容易生起貪嗔痴慢疑,只要生起一個,就會有一連串的反應。貪嗔痴慢疑是罪惡的根源,是不快樂、不安定的,所以要當下覺察它,當下熄滅它,讓這五毒習氣的根枯乾。大家知道,如果你讓五毒長了根,加上因緣養分,它就枯乾不了;你只要不長根,不給它養分,它就會枯乾,這些煩惱就會寂滅下去。學佛,就是由心去覺悟,讓習氣不生根。心的覺悟讓飄浮冒泡的煩惱找不到根,就會流失掉,所以唯有佛法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跟快樂。離開佛法都很無常,什麼都患得患失,人生一切到頭來都不屬於你,都是借來用而已,既然一切都是無常,所以要能夠舍,捨得、捨得,有舍就有得,很多的計較、煩惱都能夠舍,執著不捨只是培養煩惱種子,等到煩惱生根發芽,你只能收成苦果惡果。
我們要冷靜地觀察、智慧地明辨,然後產生一種無掛礙的覺醒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清淨的生命,沒辦法擁有清淨的生命,就沒有這種福田!清淨的生命,要靠智慧的抉擇,因為有了智慧,我們才能夠安住!
我們為什麼沒有清淨的生命、智慧的抉擇?為什麼會生煩惱?因為我法二執著,因為我們的業不同,思想不同,智慧型不同,見解不一樣。如果把我們的智慧提高到最頂點,在這至高點時,才能無礙看待種種不同的思想領域,照見萬法,悉皆空寂。所以,我們學佛要追求至高的智慧,要讓看到的世界彼此無障礙、彼此圓融!彼此的生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智慧花!看到本來,就能消融生命的無奈,才能成就圓滿的人生。
為什麼我們想的與做的,搭配不起來?有了思想,要用思想去灌溉你的行為;如果你的腦筋不夠用,體會不出佛法,那一定要從實踐開始做起。從做功課來開始實踐,比如禮佛、誦經、持咒、念佛號都可以,養成修行的習慣就是開始實踐,從生活裡面一步一腳印去體驗,然後你從這裡得到正知、正見!你如果不從實踐去做、也不從理念把它弄好,那我們生活裡面,理也不通,事事都障礙,怎么不生煩惱呢?其實我們修行人學習佛法,就是處理思想跟行為的配合度;如果思想行為沒有弄好,怎么可能有快樂人生呢?所以我們要讓理念能通達,事情無障礙。
再來,就是我們要有信心,要對自己有信心,就是有信心過一個覺的生活,你能覺就能明,你能明就能不惑,你能不惑就不會墮落,所以就很簡單,常常我們就是要過明白的生活,這就是自己的法身慧命。
修行人看到一切變化都是因果的變化,都是無常的,我們只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叫作“惡不生、善不滅”,經常要持續“善”的觀念,還要有一個“惡不生”的觀念,隨時隨地我們都應該寬容的、慈悲的、無礙的在一起。
覺性是不分老少性別,不是漂動的、不是生滅的、不是無明的、不是黯淡的,它就是無量光,它就是無量壽。為了在覺性裡面能夠得到安定,必須有一個方法,接引你的心光導入覺性。禪修,就是調心、覺醒的方法,是讓心安住的見地,安住的見地如果真切的話,你就會快樂;如果安住的見地不實際,那就是生滅痛苦,不是了生死、斷煩惱的,所以我們要找到正確的快樂方法,就是要依止、熟練這個方法,主要讓你回到本來的覺性,然後安住在“了不可得”的法喜裡面。當你安住覺性時,一切呈現都是美好智慧的花果。
生命難得,非常的無常,生命在呼吸之間,一息不來,那真是不曉得輪迴到哪裡去?!難道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為了一個長期大安穩,投資一些時間功夫嗎?我們不能也不願爭取一些時間,來做這一份驚天動地的、返本歸源的、認識本來的禪修工作?那實在很可惜。
覺悟因果就是一個好的信仰,喜舍人生就是一個好的修行。這世上種種現象,是為了讓你覺醒的;都是一個很好的老師與機會教育,世間輪迴就是生命的教室,讓你有好的智慧與體會。
每一個人都照顧好自己的因果,這世間真是非常美好。這本書,都是生活互動的火花,也是禪的花朵,我希望可以點燃大家的快樂生活,這個智慧火種,就是心。
我們的心,為何無法像春天一樣明媚燦爛?常常是自尋煩惱、黯淡無光的,而且會以假當真,把真作假?因為我們總是為了世間的財富、名利,不辭辛勞,每天為了三餐而忙碌,為了家庭、事業來打拚;這一生,我們總是為了各種欲望需求,不計後果的泡下去,跟種種人、事、物在一起,發生很多因緣,泡在其中憂悲苦惱、喜怒哀樂、無明煩惱;這裡面,我們的心總隨著外在環境團團轉,無明煩惱就是想不通這些發生,深陷其中,情結不斷,何能解脫呢?
