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理動力,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心理活動的內在力量或內在驅力。心理學家波林在概括現代心理學對心理動力問題的研究現狀時說:心理動力學的領域非常廣闊,沒有權威和領袖,各個學派都從自己的理論出發闡述了自己的心理動力學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動力理論
- 外文名:psychodynamic theories
- 代表:弗洛伊德、馬克思
- 心理動力:心理活動的內在力量或內在驅力
- 學派:精神分析派、人本主義等
所謂心理動力,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心理活動的內在力量或內在驅力。心理學家波林在概括現代心理學對心理動力問題的研究現狀時說:心理動力學的領域非常廣闊,沒有權威和領袖,各個學派都從自己的理論出發闡述了自己的心理動力學觀點。
所謂心理動力,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心理活動的內在力量或內在驅力。心理學家波林在概括現代心理學對心理動力問題的研究現狀時說:心理動力學的領域非常廣闊,沒有權威和領袖,各個學派都從自己的理論出發闡述了自己的心理動力學觀點。簡介所...
以鮑丁、納奇曼和施加為代表的心理動力理論家們在對職業團體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心理動力理論的結構。該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成人的生理和智力活動與其個人早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有關;複雜的成人活動中包含著與嬰兒簡單活動...
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理論把人看做是由內部和外部力量組成的一個複雜的網路所推動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認了人的天性並不總是理性的,行為可能是被不在意識範圍內的動機所驅使。發展 弗洛伊德之後的許多心理學家都在新的方向上採用...
心理動力理論 該理論是基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個性動力理論。其假設是,事故是一種無意識的希望或願望的結果。這種希望或願望通過事故象徵性地得到滿足。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事故是受傷害者所願望的。因而,要避免事故,就要更改人的...
然而,從本質上說,情感激發理論與心理學上的需要或內驅力沒有必然聯繫,但卻與動力相關。在《牛津英語詞典》中用動力形式解釋情感,謂情感是一種行動方式;一種欲望、害怕或別的情緒,一種傾向於影響人的意志的原因。PT·揚是強調...
動機理論(又名動因理論)是指關於動機的產生、機制、動機與需要、行為和目標關係的理論。動機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以一定方式引起並維持人的行為的內部喚醒狀態,主要表現為追求某種目標的主觀願望或意向,是人們為追求某種預期目的的...
心理動力學模式,心理異常的心理學模式,是變態心理學的理論模式中最重要的模式。由於心理學各學派主張的基本理論與診斷治療不同,該模式又分為心理動力學模式、人本主義理論模式、行為主義模式、認知行為模式。心理動力學模式,強調動力因素...
在他的學說中,引起了潛意識、欲望、壓抑、欲力(力比多Libido)、衝突、本我、超我等概念,成為說明人類心理、行為、正常或變態的心理學理論。弗洛伊德將心理活動解剖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意識 是當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動,...
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問題之一,心理發展的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因和外因是相互作用的,內因是心理發展的動力,外因是心理變化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即通過加強或削弱...
美國心理學家鮑丁(BORDIN)、納奇曼、施加等人以弗洛伊德個性心理分析理論為基礎,吸取了特性—因素論和心理諮詢理論的一些概念和技術,對職業團體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一種強調個人內在動力和需要等動機因素在個人職業...
狹義的人格動力理論指弗洛伊德的人格動力學理論。人格動力的不同解釋 不同流派的心理學家對人格動力有不一樣的解釋。1.精神分析學派 1.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別稱即為心理動力學,側重研究的是潛意識或 libido(力比...
有沒有一個在任何時空情況下對任何行為都具有基礎性、決定性或者說是主導性的心理過程?首先從認識主導行為觀點來說。以班杜拉為代表的動機認知理論通過無數的認知影響行為的現實,傾向於認為:以認知變數為主導的直接和間接經驗的學習,對...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用因果關係推論的方法,從人們行為的結果尋求行為的內在動力因素,稱為歸因(attribution)。韋納(Weiner,1971)系統地提出了動機的歸因理論,證明了成功和失敗的因果歸因是成就活動過程的中心要素。同時,他還發現,...
綜觀動機研究的歷史,生理驅力(如飢餓、渴、睡覺、性、疼痛)一直被早期動機理論家視為動機的基本來源。然而,情緒心理學家認為,對有機體行為的驅使,不僅出自於生物的內驅力,而且出自於心理的反映功能。湯姆金斯明確指出:早期動機理論...
心理發展精神分析論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S.弗洛伊德創立的理論。這種理論特彆強調人的生物性本能,尤其是性本性、 即里比多 (libido);認為所有心理發展都是這種本能發生變化的結果,本能是人格的推動因素,是心理發展的動力。弗洛伊德聲稱,心理...
整體動力心理學,是指20世紀中葉興起於美國的心理學研究取向。如馬斯洛的人類動機理論是按機能主義精神,融合心理學中的整體論思想與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動力理論而成。人類動機理論的特點有二:(1)整體性,指人的動機不是孤立的、個別的...
人格動力論(dynamic theory of personality)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定義 狹義上指以關注人格動力為主要研究取向的人格理論學派。如精神分析。廣義上泛指解釋人格形成和發展動力的所有人格心理學理論。出處 《...
它所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生命體心理活動產生的根據,並以此為依據來研究控制人類非正常心理的產生以及產生後的控制。指導作用 該學科的產生回答了心理活動的客觀物質性,它否定了心理學只是靠經驗得出的空懸理論的說法,彌補了心理學學科的根源...
動力心理療法(dynamic psychotherapy)基於心理動力傾向的治療方法。理論基礎源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強調兒童發展早期經歷是影響個體以後心理狀態的主要因素,強調個體人格結構中的三種組成成分:超我、自我和本我始終處於動態互動作用之中。治療...
他的機能主義心理學理論強調有機體對於環境的適應。他注意心理現象的整體,注意個體與集體的關係。他反對身心平行論,強調意識對人的生活的作用。杜威主張實用主義,並把它視為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杜威給機能主義心理學提供了基本概念...
簡單點講就是九型人格理論是了解自己與別人的內心動力的理論。九型人格並非宗教,現今各個學派的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九型人格和現代的人格論述竟然不謀而合。九型人格按照古老的圖騰的九個角展開,揭示了九種不同的內心動力,每個人天生都是獨...
心理動力學派強調的是動機和情感在青年發展中的作用。人格派強調整個人格發展對青年的作用。而認知派則強調青年的認識能力和智力發展的作用。各派心理發生理論對我們認識青年心理的發展過程和特徵,提供了許多重要的事實和依據,但他們共同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瑪布麗(Amabile,1988,1995)的大量研究證明,內部動機對人的創造性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克羅切菲爾德的研究也指出,高水平的內在動機是傑出的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內在動機是科學研究的萌芽,是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
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是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並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它包含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兩個成分,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別。不同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對學習動機進行了闡釋,主要包括強化理論、歸因理論、需要層次...
很多社會、政治、經濟、管理、乃至個人發展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社會動機的理論給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並對具體的行動措施提供有效的指導。分類 動力理論來源 親和動機是由社會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親和動機屬於麥克利蘭三大動機理論之一。...
60—70 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開始強調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的基本傾向是動力之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傑斯。這派理論一般不反對有些動機的發生是為了降低緊張度,但機體最重要、最基本的努力是使個體得到提高。在馬斯洛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