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是2016年8月1日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鑫輝。
基本介紹
- 書名:心腦血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 作者:李鑫輝
- 出版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37753890
《心腦血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是2016年8月1日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鑫輝。
《心腦血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是2016年8月1日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鑫輝。內容簡介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心腦血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以對常見心腦血管症狀及常心腦血管疾病做到未...
《楊氏中醫保健手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2011年7月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本書由國家名老中醫謝海洲的入室弟子楊增良教授主編,詳細介紹了楊氏中醫保健的學術思想和方法技巧。作者簡介 楊增良,男,南京中醫學院畢業,主任醫師,中醫教授。北京電視台《健康生活》《誰在說》《生活面對面》《快樂生活一點通》《咱...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髮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重在於養生。主要包括:法於自然之道,調理精神情志,保持陰平陽秘這三方面。...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因此,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與保健對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告別心腦血管病》以防病為重,從專業的角度,以科普的方式介紹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的相關內容。書中重點介紹了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因此,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與保健對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告別心腦血管病》以防病為重,從專業的角度,以科普的方式介紹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的相關內容。書中重點介紹了心腦血管疾病...
飲食養生、中藥養生、勞逸養生、運動養生、針灸養生、體質養生等十三種養生方法,是對歷代諸多養生經驗進行文獻研究總結,讓人們掌握預防保健和科學的養生方法;實踐篇,以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諸如:體虛感冒、鼻淵、咳嗽、哮喘,以及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從“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三個...
按常見慢性疾病以及種類分章敘述,如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腫瘤、心理、運動等;重點在於篩查疾病的危險因素、風險評估以及疾病的預防,並對慢性病、高發病、高風險疾病的防治熱點問題進行解答,引導學習者樹立大健康意識,充分認識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的核心思想,防患於未然。圖書目錄 第一章...
“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變 第三章 亞健康的中醫調攝方法 一、形神共養——情志調攝法 1.思想清靜 2.精神樂觀 3.消除憂愁焦慮 4.適度思慮 5.避免驚恐 6.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 二、陰陽平衡——飲食調攝法 (一)飲食調理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二)飲食調攝的宜忌 1.合理選擇,適當配伍 2.飲食有節,...
通過中醫四診進行體質辨識,醫生能夠及早發現亞健康人群氣血陰陽失衡的體質和臟腑虛實,從而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制訂相應的調控措施,在飲食、運動、起居、養生、治療等方面進行指導,調控亞健康狀態,以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治未病”目的。編者學術團隊長期致力於亞健康的中醫辨識和臨床干預研究,...
因此未病學主要討論的是疾病的潛伏期、前驅期及疾病的轉變或轉歸期等的機體變化,其宗旨可概括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從這一點上看可以說中醫“未病”的內涵應當是包括了亞健康狀態在內的所有機體陰陽失調但尚未至病的狀態。總體上講,亞健康學是運用中醫學及現代醫學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研究亞健康領域...
2、這句話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預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從正反兩方面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 “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
《楊氏中醫保健手冊》是2011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增良。內容簡介 《楊氏中醫保健手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由國家名老中醫謝海洲的入室弟子楊增良教授主編,詳細介紹了楊氏中醫保健的學術思想和方法技巧。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未病先防,包括四時保健、體質保健、運動保健、藥食保健、房事保健、心腦...
上海治未病指導中心:採取相應措施,維護健康,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嚴格來說,上海治未病指導中心的“治未病”涵蓋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三個層面,強調人們應該注重保養身體,培養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達到未生病前預防疾病的發生,生病之後防止進一步發展,以及疾病痊癒以後防止復發的目的。上海健康...
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構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愈後防復”的完整理論體系,並形成獨具特色、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2007年11月26日,“中醫中藥中國行”到達廣州,正式啟動了“治未病”工程,白雲山和黃中藥作為協辦單位再次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內容簡介 洪昭光教授曾經說過:“1元錢的預防...
