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義正鎮雙廟新型農村社區

雙廟新型農村社區位於吳堡社區駐地周圍,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149戶662人,吳紫過境公路穿村而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現有城鎮居民60戶224人,蘋果產業和棚栽業已初具規模,通水、通電、通訊設施比較完善。以雙廟村為中心發展的雙廟社區將輻射王台、上灣、榆樹窪、共涉及533戶2036人。2012年,人均純收入52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志丹縣義正鎮雙廟新型農村社區
  • 地理位置:吳堡社區駐地周圍
  • 人口:662人
  • 戶數:149戶
布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規劃,

布局規劃

社區規模
雙廟社區總人口現狀:662人(雙廟村轄6個村民小組149戶662人,該6個村民小組都在本次雙廟社區規劃控制範圍內);近期:1500人;遠期2000人。
建設用地規模現狀:14.2 公頃;近期:18.10公頃(約271.4畝),遠期:28.32公頃(424.6畝)。
功能結構
“一心、二軸、六區”(即形成一個綜合服務中心,二條空間布局發展主軸線和五大功能片區)
“一心”指依託現狀吳堡鄉政府、財政所、司法所、計生服務站、國小和衛生院等機關站所單位用地整合建成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二軸” 指吳堡雙廟社區依南北向穿越社區用地的志華路形成社區空間布局發展第一條軸線和圍繞現狀建成的中心商業街道形成社區空間發展布局第二條軸線;“六區”指休閒文化廣場區、中心商住服務區、社區商住安置區、生態農業種植區、基礎設施配建區、產業預留發展區。
建設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
(1)現狀人均居住用地過大,需進行整合調整。
(2)本次規劃新建的社區住宅建築分2種類型:第一種是獨院窯洞形式二層住宅,新建該戶型住宅122套(戶),其中,大戶型94戶(套),每戶占地面(即宅基地)215平方米,建築面積205平方米。小戶型22戶,每戶住宅占地面積(即宅基地)150平方米,建築面積139平方米,總占地面積2351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2328平方米。第二種是臨街無院落二層商住建築,每棟臨街商住建築尺寸為(長)36米X (寬)8米,共建21棟,建築總占地面積604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608平方米。上述規劃的2種戶型總建築面積為35936平方米。
(3)綜合改造整治老住宅院落50戶,其中重點改造整治28處於半山體和道路兩側的現在住宅院。改造居住建築以原有院落為基礎,進行整合,拆除院落周邊養殖建築,規劃新建居住配套設施衛生間、洗澡間、工具間及儲物間等。
公共建築用地:
(1)現狀公共建築用地約為3.2公頃,主要包括鄉政府、財政所、司法所、計生服務站、衛生院、國小、幼稚園(私人辦學)、雙廟村民委員會等。本次共規劃和改造整合公共建築用地為4.58公頃,占整個建設用地的9.2%,在原有公共服務設施基礎上,結合《延安市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建設標準(試行)》重點改造幼稚園,在社區中心休閒文化廣場區新建文化站、老年活動室、圖書室、社區公共活動中心等;在依託現鄉政府新建綜合服務大流,配設農業綜合服務站、救助保障站,社區管理中心等。
(2)經規劃後主要公共建築分布在現狀鄉政府行政辦公區,通過改造與新建形成吳堡雙廟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現農貿市場用地的東側的用地上結合文化站、戲台,廣場綠地等建設成社區休閒文化廣場區,儘可能使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置,與社區公共綠地廣場、居住院落片區形成特色的社區新風貌。

