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基本釋義
標誌,符號:國~。校~。帽~。~章。~記。~幟(zhì)。
〔~州〕舊地名,在今中國
安徽省
歙縣。簡稱“徽”,如“~墨”。
系琴弦的繩,後用做撫琴標記的名稱,古琴全弦共十三徽。
詳細釋義
〈名〉
1.形聲。從糸( mì),表示與線絲有關,微
省聲。本義:三糾繩
2.同本義 [three strands of rope]
4.又如:徽索(
徽繩。捆綁俘虜、罪人的繩索);徽纆(繩索;捆綁);
徽纏(繩索。亦比喻束縛,牽累);徽繩(徽索。指捆綁罪人的繩索)
5.
琴徽,系琴弦的繩 [cord for the string of a stringed instrument]
6.後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識
7.標誌;符號 [emblem;sign]。如:
徽車(飾有
徽幟的車);
徽物(指區別等級的標誌物,如旌旗、服飾等);
徽識(古代朝廷或軍中用以識別的標誌);國徽;校徽;帽徽
8.旗幟 [flag]
9.綁腿布 [bandage]
10.
徽州的省稱 [Huizhou prefecture]。舊府治在今安徽省
歙縣。如:徽墨
11.徽,指徽縣。
1.美好;善良 [good]
徽,善也。——《爾雅·釋詁》
2.又如:
徽睇(美麗的眼睛);徽績(美好的功績);
徽徽(美好的樣子);
徽顯(善美顯著)
3.宏偉 [magnificent]。如:徽業(宏業,偉業);徽庸(豐功,偉績);徽績(偉績)
〈動〉
2.束縛;捆綁 [bind]
示例
1.徽號 huīhào
[title of honour] 美稱
這等一位
活菩薩,豈可沒個徽號?——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2.徽記 huījì
[crest] 正式地用作(如一個家族,部落或國家的)象徵的徽章、像章、圖案或其它物件。
3.徽劇 huījù
[Anhui Opera] 安徽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該省和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區。舊稱“
徽調”。
4.徽墨 huīmò
[inkstick produced in Huizhou]中國名墨之一,因產於
徽州得名稱。
5.徽章huīzhāng
[badge;emblem;insignia] 戴在身上表示身分、職業的標誌。
徽章收藏家。
[banner] 標誌;旗幟。
翻譯
an emblem; a badge; an insignia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𢾰《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𠀤音揮。《說文》衺幅也。
又《爾雅·釋詁》善也。《疏》徽者,美善也。《書·舜典》愼徽五典。《詩·小雅》君子有徽猷。
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節曰徽。《前漢·揚雄傳》高張急徽。《注》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嵆康·琴賦》徽以锺山之玉。《注》以玉為徽也。
又《說文》三糾繩也。《玉篇》徽,大索也。《易·坎卦》系用徽纆。《揚雄·解嘲》折脅拉髂,免於徽索。
又徽嫿,賓士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別騖分奔。
又州名。《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為徽州。
又與幑通。幟也。《禮·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號。《注》徽號,旌旗之屬也。《揚雄·羽獵賦》徽車輕武。《注》徽車,有徽幟之車也。
又與褘通。《張衡·思𤣥賦》揚雜錯之袿徽。《注》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纓也。◎按《爾雅·釋器》本作褘。