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實驗診斷

心臟疾病實驗診斷

當心臟發生病變時,體內相應的生化水平會發生變化,故心臟生物化學標誌物的實驗室診斷以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評估對心臟疾病的診斷、危險性分類和預後估計有較好的價值。常見的心臟疾病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絞痛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臟疾病實驗診斷
  • 臨床意義:用於診斷和評估心血管疾病
診斷依據,

診斷依據

1.冠心病
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發生1周內白細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75%~90%,嗜酸粒細胞減少或消失。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可持續1~3周,能較準確地反映壞死組織被吸收的過程。血清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時內增高,24小時內達高峰,3~4天恢復正常;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二者均升高。
尿肌紅蛋白在梗死發生後5~40小時開始排泄。血清肌紅蛋白的升高出現時間較肌鈣蛋白的出現時間略早,多數24小時即恢復正常。
2.心力衰竭
(1)利鈉肽類包括心鈉肽、腦鈉肽分泌增加。其增高程度與心力衰竭的程度成正相關。
(2)心力衰竭狀態下,循環中的心鈉肽和腦鈉肽降解很快,生理效應明顯減弱。
(3)精氨酸加壓素釋放增多,長久精氨酸加壓素升高負面效應使心力衰竭進一步惡化。
(4)內皮素水平升高。
3.心絞痛
存在冠心病危險因素,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