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文叢:尋找心的家

心道文叢:尋找心的家

《心道文叢:尋找心的家》中,心道法師以自述、問答、語錄、故事等不同形式,娓娓道來睿智機鋒,闡述佛法的日用奧妙;讓我們在平常直心中很快掌握到佛法對於生命、宇宙的全面視野;解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許多難題、煩惱:應該如何調伏思緒、觀念?如何轉化執著、轉念解脫? 書中心道法師以親身歷練的苦修、願行來為眾生做前導,以禪的通透靈明照亮我們內心的幽暗煩惱,深入淺出地帶領現代人走上一條入佛知見的大道。

基本介紹

  • 書名:心道文叢:尋找心的家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頁數:327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 作者:釋心道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760000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心道文叢:尋找心的家》教導現代人明心見性、達觀正見,並諄諄教誨弟子要破除邪見及煩惱重障,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文字般若。尤其是心道法師平常修持行儀之嚴、談吐法語之睿智,讓人讀之受用深遠。《心道文叢:尋找心的家》是現代人調理心志、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南,不獨佛門弟子當讀之,一般人亦當涉覽。

作者簡介

釋心道法師,台灣靈鷲山無生道場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創辦人。修行以禪為宗,承臨濟、曹洞法脈,提出“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生活禪教育理念,以隨機逗教、宗風峻烈活潑聞名,廣受僧俗兩眾的喜愛。

圖書目錄

薦序一正信的般若法語
薦序二師父
自序發菩提心
第一章找回自己閃亮的心
開悟
知性的引導
大輪迴
佛法不是法律,不是宗教,是事實
找回自己閃亮的心
修性也要修命
學道在點滴之間
生活的覺醒
慈悲的條件
正知與偏見
第二章打通佛法的任督二脈
怎樣認識佛法
打通佛法的任督二脈
生命與佛國
意識是輪迴的根源
從迷入悟
什麼是佛
佛無知見
透視生命中的緣
六種解脫的方法
我是什麼
求佛不如求融通
亦假亦真觀無常
八字逃不過一個“緣”字
第三章佛法的生活藝術
菩薩的行為
生死無纏便是禪
學一法而得八萬四千法
善用一點情
修得正果,自然就是美
智慧是上妙供養
三種變成奴隸的方法
解脫奴隸的四大法門
變成主人的四條法則
以休閒的心做事,在競爭中放下
禪是神通的最高境界
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
放心,放下一切
第四章小兵變菩薩,現代生活禪
從小兵變菩薩
因緣、因果,都因為自己
尋根之旅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解脫
現代生活禪
當基督遇上佛陀
法師與修女的對話
讓自己活得有意義
婆婆媽媽做菩薩
愛心是最佳推進劑
愛的布施
禪的喜悅
幸福哪裡來

文摘

著作權頁:



