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忱,自幼
博覽群書,經史之外,
稗說野乘,無不涉獵,又好作詩文,引用
典故,
如數家珍,而筆端常有一股不平之氣。年輕時,曾寄居野寺,“篝燈夜讀,情與境會,輒動吟機,眠餐不廢者三年”,後出遊福建、兩廣、湖南,“凡四易星霜”。明亡後,“絕意仕進,遁跡
林泉,優遊文酒,角巾方袍,時往來於五湖三泖之間”。曾與
顧炎武、
歸莊、
顧樵等40餘人組織
驚隱詩社,以
民族氣節相激勵。他在《閱
羅隱詩》中,以唐末詩人
羅隱依附
錢鏐而不免降於
朱溫一事,譏諷
南明抗清不終的人。陳忱一生貧困潦倒,後來竟至以
賣卜自給,而“窮餓以終”。
主要著作
《
水滸後傳》8卷40回,署為“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現存最早的康熙甲辰(1664)本內封上刻有“元人遺本”,下有一段文字:“宋遺民不知何許人,大約與施(耐庵)、羅(貫中)同時,特姓名弗傳,故其書亦
湮沒不彰耳……”其實“古宋遺民”、“元人遺本”都是託詞,
俞樾據沈登瀛《南潯備志》考定為陳忱所作。據該書第一回序詩中“
千秋萬世恨無極,白髮孤燈續舊編”句推斷,此書應為他晚年的“泄憤之書”。原書八卷四十回,後
蔡元放析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訂,遂為流行之本。《水滸後傳》是鋪衍《
水滸傳》故事的。敘
梁山好漢
李俊、
阮小七等32人因貪官污吏橫行,又窮治“
梁山餘黨”,所以在登雲山,
飲馬川重新聚義,他們處死了
蔡京、
高俅、
童貫等奸臣,並奮起抗禦南侵
金兵,後又渡海至
暹羅建立王業,但仍繫心
南宋朝廷安危,不忘復國之志。此書情節多傍依120回《
水滸傳》而再加構撰,並出現了
梁山後輩
花逢春、
呼延鈺等新的形象,主要人物
李俊、
阮小七、
燕青等性格亦有發展。書中寫
李俊立國海島,顯系影射
鄭成功擁兵
台灣抗清之事。陳忱的友人
魏耕,就因被指控為“
通海案”的主謀,於康熙元年(1662)被斬。《
水滸後傳》託名“古來遺民”,既暗寓了作者的民族立場,也是為逃避清初慘酷的“
文字獄”的淫威。 書中突出了
北宋末年的政治腐敗及金兵南侵暴行,明顯地寄寓著作者對明亡教訓的總結及亡國隱痛。小說結尾寫
李俊領兵救駕,接受
宋高宗賜封,表現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
水滸後傳》在藝術上也繼承了《
水滸傳》的傳統。書中描寫
好漢們與貪官惡霸等的鬥爭,有許多精彩動人的情節。如京劇《
打漁殺家》的故事,就取材於書中第九、十兩回。人物形象的刻畫,也較飽滿、鮮明。幾個主要人物,都能保持《
水滸傳》中的性格形象,有的還有所發展。小說語言也多汲取民間口語,活潑生動,曉暢通俗。 清初有坊間本,乾隆時有
蔡元放評本。1924年有亞東圖書館排印本。近年有標點
通行本。
陳忱另有《雁宕雜著》、《雁宕詩集》 2卷及《續廿一史彈詞》、曲本《痴世界》等,今都已不存。
周慶雲《潯溪詩徵》卷五收陳忱詩作106首。
詩集自敘
出自《東池初集敘》
崇禎甲戌,予年甫二十,潛居
南潯野寺。寺面平林,枕古墓,蕭條曠莽。篝燈夜讀,情與境會,輒動吟機。眠餐不廢者三年,茫然無得也。因自念曰荒僻寡聞,而徒面壁無益,遂決策浪遊。歷豫章,經八閩,窮東西
兩粵,復假道於楚,探三湘九澤,涉大江而歸。凡四易星霜,跋涉數千里。而其間逢名山大川,不無少有感發。至於
結納邂逅以詩自名其家者不可更仆。究其源委,不無甚異也,為之撫然。適膺時難,
閉門掃軌者垂二紀,竟成皤皤貧叟,又苦病耳聾,須畫字,欲焚筆硯,舉世棄絕。乃湯子海林不擯斥,時得泛遊。湯子至性過人,讀書學道,負經世之才,而不
遵養時晦,日事吟詠。築堂池上,以納遙山之翠,非其徒侶莫得窺其
藩籬。庚子上巳後五日,木芍藥盛開池畔,遂集西溪幻公諸子晏笑終日,各賦近體以紀清游。予 始悟詩之不可無勝情也,向之屏居索處與夫遊覽泛愛皆無逗於機而移我情。今草堂非甲於天下名區,而空洞瀟灑足以寤歌。二三子豈過於四方賢豪?而無黃茅白葦習俗可蹈。故古人之盛事不乏,而蘭亭竹林風流蘊藉之可傳者,不復寥寥。予
安得復如曩時摛詞拾句,日從諸君子後,慮
未竟之志,而回首三十年,茫茫隔世也。雖然世有湯子,地有草堂,所謂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