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博士

心博士

心博士是(Personal Health Assistant個人健康助理)遠程心電監測儀,凝聚了當今最尖端的心臟遠程監測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24小時心電監測,只要30秒便能採集、顯示、存儲、傳送使用者的心電圖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博士
  • 外文名:Personal Health Assistant
  • 實質:遠程心臟監測儀
  • 時間:二十四小時
功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適用人群,

功能

1、實現院外24小時日常的心臟保健,心臟病預防、預警。
2、作為院內常規心電圖診斷的補充,為多種心臟病診斷提供依據。
3、及時發現嚴重的心律失常,防止因心律失常而導致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4、房顫、室速射頻消融術後,冠脈支架、搭橋術後和其他心臟病術後的隨訪。
5、抗心律失常藥物療效及副作用的觀察。
心電監測功能簡述
能夠記錄30秒動態心電數據,並通過心博士終端以GPRS通訊方式傳送至中國遠程心電監測中心;
記錄的同時在心博士螢幕上同步顯示心電圖波形;
可存儲最近的已傳送/未傳送的心電圖,用戶可隨時瀏覽或者傳送;
心博士內嵌的心電監測模組使用內置、符合生物安全性的金屬電極,便於操作,適合人們日常監測心臟之用。

工作原理

心博士率先將現代無線通信技術套用到遠程心電檢測領域,藉助強大的GPRS網路技術優勢,通過移動通信網路將數位化的心電圖信號傳送到中國遠程心電檢測網路中心,當即就可接受到專業醫師的反饋意見和指導,實現對用戶24小時實時遠程心臟監護服務。
首先,患者通過心博士採集心電圖訊息,心博士予以顯示、儲存。
其次,心博士由它上面的無線模組通過GPRS無線基站接入GPRS網路,再通過GPRS網路連線網際網路上的監護中心伺服器。
第三,心博士採集並處理患者的心電信號,所得到的心電數據通過該鏈路傳輸到監護中心伺服器上,並由伺服器上的心電分析軟體進行分析。
第四,醫生根據軟體分析結果及自己的判斷來給患者適當的醫囑,必要時採取相應的救治措施,並及時回復給患者。

使用方法

心博士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幾點:
首先,心博士的使用前提是身體處於放鬆狀態。選定一個測量體位,站立、坐位、仰臥均可,在使用心博士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放鬆,不要緊張,均勻呼吸。
其次,用右手“三點法”握機,即食指置於監護儀頂部,拇指與右側電極接觸,中指、無名指、小拇指與左側電極接觸即可,不要太用力,手和前臂放鬆。
最後,使用心博士時要選對測量部位。測量部位可選擇胸部、手掌或左腿部任意一個進行測量。心博士的最佳測量部位是底部電極置於左下胸部。
除此之外,在使用心博士測量的時候要注意:
首先,測量的初始階段(前15秒左右)顯示無規律心電曲線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在測量初始階段心電系統正處於初始過程。此時請保持原有的測量姿勢不變(不要變換測量位置、保持均勻呼吸、不要說話、走動、保持心情平靜等),稍事片刻後系統會進入穩定測量狀態,心博士界面將顯示出規律的心電圖曲線圖。
其次,在心博士整個測量過程周期大約為45秒,其中傳送至後台的心電數據位30秒的心電曲線圖(因為系統有個初始化並逐漸穩定的過程,所以前面約15秒數據一般不夠準確,系統默認捨棄前15秒的數據)。
最後,測量完畢後,若發現測量得到的心電曲線圖因為某些原因(例如:測量過程未能保持身體靜止、有說話、走路等不符合測量要求的動作;測量過程未能保持心情平靜;測量過程中金屬電極和身體皮膚的接觸點發生明顯變化等)而造成採集到的心電圖像混亂無規律,則不建議傳送該數據,而應該重新測量。

適用人群

心博士的適用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處於亞健康狀態人群的心電監測,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專家建議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檢測心電圖。許多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某些心臟瓣膜病將變得十分常見。對心血管疾病進行精確、早期的診斷能便於醫護人員為患者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並且能夠精確監測和管理治療進程,從而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3、經臨床醫生診治,仍需進一步觀察日常心電圖變化的人群。
4、經常或偶有一過性心律失常出現,但常規心電圖、Holter不易捕捉的人群。
5、有一過性心悸、胸悶、胸痛的人群。
6、一過性頭暈、黑蒙、一過性意識障礙等其中之一的人群等都是心博士手機的適用人群。
7、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風心病、心肌病、先心病、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臟病患者的日常心電監測的人群。
8、房顫、室速射頻消融術後人群。
9、冠狀動脈支架或搭橋術後及其它心臟病術後人群。
10、藥物治療前後需觀察心律、心率人群。
11、家族性不明原因猝死人群。
12、經醫生診治認為有必要院外監測心電圖變化的人群。
以上均為心博士的適用人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