開·悟
苦是開悟之始
在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注意到人類生、老、病、死的種種現象。他覺得:有人生而貧窮、波折,有人生而富有、如意,有人步入衰老後孤苦無依,有人常年在病中掙扎,但最後都難免一死。佛陀在觀察人生種種苦相之後,終於發現“苦”是人生普遍的現象,精神上或生理上的痛苦都是無法避免的。於是,他開始探討生命的變化及人生的“苦”,想要尋求宇宙人生的真諦。
後來,他放棄王位,離開了王宮,參訪了當時印度最具知名度的九十六位老師,請他們指導、開示。這九十六位老師都是印度精通各種生命知識,並富有精神經驗的智者。同時,佛陀對自己實施苦行——日食一麥,通過刻苦忍耐讓心的力量能超然於肉體之外,並獲得快樂。當時,他雖然達到了很高的精神領域,卻依然不能徹底了知宇宙生命的實況。因為這份精神方面的成就,只代表片斷的覺知,只是個體,而不是整體。
最後他放棄苦行,來到菩提樹下,用心思考、體悟他所學的一切。最後,夜睹明星而了悟宇宙的真諦。這是開悟的緣起,生命生死的謎底徹底揭開。
佛陀開悟了什麼
佛陀在夜睹明星之後,究竟開悟了什麼?當時,他看到滿天繁星,每一顆星星都如此璀璨,發出自身的光明。同時,他也發現每一個眾生都有覺性,因為每一個眾生有如每一顆星星,能散發出本有智慧的光明,了了分明、光光相映。在這份知覺下,證實了“宇宙是每一個眾生身心世界的組合”。佛陀發現:我們的靈性是不死的;靈性是形成世界的元素,不屬於肉體。
從這份覺知中,佛陀明白了覺性的原理:覺性即佛性。他肯定了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他發現“覺”的真實,眾生與佛同樣具有覺的本能,唯一的差別是眾生的覺是“幻覺”,佛的覺則是“真實”“明空”的覺。佛用“覺”透視了宇宙一切的變化,明白了他方佛國的存在,參悟了一切眾生生生死死的變化及一切眾生身心世界的空間組合。
佛陀對“覺”徹悟之後,即說:“奇哉!奇哉!眾生本具如來德相,為什麼不能成佛?只因妄想執著不能得知。”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放下一切妄想執著,就與佛陀的思想沒有兩樣。由於我們的錯覺,以及對現象沒有好好分析、探究,所以常常會迷失在現象里。什麼是眾生的“幻覺”呢?那就是對現象的迷惑與執著。這裡有一則關於“苦”的故事:
從前有一對老夫婦,供養一位法師的一切生活所需,如是三年之久。有一天,這對夫婦將法師請到堂上,夫婦倆跪下向法師請法,請求他開示。
這個法師心想,這三年來自己也沒有什麼修行,白白地接受這對施主的供養,現在可好了,人家要請他講法,自己卻沒有應對的辦法,覺得很難過,情急之下叫了起來:“苦啊!苦啊!”
這對夫婦聽到這個“苦”字,頓時覺悟:想想夫婦倆這輩子沒過什麼好日子,整天為了生活奔忙、苦惱,現在老了也無依無靠,人生的確是“苦”啊!當下淚流滿面。
我們並不是鼓勵大家消極地認識世間的“苦”,而是希望大家能從“苦”中尋求一條解脫之道。因為不知道苦,就不會想要學習“離苦”的方法。
我們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發現,人很習慣追憶痛苦,想過去、未來的事,愈想愈苦惱。這在佛法中稱為“幻覺”,也叫“錯覺”。由“錯覺”所產生的痛苦,如果沒有得到開悟,你就會被苦死!這是人類共同的經驗。
然而,我們的“錯覺”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我們每一個當下的種種態度、做法累積而來。而當下的感受,則是外在一切現象變化的投影,這種心識的投影,變來變去都不真實,佛法便將其稱為世間“幻覺”。生死變來變去,只是一種“幻覺”,苦樂變來變去,也是一種“幻覺”,好壞、是非、善惡等等都是相對的,都不具真實性。一切眾生就在苦樂迷惑的交感之中,製造了一切因緣果報,得到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輪迴下場。
悟的修行
開悟度眾生,是成佛的捷徑。因為開悟的人明白一切都離不開因果和當下的心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智慧的種子,才能得到成佛的果報。所以,覺悟的人總是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善用生命時間,盡力將智慧的種子播撒出去,度盡有緣的眾生離苦得樂,成就屬於自己的佛國。
由於開悟的人通達法身不死,知道一切眾生就像自己身上的細胞一樣,不管痛苦或饑寒,都和自己息息相關。所以,他知道要無條件地慈悲,關心一切眾生,就像照顧自己的身體一樣。
而什麼是“悟”的修行呢?一般人認為,從打坐、念佛或持咒里,就可以得到“開悟”,其實從佛陀證悟的過程可知,佛法是覺悟出來的。佛陀六年苦行,只是達到最高禪定的境界,並未徹底了知宇宙、人生的實相。只有在覺悟的實踐中,才能破除一切無明迷惑,徹悟真相,離苦得樂,得到人生真實的自在解脫。這種覺悟的實踐,稱為“悟”的修行,也就是能知因知果,不昧因果。

