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Psychodiagnostik)一詞,最早是在羅夏(Rorschach,1921)的《心理診斷》一書中提出來的。自心理診斷提出,心理診斷的領域一直在發展變化,心理診斷的內涵一直存在分歧。最早提出這一概念時是專用於精神病學領域,後來逐漸套用於醫學領域,最後才在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中得到廣泛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診斷
- 外文名:Psychodiagnostik
- 最初出現:羅夏的《心理診斷》
定義,廣義的心理診斷與狹義的心理診斷,心理診斷與心理評估,研究對象,基本方法,觀察法,測量法,產品分析法,其他的心理診斷方法,發展歷史,前科學發展階段,科學發展階段,心理診斷的發展趨勢,基本理論,
定義
心理診斷的定義非常廣泛。心理診斷是一門運用和發展測量工具以評價人、情境、機構甚至物體的有關特性的科學學科。所獲得的信息必須加以整合,形成一個評價或建議。心理診斷這一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心理診斷與狹義的心理診斷
廣義的心理診斷既涉及到臨床心理學中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的診斷,也涉及到臨床精神病學的輔助診斷、療效和預後評定問題。狹義的心理診斷則是專指臨床心理學中對各類心理紊亂的定性區分與評估,嚴格地說,狹義的心理診斷更加確切。因為臨床精神病學的診斷有自己的系統和一整套標準,即使使用某些心理學方法取得某些結果,也只供參考而不是精神病的診斷依據。只有臨床心理學中為了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目的對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其邊緣狀態所進行的定性區分和判斷才是以心理測評結果為依據的。
心理診斷與心理評估
由於心理診斷一詞自身具有含混性質,也由於臨床心理學中對當事人心理紊亂的定性區分更強調評估過程,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臨床心理學中又提出另一概念,即“心理評估——診斷”,或簡稱為 “心理評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心理診斷一語更強調結果和確定性,它是相對靜止和孤立意義上的概念。心理評估更強調過程,它是動態和變化意義上的概念。Maloney和Ward(1976)就指出:“心理評估是一個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的過程”。Sundbery(1977)說:“某個人或某些人對另外一些人的個性類型和性格特點形成了某種假說和印象,為了完善和發展這些假說與印象,他們就要採取一系列措施,這一系列措施就稱為人格評估”。
研究對象
在心理學的各們分支學科中,早就存在選擇不同類型的人作為研究對象的現象。一直以來就存在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一種觀點以健康人為研究對象。許多心理學,例如發展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主要持這種取向。在堅持健康人為研究對象中,馬斯洛堅持的最徹底。
另一種觀點以非健康人為研究對象。精神分析學派是以畸形的、不成熟的和不健康的人為研究對象。
多數人認為人類群體中處於兩個極端的人是少數,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存在一個很廣的過渡帶,這是人群中的大多數,也是心理診斷服務對象的主體。
基本方法
心理診斷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門學科都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觀察法、測量法、產品分析法、攝入性談話法和綜合分析法。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觀察的內容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外表、行為、語言特點、思維內容、認知功能、情緒、靈感與判斷。
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
1、它能通過觀察直接獲得資料,不需其他中間環節。因此,觀察的資料比較真實。 2、在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能獲得生動的資料。
3、觀察具有及時性的優點,它能捕捉到正在發生的現象。
4、觀察能蒐集到一些無法言表的材料。
觀察法的主要缺點是:
1、受時間的限制,某些事件的發生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過了這段時間就不會再發生。 2、受觀察對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有些秘密團伙一般不會讓別人觀察的。
3、受觀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這個限度就很難直接觀察。另一方面,觀察結果也會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
4、觀察者只能觀察外表現象和某些物質結構,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的本質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5、觀察法不適應於大面積調查。
測量法
心理診斷的測量法就是依據一定法則,用數量化手段對心理現象或行為加以確定和測定的方法。
測驗督導實驗必須嚴格遵循一定的程式,這樣嚴格的施測程式就是為了確保測驗的科學性,一般而言,測驗應遵循如下程式:
1.測驗準備
2.指導語
3.測驗情境
4.測驗焦慮
5.與受試者建立良好的協調關係
6.評分技術
7.正式測驗
8.測驗解釋
產品分析法
產品分析法又稱作品分析法,通過採集個人的作品包括繪畫、手稿、雕刻、雕塑等,結合臨床其他資料對產品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評估其心理水平。
其他的心理診斷方法
發展歷史
前科學發展階段
一、中國古代心理診斷的發展
二、西方古代心理診斷的發展
科學發展階段
一、智力測驗發展
二、克雷佩林在心理診斷髮展中作出了獨特貢獻
三、其他發展情況
心理診斷的發展趨勢
一、診斷方法的綜合性
二、診斷技術的實用性
三、診斷的準確性
四、診斷與評估的日益融合
五、心理診斷更為快速
基本理論
心理診斷的基本理論為心理診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心理診斷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一、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論
四成分的第一成分主要指心理測量;第二成分是個體差異、情景與環境差異,以及人的發展的理論;第三成分主要是測驗、工具與程式;第四個主要成分是診斷過程。這些組成成分,都可以從不同的水平進行解釋。第一水平就是常識性水平。第二個水平是心理學的理論概念水平,由大量的心理學理論、構想和概念等組成的。第三個水平是指行為的數學模型水平,經典和現代測驗理論中就已經建立了不少的現象與行為的數學模型。心理診斷的三個水平各不同,但又相互聯繫而不能完全分離。
二、實驗周期理論呵呵診斷周期理論
心理診斷的機制是什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回答,這些不同角度的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心理診斷理論。實驗周期理論和診斷周期理論是從心理診斷過程的角度來解釋心理診斷問題。診斷過程是回答問題或解決難題的程式,利用科學研究過程對心理診斷進行解釋是實驗周期理論和診斷周期理論。
1.德·格魯的實驗周期理論
2.維斯騰格伯格和庫爾的診斷周期理論
3.Kiat和Tak的診斷周期理論
4.范·斯特林的診斷周期理論
5.德·布里安的診斷周期理論
三、其他心理診斷理論
1.假設檢驗模型理論
2.多屬性實用性模型
3.決策樹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