擅長領域 熟練運用中西醫方法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以及社區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的長期規範管理。尤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科和中醫全科疾病,並能熟練運用中醫理論在增強體質,調節身體機能,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等方面有獨到見解。獲得榮譽 榮獲西門望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秀家庭醫生”。
127.感染性心內膜炎屬於中醫的什麼病?128.對心包炎中醫怎么診斷?129.心臟神經官能症屬於中醫的什麼病?130.中醫診斷也作心電、超聲等理化檢查嗎?三 中醫治療 131.中醫只能治療某些慢性心臟病嗎?132.中醫有哪些具體治療方法?133.中醫為何要強調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134.何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135...
中醫學歷來非常重視預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即強調防患於未然。預防,對於健康人來說,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對於亞健康及患病者而言,可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曰,“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
總而言之中醫的“治未病”就是通過中醫的診斷結果綜合運用相應中醫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通過食療、藥療、針灸、推拿、藥浴、茶飲、導引等等傳統中醫療法,達到增強體質,防患於未然或促進疾病的康復、防止疾病傳變的目的。它的涵義非常廣泛,可以分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康復”三個層次。中國特色 千...
《中華男士養生九法:健腦養生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介紹了男性養生的方方面面,是一套普及中醫養生知識,指導“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推廣綠色健康理念,促進男性自我保健、延年益壽的好書。圖書目錄 第一章男士養生總則 一、養生在人生命中的意義 二、男士養生注意事項 三、健腦在養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二、注重預防為主的“治未病”思想 將中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思想運用於腫瘤臨床,主張提前干預,預防腫瘤轉移復發。主要包括:1、對腫瘤高危人群及癌前病變的干預;2、腫瘤術後防止復發和轉移;3、腫瘤放、化療毒副作用反應的預防和干預。出版圖書 研究成果 1、作為副組長是國家85攻關課題的主要設計者...
中醫治未病 “治未病”出自《黃帝內經》,是中醫預防醫學思想的高度概括。這裡的“治”,並不單純指醫療,還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等內容。“治未病”,就是預先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它的含義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漸”,三是“既病防變”。它要求人們在平時就要防病,有...
2008年 慎述堂第十一代傳承人張科建組建中醫研發團隊探索抗腫瘤、腎衰竭、心腦血管中藥新藥,開啟慎述堂復興之路。2011年 慎述堂傳承發揚「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醫養理念,進軍中醫藥大健康市場。2017年 慎述堂投資建設中藥製藥GMP規範和標準研發生產基地-禾寶藥業 。2022年 慎述堂與國醫大師李佃貴聯合...
並將“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理論列入治療方案。學習和工作歷程 參加河北省衛生廳舉辦“河北省中醫兒科提高班”參加河北省衛生廳舉辦“河北省心腦血管搶救學習班”在河北省二醫院進修西醫神經內科。科研成果與獲獎 承擔河北省科委《清肝化痰,活血通絡法治療腦動脈硬化症臨床觀察》,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黃帝內經》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涼茶,起源於嶺南,根據氣候、水土特性,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基礎,研製總結出的一類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健康草本飲料。涼茶無毒而有效——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特點;...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主導思想。從這本書中您可以看到,無論您目前是否出現上述病症或疾病,防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措施其實是一致的,那就是適當的運動和合理的飲食。生命在於運動。“長壽之路就在足下”。散步、跑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黃帝內經》中就稱:“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活動...
中醫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如果等到疾病有了症狀,病情加重或惡化了才去治療,那就象“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一樣,“不亦晚乎”?中醫護理切合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等方面的需要,因此獲得了人們的喜愛。人類追求返樸歸真、盡享天年,中醫護理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醫診療著眼於“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著眼於調整致病因子作用於人體後整體功能失調的狀態。第四,突出“治未病”。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
第一節 治未病 一、理論發微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傳 二、實踐指導 (一)歷代闡發 (二)現代套用 第二節 祛邪扶正 一、理論發微 (一)祛邪為主 (二)扶正為主 二、實踐指導 (一)金元四大家的觀點 (二)溫病學家的創新 (三)現代臨床治療慢性疾病 第三節 平調陰陽 一、理論發微 (一)闡述理論,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