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氣通於舌
- 組成部分:舌尖、尖中、舌根、舌邊
- 史書依據:《靈樞·五閱五使》
- 症狀之一:.口中乾澀
所以,心火旺的人通常舌尖赤紅,胃火旺的人則會出現舌中苔黃》:“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靈樞·五閱五使》:“心病者,舌卷短。”生理學名詞。...
心之經脈與舌根相連,心氣上通於舌,心的生理和病理表現,可由舌反映出來。心開竅於舌出處 編輯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
廣義泛指心的功能活動,狹義指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參見心陽條。 ②生理學名詞。指心的精氣。《靈樞·脈度》:“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也可...
舌:俗稱“舌頭”。在口腔底部。人類的舌是進食和言語的重要器官。在口腔內活動的肌性器官,對味有特別的感覺,有助於咀嚼、吞咽、發音。與心的功能有密切關係。...
故《靈樞·脈度》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④舌與言語、聲音有關。舌體運動及語言表達功能依賴心神的統領,故說:“舌者,心之官也”(《...
五臟開竅是指五臟與人體官竅有著相對應的關係,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二陰,二者在生理及病理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五臟...
3.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所以心氣通於舌。心臟在正常的時候,舌就能夠辨別飲食的五味。4.在志為喜,藏神。因為心主血脈,所以少陰(心)氣絕則脈不通,脈不...
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
五臟之氣外應於五竅: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腎之官。所謂官有“司管”的意思,在臨床上可以歸納為以下:肺氣通於鼻,...
正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言:“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靈樞·脈度》所載:“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其中緣由是...
4. 鼻與臟腑的對應關係:肺氣通於鼻5. 口唇與臟腑:脾開竅於口6. 人中與臟腑:經脈匯聚之所7. 舌部臟腑分區:心氣通於舌8. 牙齒與臟腑的對應關係:齒為“...
神者,心之髒……心氣通於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榮華於耳。”《證治準繩》也說:“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釐正按摩要術》中進一步將...
1.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中雲:“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明確指出本病與心脾熱盛有關。宋代《...
五臟的精氣分別通於七竅。五臟有病,往往從七竅變化中反映出來。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
(1) 五藏不和,則七竅不通出自《靈樞·脈度十七》,五臟的精氣,通過所屬的經脈上通於面部七竅。肺氣通於鼻,肺氣調和,鼻就能辨別香臭;心氣通於舌,心氣調和,...
耳與心關係:《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關於心開竅於耳的意義,《甲乙經》上即有解釋,認為心氣本通於舌,五臟皆有竅,舌非竅,故心竅...
7. 舌部臟腑分區:心氣通於舌8. 牙齒與臟腑的對應關係:齒為“臟腑之門”望面色知健康:面部五色診法1. 面色紅赤:臟腑實熱2. 面色蒼白:氣血不足...
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中雲:“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明確指出本病與心脾熱盛有關。宋代《聖...
其實古人早在《靈樞·脈度》里就告訴我們:“肝氣通於目”、“腎氣通於耳”、“肺氣通於鼻”、“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這就是說人的身體各器官是...
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谷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五臟...
經絡全書記載,舌統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舌者,心之官也。故心病者、舌卷短。顴赤。又曰: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味魚。東恆曰:舌者,心也,復能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