迷惑在現象裡面,好比看電影時,隨著劇中的情節,時哭時笑,一旦發現那不過是編劇,是假相,又看到這些發生的幻滅與不實性,就跳脫出來了。
心,是一切能源的所在,也是一切問題的導火線。
心能感受痛苦,也能感受快樂,它會製造煩惱,也能明白世間的無常與矛盾。“迷”的時候,其實是自己困擾自己,好像蛇,它那長長的身體,看似優美,實則阻礙行動;同樣地,人的心思困擾著生活,不理出個頭緒來,就會打成死結,所以祖師說:“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心隨環境而轉的人,是不安而煩惱的,當我們找到心的所在,回到本來處,悟到永恆不變的真理,隨緣而不變,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與快樂。
怎么找到方法,把思想弄通?把心打開?讓煩惱生不起來?如果心外求法,就了不可得。
當千頭萬緒遇到了佛法時,佛法像一把快刀,能將它一刀斬斷,從此沒有死結,所以學佛,就是幫助我們要找到心的活路。你的佛法通達、思想弄對了,那么煩惱就很少生起,如果有生起煩惱,也就化掉了。
人生忙忙碌碌的,我們經常只會管別人,大家都是在感情裡面跑來跑去,常常偏離軌道,製造矛盾偏見,然後變成自己選擇,製造了各種好壞緣。修行不是要看別人,叫作“迴光返照”,用智慧去覺照、看自己;你老檢討外在、看別人,別人的生死,你也沒有辦法替他生、替他死、替他苦、替他樂,你沒有辦法替他去輪迴;你能夠把握的、受用的只有自己的業、自己的因果,你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心,你只有好好處理當下的心念取捨,這是自己所有的資產。
學佛人,是檢討自己、改良自己,找到改善因果的方法,創造良性循環的生命,探討用什麼方法最快速、最簡單、最絕對地去解決我們的習氣。假如不願意去改變你的習氣,那么習氣就變成你的煩惱,煩惱就變成你的業障,業障就變成你的恩恩怨怨的人生,那叫作糾纏不清的輪迴生命。這過程,都是要付出努力的,如果不努力,只會放逸自己、放縱習慣,常常不是真心的想要離苦得樂,沒有管控的心念行為,遲早是會出狀況的。
我們的心是業的加工廠,沒有訓練的心很容易生起貪嗔痴慢疑,只要生起一個,就會有一連串的反應。貪嗔痴慢疑是罪惡的根源,是不快樂、不安定的,所以要當下覺察它,當下熄滅它,讓這五毒習氣的根枯乾。大家知道,如果你讓五毒長了根,加上因緣養分,它就枯乾不了;你只要不長根,不給它養分,它就會枯乾,這些煩惱就會寂滅下去。學佛,就是由心去覺悟,讓習氣不生根。心的覺悟讓飄浮冒泡的煩惱找不到根,就會流失掉,所以唯有佛法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跟快樂。離開佛法都很無常,什麼都患得患失,人生一切到頭來都不屬於你,都是借來用而已,既然一切都是無常,所以要能夠舍,捨得、捨得,有舍就有得,很多的計較、煩惱都能夠舍,執著不捨只是培養煩惱種子,等到煩惱生根發芽,你只能收成苦果惡果。
我們要冷靜地觀察、智慧地明辨,然後產生一種無掛礙的覺醒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清淨的生命,沒辦法擁有清淨的生命,就沒有這種福田!清淨的生命,要靠智慧的抉擇,因為有了智慧,我們才能夠安住!
