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心葉凹唇姜
- 拉丁學名:Boesenbergia fallax Loe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綱: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 目:姜目 Zingiberales
- 科:姜科Zingiberaceae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研究資料,
形態特徵
心葉凹唇姜,多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根莖小,橘紅色,根粗。葉具3葉以上,葉片卵形,長15—35厘米,寬6—1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心形,葉面綠色,葉背淡綠色,兩面無毛。穗狀花序直接從根莖基部抽出,具3—6朵花;苞片披針形,先端具短尖頭;花大,淡紅色;花萼長約2厘米,先端具3淺齒,側裂;花冠管長約7.5厘米,裂片披針形,等長,背裂片長約3.8厘米,寬1.3厘米,側裂片寬1厘米;側生退化雄蕊倒卵形,長約1.8厘米;唇瓣倒卵形,基部與側生退化雄蕊基部癒合成漏斗狀;花絲長約2厘米,無毛,藥隔附屬體短,3裂,裂齒先端圓形,花葯線形,長約1.2厘米;子房近圓柱狀,無毛,柱頭增厚;上位腺體線形。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心葉凹唇姜生於海拔700—1900米的山坡林下蔭濕處。
分布範圍
心葉凹唇姜產中國雲南祿豐、西雙版納、孟連。
物種區別
研究資料
揭秘心葉凹唇姜神奇的避免近親繁殖機制
每年的6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是西雙版納的雨季,心葉凹唇姜(Boesenbergialongiflora)也在這個季節繁衍後代。
花開前一天,心葉凹唇姜的花冠管慢慢伸長,把花骨朵從半藏於地下的花序中帶到離地面10餘公分處以吸引各種昆蟲。天沒亮,花朵竟相開放,寬大的唇瓣成楔形,邊緣褶皺,前部為鮮艷的紅色,從唇瓣通向花冠管口的“蜜導”同樣為鮮艷的紅色,花葯位於上方,兩片裂開的花粉囊盛滿花粉,昆蟲碰觸到花葯並帶走一些花粉,“蜜導”盡頭,長長的花冠管里充滿了花蜜。昆蟲找到花蜜,其背上粘滿了花粉,它將把這些花粉帶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去。
黃昏時分,花朵裡面悄悄發生著變化,花葯里的花粉都被昆蟲帶走了,這朵花完成雄性階段的任務,兩片已經沒有花粉的花粉囊慢慢向上反卷,包藏在花粉囊後面的柱頭露出,慢慢地下垂,這朵花現在已經變成一朵完完全全的雌花,等待昆蟲再一次光臨。新的一天,昆蟲再次光臨這朵花,不過它的身上已經粘滿了其他花朵的花粉,它走過時把花粉傳遞到了下垂的柱頭上,新的生命就此開始孕育。下午,花朵漸漸萎蔫,完成了它的使命。
心葉凹唇姜的花持續開放2天,第一天花葯成熟,散發花粉,整朵花處於雄性階段,第二天,柱頭成熟,花朵扮演雌性角色,同一朵花雌雄階段沒有任何重疊,這樣花粉就不可能傳遞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完全避免了自花授粉的發生。
心葉凹唇姜每個花序有多朵花,單個植株在一個開花季總開花數可達20餘朵,如果一個植株同時具有處於不同性階段的花(比如當天開的雄花和前1天開的雌花),那么,雄性先熟機制無法避免同一個植株不同花之間發生自交,因為同株異花授粉同樣會降低後代的質量。野外的心葉凹唇姜的大多數植株同時只有一個花序開花,並且每隔一天才開一朵花,只有10%左右的植株同時具有雄性階段和雌性階段的花,這樣同株異花授粉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心葉凹唇姜通過隔一天開一朵花的開花格局,再配合雄性先熟機制,非常有效地避免了“近親結婚”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