序言

正信的般若法語
有幾位朋友對我說,未來學家普遍認為,21世紀宗教將會重新受到重視,但它將會多元化,而且形成一種新興的力量。大家的疑慮是:佛教是否也會多元化呢?不同的宗派是否會產生對立呢?我的解釋是:佛教在中國至少有十宗,而每一宗又有分支。單是禪宗就有五宗二派,那就是溈仰宗、曹洞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及楊岐和黃龍二派。不過,就佛教發展來看,無論支派多少,其宗旨都是為了成佛,入手方法雖有不同,但都是要做一位生活的覺者。所以,佛教沒有支派間的爭論,也沒有彼此之間的敵意,甚至對別的宗教也無排斥和對立的態度。
我解釋了佛教教義的包容性,說明佛門悲智雙運,依每個人根性因緣方便化導的本質,以及每一個人都應依其本質去覺醒,去實現其人生,去過自在充實的精神生活。對於我的闡釋他們都能同意,但又問道:
“佛教宗派多元化之後,我們又如何選擇正確的宗教信仰呢?”我覺得這是宗教信仰上最值得重視的.問題。人一旦走錯師門,跟著一位邪迷外道學,就會毀掉自己的人生,讓自己變得或狂熱,或消極,或敵意,或執著,從而誤入邪途。也許佛陀早就明白,宗教是會多元化的,因為那才能適應個別差異及不同文化的需要,於是在《涅槃經》中標舉了“四依”的教誡,作為宗教多元化後共同遵守的法則。符合這四個法則的就是正信的佛教,不符合者就要遠離它。這“四依”法門是: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佛教法師,都要依照“四依”來修行,來傳法。
首先,“依法不依人”是指依佛法立教,不可以搞個人崇拜,否則就會造成集體性歇斯底里,造成人禍災難。也不能把大教繫於一個人身上,而不奠定在制度的基礎上,否則會使佛教衰落、失傳。 其次,“依義不依語”指語言可以不同,但傳遞的法義卻不能有偏差。不同的解釋是為了個別的差異,啟發甲弟子的語言未必適合乙弟子,所以要把握本義,才能正確活潑地啟發弟子心智成長。義理必須正確地把握,絲毫不能有差錯,但在生活中應能靈活運用。
其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了義”是指能成正覺的究竟修行法門,“不了義”是旁生枝節,令你在苦海中糾纏不清的執著;“了義”能幫助人們解決問題,處理生活上的困難,並帶來心智成長和福報。但就出世間法而言,它是了脫生死、成佛作祖的修行大法。
其四,“依智不依識”即凡事能清楚地思考,明辨事理,而不是一味依賴現成的知識和信息。聽聞得來的信息若不經過認真的思考研究,容易犯下道聽途說的毛病。人要用智慧和創意解決問題,過去累積的知識只能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參考。
你若用這四個法則來檢審,就能選擇到一位正信佛教的法師,這位法師所教給你的就是正信的佛教,跟他學習必定有成。
靈鷲山心道法師,是一位正信佛教的弘揚者,他把這些年來的修行體認,以及給信眾開示的法語彙集成書,我有幸先睹初稿,頗獲啟迪。本書旨在教導現代人明心見性、達觀正見,並諄諄教誨弟子要破除邪見及煩惱重障,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文字般若。尤其是心道法師平常修持行儀之嚴、談吐法語之睿智,讓人讀之受用深遠。
這本法匯新著,是現代人調理心志、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南。不獨佛門弟子當讀之,一般人亦當涉覽,因為它能帶給你許多啟示和生活智慧。
鄭石岩
(作家、心理與教育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