我們為什麼沒有清淨的生命、智慧的抉擇?為什麼會生煩惱?因為我法二執著,因為我們的業不同,思想不同,智慧型不同,見解不一樣。如果把我們的智慧提高到最頂點,在這至高點時,才能無礙看待種種不同的思想領域,照見萬法,悉皆空寂。所以,我們學佛要追求至高的智慧,要讓看到的世界彼此無障礙、彼此圓融!彼此的生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智慧花!看到本來,就能消融生命的無奈,才能成就圓滿的人生。
為什麼我們想的與做的,搭配不起來?有了思想,要用思想去灌溉你的行為;如果你的腦筋不夠用,體會不出佛法,那一定要從實踐開始做起。從做功課來開始實踐,比如禮佛、誦經、持咒、念佛號都可以,養成修行的習慣就是開始實踐,從生活裡面一步一腳印去體驗,然後你從這裡得到正知、正見!你如果不從實踐去做、也不從理念把它弄好,那我們生活裡面,理也不通,事事都障礙,怎么不生煩惱呢?其實我們修行人學習佛法,就是處理思想跟行為的配合度;如果思想行為沒有弄好,怎么可能有快樂人生呢?所以我們要讓理念能通達,事情無障礙。
再來,就是我們要有信心,要對自己有信心,就是有信心過一個覺的生活,你能覺就能明,你能明就能不惑,你能不惑就不會墮落,所以就很簡單,常常我們就是要過明白的生活,這就是自己的法身慧命。
修行人看到一切變化都是因果的變化,都是無常的,我們只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叫作“惡不生、善不滅”,經常要持續“善”的觀念,還要有一個“惡不生”的觀念,隨時隨地我們都應該寬容的、慈悲的、無礙的在一起。
覺性是不分老少性別,不是漂動的、不是生滅的、不是無明的、不是黯淡的,它就是無量光,它就是無量壽。為了在覺性裡面能夠得到安定,必須有一個方法,接引你的心光導入覺性。禪修,就是調心、覺醒的方法,是讓心安住的見地,安住的見地如果真切的話,你就會快樂;如果安住的見地不實際,那就是生滅痛苦,不是了生死、斷煩惱的,所以我們要找到正確的快樂方法,就是要依止、熟練這個方法,主要讓你回到本來的覺性,然後安住在“了不可得”的法喜裡面。當你安住覺性時,一切呈現都是美好智慧的花果。
生命難得,非常的無常,生命在呼吸之間,一息不來,那真是不曉得輪迴到哪裡去?!難道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為了一個長期大安穩,投資一些時間功夫嗎?我們不能也不願爭取一些時間,來做這一份驚天動地的、返本歸源的、認識本來的禪修工作?那實在很可惜。
覺悟因果就是一個好的信仰,喜舍人生就是一個好的修行。這世上種種現象,是為了讓你覺醒的;都是一個很好的老師與機會教育,世間輪迴就是生命的教室,讓你有好的智慧與體會。
每一個人都照顧好自己的因果,這世間真是非常美好。這本書,都是生活互動的火花,也是禪的花朵,我希望可以點燃大家的快樂生活,這個智慧火種,就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