基礎設施建設

對外交通
規劃將穿越社區中部的志華路紅線由原來的7-9米拓寬至9-12米,提高道路路面質量,加強行道樹綠化,作為社區內重要的交通軸線和景觀軸線。
道路系統規劃
(1)布局原則:充分利用現狀條件,結合功能分區,創造便捷的交通環境和完善的道路網路,同時尊重歷史,延續村莊文化,形成社區新文化,道路設計重點考慮了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形成獨特鄉村景觀。
(2)路網結構:魚骨狀的路網結構。
(3)道路等級:道路分為三級:主幹路為9-12米,支路寬度為4-6米,入戶路寬2.5-3米。
(4)交通設施:公建區和各組團設定了集中停車場,充分考慮了將來的發展。(社區候車點)
給水工程規劃
本次社區規劃,在近期急需尋找建設新的水源點,初步在榆樹窪溝溝口大橋下開一口機井,作為補充水源,並完善配建相關供水設施。
排水工程規劃
(1)規劃污水量採用預測的給水量85%計算,則污水產生量約為0.145萬m3/d。
(2)污水管線布置在道路的東側,通過污水管網將生產和生活的污水接入社區北端污水處理站,達標處理後排放。
(3)主幹管管徑規劃為DN400,戶排水管徑為DN100—200。
電力規劃
吳堡雙廟社區在社區中心文化廣場區北側濱河街頭綠地上設一變陪電站(室),經內變配電設施後,按380/220v線路地埋敷設方式依照規劃路網進行敷設送至各用戶。
電信規劃
到2020年,全村覆蓋有線電視和寬頻網路。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設立的宗旨在於“使農民‘小事不出社區、大事有人代理’,為農民提供‘零距離服務’”。推行農村社區化服務,在社區設立社區服務中心,設社區衛生院、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教育(國小、幼稚園)等,確保與社區民眾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項目實現“一門式”辦理。
1、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把吳堡社區衛生院改造成社區衛生院,根據實際情況可在地域範圍較廣、居民點分布較分散的社區設立幾個社區衛生服務點。設醫療門診,具有治療、處置、預防保健、健康信息管理、計畫生育服務等功能。
2、社區文體服務站:在社區中心農貿市場用地的東側用地上建1處社區休閒文化廣場,占地面積約0.48公頃,包括文體休閒廣場、戲台、文娛活動中心、圖書室、老年人活動室、社會停車場等,配備健全的健身器材等文體用品和藏書,讓社區居民享受便捷周到的服務,自覺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滿足日益增長的文體生活需要。
3、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以“為民、便民、利民、息民”為原則,在依託現狀鄉政府行政辦公區及財政所、司法所、計生服務站和國小等單位用地的基礎上改造建成吳堡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社區服務中心主要包括社區政務辦公區、社區教育服務區和社區便民服務站。
4、社區政務辦公區:主要包括社區黨(團)組織辦公室,社區居委會管理中心、民眾工作室、調解室、司法室、財務所等。統一集中辦理或代辦就業服務、土地流轉、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信息諮詢、黨員關係轉接等服務事項,並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等。
5、社區便民服務區:主要包括郵政通信點、銀行、設備維修點等,並結合情況配套建設電話亭、報刊零售點等基礎設施和服務網點,為農民提供郵政儲蓄、代辦服務、物流配送等多種綜合郵政業務,儲蓄、貸款等金融業務的辦理和諮詢,以及家電、農機等的維修服務等。
6、社區教育服務區:主要是依託現狀國小,增設青少年健康教育室、成人教育室、老年活動中心等。配備3-5個專職人員,並定期邀請專業人員前來講課指導。為幼兒提供基礎的看護和教育工作,定期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向老人宣傳健康養生知識,提高農村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知識和和生產勞動技能,培養其創業意識。

產業發展規劃

到2013年,社區內新建居民住宅房479間,搬遷安置居民110戶,459人,新建弓棚150座,總量達到195座,有40戶社區居民從事棚栽業,棚栽業從業人員達到120人;新建蘋果園1800畝,總面積達到2152畝,有72戶社區居民以苹園產業為主攻方向,從業人員達到215人;新建規模養羊場8個,有8戶社區居民從事養畜業,從業人員達到18人;新建門面房107間,解決就業200人,社區通過移民搬遷,達到規劃居民數量,發展餐飲住宿、商貿流通企業30個,解決117人的就業問題。社區農業經濟總收入達到3000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