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心曠神怡
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yí
引證解釋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清
吳敬梓 《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
西湖里打魚船,一個一個,如小鴨子浮在水面。馬二先生心曠神怡,只管走了上去。
清·
陳忱《
水滸後傳》第四十回: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心曠神怡。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玉蘭坊,此坊乃是官宦的花園,亭榭橋樑,花草樹木,頗可玩賞。白五爺聽了,暗隨眾人前往。到了那裡,果然景致可觀。有個亭子,上面設著座位,四麵點綴些巉岩怪石,又有新篁圍繞。白玉堂到此,
心曠神恰,便在亭子上泡了一壺茶,慢慢消飲。意欲喝點茶再沽酒,忽聽竹叢中浙瀝有聲。
《
老殘遊記》第九回:“為何來的時候便那樣陰森
慘澹,令人怵魄動心?此刻山月依然,何以令人心曠神怡呢?”
成語典故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也就是原舊縣城的西門城樓。岳陽樓高三層,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
洞庭湖。此樓初建於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間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們兩個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公元1044年(
宋仁宗慶曆四年)
滕子京擔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陽樓,並請好友
范仲淹為他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寫成了《
岳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文中寫到了在不同的時令、氣候條件下,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寫的就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色。通過寫上一自然段“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形成對比。這時,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這時,所有的一切榮辱得失全都忘卻,這時舉起酒杯麵對清風,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詞語辨析
【正音】怡:不能讀作“tái”音。心:是前鼻音。
【辨形】曠:不能寫作“礦”。“ 怡”不能寫作“恰”
造句
◎來到路上,前面的景色豁然開朗,內卡河、古城、老橋、王宮城堡盡收眼底,一幅秀麗的鳥瞰圖令人心曠神怡。
◎或將這種酒液用小口瓦壇盛了,密封埋入土內,隔年取出開壇飲用,酒汁黃稠,異香宜人,甘醇濃烈,飲上一杯,令人心曠神怡,舒筋活絡,非一般色酒可比。
◎也許很多人已觀賞過那令人心曠神怡的奇妙的溫泉景象,也許不少人曾不止一次地親身體驗過那別有風味的溫泉浴滋味。
◎藍天,白雲,遠山的淡紫色的影子,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
◎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白兔和月亮選自《周國平文集》。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人的心境 大意:形容心裡很舒暢,沒有顧慮。
英文解釋
feel fresh;
be free of mind and happy of heart;
completely relaxed and happy [joyful];
carefree and joyous [happy];
have one's mind at ease;
have a sense of well-being and delightfulness;
in a cheerful frame of mind;
pleasant; refresh and gladden one's hea
soothed and relaxed
Standing here feel on top of the world.
completely relaxed and happy/ delighted
complete relax and happy
pleas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